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云洞圖書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由設計師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承續(xù)MAD一以貫之的“打造可持續(xù)并具未來感、東方意境的有機建筑”的設計理念,“云洞圖書館”完美地調動了其所處位置的自然環(huán)境:白色的主體建筑與碧海藍天交相輝映,搭建了一處連接自然與人文的驛站;云朵般的建筑外形活潑而靈動,流暢的線條予以中和,則凸顯了其優(yōu)雅;開放的觀景臺、面朝大海的落地窗、錯落的孔洞將陽光、沙灘、大海、天空,從各個角度帶入建筑內,實現(xiàn)室內外空間環(huán)境的流暢轉換。</p> <p class="ql-block">在戰(zhàn)友整順和劉偉的推薦下也好奇的來海口云洞圖書館看看。來參觀這里的人都需要預約,為了防止擁擠每半小時放進二十個人。我們是奔打卡去的,預約是不可能的了,值班人員看了我們的身份證都是七十多歲老人了,就讓我們直接進入了。換上鞋套走在干凈整潔的圖書館里四處張望看風景,拍照片,不為看書,所有拿書看書的照片都是裝模作樣、假模假式,為的是把環(huán)境留在鏡框里。</p> <p class="ql-block">下載網(wǎng)上視頻比我介紹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外觀看像鯊魚嘴,讓老伴做出推送的手勢來個錯位拍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馮小剛電影公社</b></p><p class="ql-block">馮小剛電影公社,位于海南省??谑旋埲A區(qū),始建于2011年,集實景旅游、實體商業(yè)、影視拍攝三位一體的的綜合性旅游區(qū)。馮小剛電影公社由1942街、南洋區(qū)、老北京街等多余處影視拍攝景觀組成,占地面積93萬平方米,是以民國時期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在馮小剛電影公社取景的有電影《芳華》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我一般是不看影視基地的,但在戰(zhàn)友的推薦下順路看看吧。門票全票148元,60—69歲優(yōu)惠票68元,70歲以上免票,要不是免票我就繞道而行啦。</p><p class="ql-block">沒想到里面真的很大,走馬觀花的看了很少部分。建筑是真材實料,不像有的影視基地繡花枕頭,走在街道看路邊的房屋有點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一)南洋時期</b></p> <p class="ql-block">正好有雜耍藝人表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二)民國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三)芳華拍攝基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八十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海南解放公園</b></p><p class="ql-block"> 臨高角是解放海南渡海登陸戰(zhàn)的重要登陸點之一,一直以來都是海南紅色景區(qū)的典型代表,為紀念解放海南渡海登陸戰(zhàn)爭中付出血肉之軀的先烈,臨高角解放公園以此為主題設立,成為緬懷歷史、繼往開來的紅色景區(qū),公園已被確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臨高角解放公園以熱血豐碑雕像為軸心,與百年燈塔和四十軍烈士紀念碑相對映,百年燈塔見證了中國百年的屈辱,熱血豐碑、四十軍烈士紀念碑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奮斗和抗爭。</p> <p class="ql-block">四組雕像</p><p class="ql-block">雕像群由26個高1.6米至2.2米的鑄銅人物組成,包含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戰(zhàn)士等,是目前海南紅色題材雕塑中人物最多、批量最大的雕塑群作品。雕塑群以畫卷的形式和情節(jié)性、戲劇化的分組表現(xiàn)歷史場面,按照時間順序,把渡海戰(zhàn)役分為“搶灘登陸”、“攻克碉堡”、“搏斗”、“擒敵”、“追擊”、“歡慶勝利”6個部分加以呈現(xiàn)。雕塑群沒有基座,直接落地,人物表情、動作栩栩如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拉近雕塑與參觀者的距離,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賞,拍照,甚至模仿、參與,不僅具有趣味性,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移情效果。</p> <p class="ql-block">四十軍解放海南戰(zhàn)役犧牲烈士紀念碑</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投資36萬元建造四十軍解放海南戰(zhàn)役犧牲烈士紀念碑,5月建成揭牌。紀念碑由沈陽魯迅美術學院設計,設計理念由木船、旗幟、海浪和臺階等元素構成。紀念碑碑身呈船形,正面是昂首的船頭,兩側面為飄動的旗幟,總體構思為渡海官兵在戰(zhàn)旗的指引下,乘風破浪、勇往向前。 紀念碑的碑座和旗面三層迭進,意為勇士們三次強行登陸;烈士的英名鐫刻在旗幟上,意為鮮血染紅了旗幟;整個碑體由七塊碑石構成,意為四十軍創(chuàng)造的“七個第一”;紀念碑朝向大陸,意為烈士遙望家鄉(xiāng),船載魂兮歸來。 四十軍紀念碑和熱血豐碑遙相呼應,既是對熱血豐碑的詮釋,更是對解放海南戰(zhàn)役的詮釋,使整個公園更具有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臨高角解放海南紀念塑像——熱血豐碑</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四十軍為解放海南在臨高角登陸,為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1995年,經(jīng)海南省政府同意,共青團海南省委發(fā)起,海南人民共同捐款,投入520萬元修建了一座解放海南紀念塑像——熱血豐碑。這是兩名戰(zhàn)士勝利吶喊的人身組石像。塑像總高度18.9米,總重量1600噸,塑像基座正面雕刻著江澤民主席于1996年親筆書寫的“軍民共筑熱血豐碑,解放海南業(yè)績永存”16個大字,背面刻著渡海作戰(zhàn)解放海南歷史碑記。塑像以碧海藍天為背景,造型宏大、氣勢雄偉,結合廣大的紀念廣場,使整個塑像顯得大氣磅礴。臨高角解放海南紀念塑像是海南省最大的革命歷史紀念塑像。</p> <p class="ql-block">一個年輕人在向熱血豐碑敬禮</p> <p class="ql-block">臨高角登陸紀念館內,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全景式立體再現(xiàn)了當年海南島解放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指揮情況,21個場景,5個多媒體場景,72張歷史圖片,330件解放軍遺留展品,123件文物展品。讓人仿佛置身當年的戰(zhàn)場,參觀的網(wǎng)媒記者被深深地震撼。“身臨其境地回看當年海南解放的過程,看著一件件解放軍的舊物,想到前輩用犧牲換來了我們現(xiàn)在的新生活,覺得內心很觸動?!庇浾邆儏⒂^完紀念館后,都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熱血豐碑的背面,那鐫刻在石碑上的紅色文字清楚地記載著當南解放海南登陸戰(zhàn)的激烈,臨高角的海浪還在拍打著那些礁石,但在這片沙灘上發(fā)生的那些驚醒動魄的故事,卻讓人久久不能忘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