<p class="ql-block"> 山西長城是壯麗的、秀美的,無論從修筑形制,還是從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在全國皆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山西長城體現(xiàn)了遠古先民和當時軍事家非凡的聰明才智。沿線除建有眾多重要關隘外,還有各類屯兵的營堡以及眾多的敵臺、馬面、烽墩等配套軍事設施。境內的關隘口子多為地形險要、易守難攻的咽喉要道、軍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 走馬槽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東部,距縣城30公里,區(qū)內地勢南北高,東部以懸崖為界,與河北省接壤,中部地勢坪坦,綠草絨絨,植被較少,視野寬廣,是最佳的觀景勝地。傾慕已久,一直未能得以前往。最近由于公務之事需前往左權縣,在辦完公事后,順帶拐了個彎,直奔走馬槽而去。晉北明長城已經拍攝了不少,但還有遺漏。而晉東南的明長城一直掛念在心中未能拍攝。</p><p class="ql-block"> 由于已進入數(shù)九寒天的季節(jié),正好是三九的第四天,和旭光兄結伴而行,從左權出來先到了松煙鎮(zhèn),把房間預定好,然后走松白線過暖窯、灰調曲、北嶺頭就到了走馬槽村。過了村東頭就到走馬槽景區(qū)。由于前一段時間的大雪,路面還不是特別好走。到了景區(qū)入口,一個大約二百米的小坡,路面的積雪已經凍成了冰溜子,小車行走了不到二十米就開始打滑不能繼續(xù)向前了。李哥還說下車推一把試試看,結果不但不向前走還往后溜車,為了安全起見,決定棄車步行。收拾好裝備后便開始徒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 由于是中午時分,東南方向是多云氣候,而西北方向卻是藍天白云。太陽時而露出面容,時而隱入云層之中。步行爬坡了不到一公里就到了走馬槽長城邊上。由于李哥已經來過好幾次了,他說原來用石塊壘砌的長城邊沿,不知是大自然的破壞還是游人的破壞,已經損壞了好多地方??粗跏强上О。〉€是有一些壘砌的很整齊,彎彎曲曲伸向遠方。</p> <p class="ql-block"> 原以為可以在這里晨觀云海日出,飄渺變化無窮;晚看千峰夕照。但老天爺跟我們開了個玩笑,灰蒙蒙的,一下子就沒了興趣。但登上山頂,蒼山層層盡染,俯視千山萬壑,近睹峭壁懸崖,巍巍太行盡收眼底。由于天氣特別不通透,無人機也就放了假,用相機拍攝了一些小景。</p> <p class="ql-block"> 由于還未吃午飯,下山到松煙鎮(zhèn)簡單吃了口午飯。李哥建議先去探一下上支鍋嶺的路線,為第二天一早上去做一下準備。飯后直奔小董坪村,到了村對面,和老鄉(xiāng)一打聽,說我們的車根本上不去,就是四驅的越野車也不一定能上去,主要是因為路面全是砂石路,再加上雪還未全部融化,危險系數(shù)太大。只好作罷。李哥說既然來了,就帶我去看看九龍峽長城景區(qū)吧,結果到了景區(qū)門口一看,大門緊閉,繞到墻后簡單看了一下,決定起飛無人機看看,而李哥憑著他良好的記憶,說是應該可以看到支鍋嶺關。說干就干,他先起飛了無人機,飛行高度300米,距離1.3公里。結果還真發(fā)現(xiàn)了支鍋嶺關。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啊!為第二天的拍攝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 16點多往回返,決定再上走馬槽看看。一路上的光影特別的美,心想著上了走馬槽還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結果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剛到了走馬槽,大片的烏云便將太陽給遮擋的嚴嚴實實,看來只能是掃興而歸了。</p><p class="ql-block"> 18點回到了松煙鎮(zhèn),訂好房間,出去吃晚餐。農家旅店,還算干凈,暖氣還算挺熱,就是家有點大,但還是涼颼颼的。捂上被子睡吧。</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六點起來,收拾好行囊就準備出發(fā)了。結果發(fā)現(xiàn)車玻璃已被一層厚厚的冰霜覆蓋了,一邊熱車,一邊除霜。還好,一會兒就除完了霜。慢悠悠的駛向小董坪村。不到半小時就到了目的地,把車停好,坐在車里等著??粗h處東方紅霞已經把天際染紅了,感覺應該可以拍到大片了。結果到了七點三刻,太陽光已經升起來了,光線也漸漸的發(fā)白,李哥有點灰心,我說一會兒就紅了。結果他一下車,發(fā)現(xiàn)太行山上已經是紅了一片,高興的大喊趕緊起飛。結果飛到支鍋嶺上一看,紅彤彤的一片,真是應了那句話,攝影人起早貪黑,辛苦并快樂著啊!</p> <p class="ql-block"> 在拍攝完支鍋嶺關后,我們計劃前往下一個關隘——鶴渡嶺。由于出來的早,還沒吃早飯,沿途找了一路也沒找到一家賣早餐的。沿著太行一號旅游公路,一口氣跑到了昔陽縣最邊緣的皋落鎮(zhèn),在一家當?shù)厝碎_的飯店里找到了吃的,原本人家不賣早點的,看我們是遠道的客人,還是給我們做了兩份蛋炒餅絲,總算是填飽了我倆的肚子。告別飯店老板后,沿著鄉(xiāng)村小路往鶴渡嶺方向駛去。李哥回憶說,他原來到鶴渡嶺時,道路全部是砂石路。據說從寨背村到河北境內的路全部是由河北省內丘縣出資給修通的。原來他到鶴渡嶺是繞道六十多公里經河北內丘縣才上到鶴渡嶺的?,F(xiàn)在的道路很好走,不到六公里的山路全部是柏油馬路,一口氣就開到了鶴渡嶺腳下。</p> <p class="ql-block"> 鶴度嶺明長城關隘,在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皋落鄉(xiāng)長溝村東南約三華里的山梁上。因山峰巉峻,惟鶴可度,故此得名。據《故關志》載:鶴度嶺口,有月牙城,長五十丈許,高二丈五尺,城有樓,樓門有勒石曰:“鶴度仙蹤”。鶴度嶺石城基本完好,有少許圮殘,城高4~5米,上寬2米,下寬約5米。 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因山高入云、陡峭險峻、惟鶴可渡而得名,是真保鎮(zhèn)龍泉關路長城扼守由山西昔陽縣通往河北省邢臺市的冀南平原的重要關隘。古稱"仙人臺"、"藁都嶺"。從鶴渡嶺關口往下看,兩個相峙的雄險山峰形成振飛的翅脊,兩脊相擁的一條崎嶇盤山小道酷似雄鷹嘴中扯出的一根動物腸子,形成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然屏障,雖久經風雨侵蝕。仍保留令人叫絕的雄姿。站在關墻遠眺,周圍數(shù)十里壯美的山河盡收眼底,猶如置身于仙境;山崖上"萬年天險"、"鶴度仙蹤"兩處蒼勁飄逸的摩崖石刻更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使觀者心曠神怡、感慨萬千。由于隘口風很大,起飛無人機后,感覺它就像一只飄搖在大海里的小船,被風吹的搖搖晃晃。太行山下的怪石,星羅棋布,點綴在波瀾壯闊的太行山山峰中。它們形態(tài)別致,或大或小,爭相競秀,意趣無窮。落差之大,以其獨特的形態(tài)和令人驚嘆的紋理,成為了自然界的神奇景觀。它們矗立在天地之間,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下了一道道獨特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 鶴度嶺是遺存的明代古關口之一。現(xiàn)遺址尚存城墻與一箭臺,圍城內有石刻曰"鶴度仙蹤"、"萬年天塹"。鶴度嶺隧道。這頭是山西小東峪,那頭是河北內邱興峪,故當?shù)厝擞址Q該隧道為"兩峪隧道"。但隧道之門已被砌墻堵住了。站在海拔1800米的鶴度嶺上駐足觀望,南邊是挺拔突兀、獨占一方鰲頭的關鶴飛度,周圍是晉冀交界處的群山起伏,絲絲白云輕繞山間,底部內(丘)昔(陽)公路蜿蜒如龍,天藍藍,光燦燦,草萋萋,山熠熠。此時此地,使人很會聯(lián)想到毛主席的著名詩句:"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p> <p class="ql-block"> 兩天的太行與長城采風短暫的告一段落,待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再來太行山看長城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