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dá)多》讀后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達(dá)多》是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1922年在德國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達(dá)多》的副標(biāo)題為“一首印度的詩”,以印度社會和宗教為背景,寫了主人公悉達(dá)多一生的思考與追尋,從高貴的婆羅門之子到沙門,遇到頓悟的喬達(dá)摩,在聆聽并深入思考其教義后仍未加入;后墮入塵世,沉迷犬馬聲色;晚年終于真正覺悟。在《悉達(dá)多》中,黑塞嘗試著以佛陀時代的印度作為背景,展開了他對世界、對人生的追問。小說的主人公悉達(dá)多盡管是佛陀同時代的修行者,但黑塞所要展示給讀者的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歐洲特別是德國的時代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上摘自百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達(dá)多》這本書是在購書的過程中推送到我面前的,看到他的作者赫爾曼·黑塞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于是決心讀一讀這本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達(dá)多》的優(yōu)秀不必多言,在這里,我只淺談我粗讀一次感受最深的一個點(diǎn),那就是“知”和“行”的問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悉達(dá)多年少時候顯示出了無與倫比的“知”的能力,他的父親認(rèn)為“他應(yīng)該成為歡喜涌上他父親的心頭。這個善悟而渴慕知識的兒子將成長為偉大的賢士和僧侶,成長為婆羅門中的王?!边@也是他身邊人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悉達(dá)多的內(nèi)心卻是空虛的、不安的,思想已經(jīng)走了很遠(yuǎn),實(shí)踐卻還是一張白紙,這樣的認(rèn)知只是復(fù)制了別人的思想,渴慕知識的悉達(dá)多不滿足于此,所以他脫下了華麗的衣袍,開始苦修??嘈薜纳钭屗木裼兴揽?,但是即使如佛陀的講傳依然不能填補(bǔ)悉達(dá)多空虛的靈魂,此后,悉達(dá)多離開佛陀投入世俗的懷抱,他縱情享樂,酒色財氣通通經(jīng)歷一遭,這個時候的悉達(dá)多“行”然后再“知”,然后才完成了“我”和“世界”的融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陽明 老祖宗說“知行合一”“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正是這個意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