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冬至日:2023年12月22日,農(nóng)歷十一月初十。創(chuàng)下了南京自1992年以來氣溫最低冬至日的記錄,達(dá)到了零下負(fù)9℃。天氣晴好,卻寒氣逼人,下午十六時三十分,抬頭昂望還算湛藍(lán)的天空上竟魔幻般地高懸著半輪月影。</p> <p class="ql-block">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tuán)圓。在民國時期,冬至就是一個節(jié)日,稱冬節(jié),正如春節(jié)、端午、中秋。晨昏日月,四季更迭,春花秋月,夏螢冬雪。冬至過后,迎數(shù)九寒天,看蒼茫大地,冰雪綿綿。</p><p class="ql-block"> 從周朝開始,冬至就被認(rèn)定是年的真正開始,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氣始于冬至,周而復(fù)始。既然將冬至視為年,就自然生成了過年的習(xí)俗,在南方一般是吃湯圓,意為團(tuán)團(tuán)圓圓,和和美美,而在北方,在冬至這天,貫常一家老小,圍桌而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這氛圍,這人間煙火氣就濃濃地出來了。至于為什么要在冬至吃餃子?有這一說:餃子的形狀相仿于人耳,吃了餃子,再寒冷的天氣也凍不掉耳朵了。又有一說:餃子的外型像元寶,象征著財(cái)富滿滿。不論哪一說,餃子這一大眾美食早已為人們所喜愛,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xí)俗也在一代一代地傳承著。</p> <p class="ql-block"> 冬至這天家里也包餃子了,窗外冰天雪地,寒風(fēng)刺骨,屋內(nèi)卻暖氣融融,歡聲笑語。姥爺在給小孫女娓娓道來地解讀著冬至的傳說,小孫女聆聽著,似有所悟,手舉餃子過頭,大聲說:我最喜歡吃餃子啦。這是一幅多么溫馨有愛的場景?這不就是過年的感覺嗎?</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冬至有二個特點(diǎn),一是冬至早(陰歷11月上旬),諺語說:冬至早,棉衣不用找。意思是今年是暖冬。二是今年是母九(冬至日是陰歷11月初十,雙數(shù),如果是單數(shù),就是公九)。有一說:母九母九,無冰可走。還是暖冬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九九歌》</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p><p class="ql-block">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p><p class="ql-block">七九凍河開,八九雁歸來,</p><p class="ql-block">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p><p class="ql-block"> 伴隨著這傳唱至今的歌謠,真正的極寒天氣(時段:2024年1月9日至17日)會來到嗎?</p> <p class="ql-block"> 12月15日的夜里,南京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雪,16日清晨,推窗,雪已停止了,這場初雪雖不大,卻傳遞出這樣的訊息:冬天已經(jīng)來到了。</p> <p class="ql-block"> 時隔三天,18日上午七時,南京下起了第二場雪,比第一場雪大,紛紛揚(yáng)揚(yáng)地下了一天一夜,喜極了快樂的孩子們,在他們幼小的記憶中還沒見過這么大的雪。</p> <p class="ql-block"> 瑞雪兆豐年,飄飄灑灑的雪花,帶來的是對來年好收成的喜悅與祝福,也帶來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企盼和向往,今年的兩場雪迎來了冬至節(jié)氣,也可以這樣說,感謝冬至給我們帶來了如此喜慶的雪花飄舞。</p><p class="ql-block"> 漫天的雪花是飛揚(yáng)著的音符,凜冽的北風(fēng)傳遞著的是溫暖的家書,嬌艷的紅梅傲立枝頭,在等待著大地的復(fù)蘇?枯黃的小草又何嘗不在期盼著甘霖的玉珠?剛剛好的遇見是春天的腳步,更是歲月如歌的真情流露。</p><p class="ql-block"> 冬至福至,愿一切美好如期而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