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于六十年代的我,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在農(nóng)村長大,在那個年代農(nóng)村都比較貧困,孩子們幾乎沒有什么玩具,也幾乎沒有御寒的取暖設(shè)備。到了三九寒天,大人小孩只能將兩只手縮在兩個袖管里,生活條件差一點的家庭,連毛衣都沒有,破舊的秋衣外套著一件露出棉絮的破棉襖。</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冬難得有下大雪的時候, 每當(dāng)這個時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他們歡呼著雀躍著,跑出家門開始堆雪人,動手的大多是男孩子們,女孩們則七嘴八舌的在旁邊出主意,這個說,給雪人戴個圍巾吧。那個說,給雪人做個小辮吧!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有的跑回家拿來了紅領(lǐng)巾圍在雪人脖子上,有的跑回家拿了點煤灰給雪人做眼珠子……男孩子們在堆雪人的同時,還不忘惡作劇的趁旁邊的孩子不注意,沖過去將一把雪塞到對方的脖頸里,被塞的那個孩子一邊尖叫著,一邊順手在雪地里抓上一把雪奮起還擊,于是扔雪球追逐戰(zhàn)又拉開了序幕,孩子們嬉笑打鬧的場面,引得因下雪沒下地的大人們也紛紛跑出來圍觀,村子里就像過節(jié)一樣熱鬧起來。</p> <p class="ql-block"> 屋檐下的冰凌也備受孩子們喜歡,那個年代孩子在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鄉(xiāng)下的冰棍是有人騎著自行車到城里去批發(fā)回來的,所以冰棍的價格要比城里貴一分錢一根,紅豆冰棍五分一根,奶油的是六分。冬季的冰凌在孩子們眼中,就像是老天特別賜予的天然冰棍。男孩子們拿著家里的梯子,扳下冰凌就迫不及待的塞到嘴里,開心的吃起來。直到凍得清水鼻涕往下滴,就用破棉襖的袖口往鼻子下抹一把,也不肯撒手。年齡小一點的孩子看著哥哥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饞得直流口水,他們纏著哥哥們可憐巴巴不停的叫道,哥哥給我吃一口吧,就一口。要是哥哥故意不給,小孩子便哭著跑回家告狀去了。</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年冬天特別的寒冷,村后的小河整個河面都結(jié)了厚厚的冰,孩子們趁機在冰面上練起了溜冰,當(dāng)然那時的農(nóng)村是沒有誰家有溜冰鞋的。孩子們只是穿著自家做的棉鞋或者解放牌球鞋在冰面上溜達。有的小孩子則蹲下身子纏著大姐姐大哥哥,在兩邊拉著他的手行走,這樣他就有了滑冰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在村里條件相對好一點,一到冬天的時候,爺爺便會給我用灶堂里未燒盡的炭火生一個腳爐,于是我把穿著棉鞋的小腳放到腳爐上,慢慢的兩只腳就先暖和起來了,然后整個身體也熱了。最有意思的是,爺爺教我在腳爐的灰燼里烤蠶豆,先把春天收獲的曬干的豆子淺淺的埋在腳爐的灰燼里待到它半熟的時候,就拿兩個細細的小竹枝當(dāng)筷子把蠶豆找出來,翻個身放在灰燼的表面繼續(xù)烤,這時候爺爺教的秘籍就要用起來了,用手指在舌頭上蘸一點口水,然后放在蠶豆上,不一會兒熱量會使蠶豆的皮慢慢的鼓起來,然后噗呲一下皮就破了,蠶豆啪地爆了,這就表示它熟了,隨后就用小竹枝趕緊把它夾起來,放在腳爐的把手那邊涼一下,隨之蠶豆一個個的開始噼噼啪啪的都爆熟了。此時最先涼著的蠶豆已經(jīng)被我放在嘴里了,一口咬下去脆脆的香香的,我滿足的搖頭晃腦的一邊嚼著蠶豆,一邊跟爺爺說好吃。在那個年代它就是孩子們的小零食,是我們記憶中的人間美味,也是我記憶中童年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如今各方面條件都那么好,可就是找不到兒時的味道、兒時的快樂了。冬日里下雪天看著外面紛紛揚揚的雪花,記憶深處的那些兒時的回憶慢慢開始激活了。</p><p class="ql-block">(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