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今日俄羅斯(上)

老昆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世界形成兩大陣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蘇友好條例簽訂,蘇聯專家?guī)椭覈ㄔO社會主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是兒童時代認識的蘇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中蘇交惡,蘇聯專家撤走,分道揚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是少年時期認識的蘇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珍寶島事件,雙方開戰(zhàn),中蘇關系降到冰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是青年時期認識的蘇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分崩離析,俄羅斯復出,盧布一瀉千里,面目全非,“社”已變成“資”,讓人看不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懷著復雜的心情,報了旅行團,就想看看俄羅斯今日是什么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瓦格納事件”就像一顆炸彈,驚動了世界,差點炸毀了我們的行程。好在只是一夜之憂,一切恢復平靜,終于登上了飛往莫斯科的飛機。</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們的領隊,正宗的哈爾濱人,按賈玲的話講,只是微胖,按我的話講,是比我更微胖一些。</p><p class="ql-block"> 他叫賈海軍,一聽這名字,您一定要問:是“賈”還是“假”?不管真假,我們都尊稱他為“賈導”,畢竟是個成熟男人嘛。</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們莫斯科的導游,姓梁,她說可以叫她“小梁”,也可以叫“梁子”。</p><p class="ql-block"> 莫斯科我們只有兩天多一點的時間,還被分為兩段,中間插了個圣彼得堡。雖然相處時間不長,除了接送站,安排住酒店外,她一路的講解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她講了俄羅斯民族的發(fā)展史,而更多的是莫斯科的建筑史。汽車一路開,她一路的指著窗外的建筑給我們介紹:</p><p class="ql-block"> 四環(huán)外的建筑屬現代風格;三環(huán)的建筑屬赫魯曉夫風格;一環(huán)到二環(huán)之間屬斯大林風格。</p> <p class="ql-block">  這位是圣彼得堡的導游,也是哈爾濱人,姓張名平。在國內,如果在熱鬧的大街上你大叫一聲:“張平!”絕對會有十多個人回過頭來看著你:“叫我嗎?”</p><p class="ql-block"> 他比小梁更能說會道,故事一個接一個,講到一半的時候他會回過頭來看看,如果大半人都在打瞌睡,他就不講了,讓故事變成了催眠曲那是不值當的。好在這些故事都有很強的吸引力,盡管沉重的眼皮使勁往下垂,但大多數人還是堅持聽完了,因為真的太好聽了。</p><p class="ql-block"> 他也很幽默,和大家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全俄羅斯頭發(fā)長在臉上的中國人只有我一個。”真讓你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 綜合兩位導游的故事,加上《百度》的查證,編成我的故事,給您娓娓道來……</p> <p class="ql-block">  時間追溯到羅馬帝國末期,在現今的波蘭、烏克蘭一帶,有一個弱小的民族,他們飽受外族的欺凌和蹂躪,被外族稱為斯拉夫(奴隸)人。但他們不屈不撓,不甘被奴役,奮起反抗,終于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基輔羅斯。</p><p class="ql-block"> 但是不久,馬背上的民族——蒙古大軍碾壓過來,又重新淪為奴隸……</p><p class="ql-block"> 數百年后,蒙古帝國開始衰敗,這群人開始建立了第二個屬于自己的國家——莫斯科大公國。</p><p class="ql-block"> 大公國慢慢開始強大,巴掌大的地盤已經容納不下天大的心。他們兵分兩路,向南的直取巴爾干半島和高加索地區(qū),成為南斯拉夫人。向東的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成為東斯拉夫人,就是這群人,與當時的大清帝國確定了邊界,逐步成為俄羅斯帝國。</p><p class="ql-block"> 在這期間,俄羅斯出了一個卓越的領導人——彼得大帝。</p><p class="ql-block"> 他是俄羅斯帝國的首位皇帝。在鞏固了政權后,他發(fā)現俄羅斯落后歐洲至少200年。為了學習歐洲的先進技術他以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領一個250人的使團悄悄到歐洲學習,在英國學習了造船術,還親自擔任過船長,回來后自己帶人建造了圖中這艘三桅桿帆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 莫斯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這是一個從小就如雷貫耳的名字,但沒想到的是:它不僅僅是俄羅斯聯邦的首都,它還是莫斯科州的首府——莫斯科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還有一首經典永流傳的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也讓人充滿無限的憧憬。據小梁介紹,歌詞中所說的莫斯科郊外現已無法考證,因為莫斯科城比原來擴大了好幾倍。其實又何必糾結呢?只要那悠揚的旋律在空中飄過;在嘴邊唱過;在心中駐留過;在腦海里回憶過,一切就都完美了。</span></p> <p class="ql-block">  首先看到的是莫斯科機場,那一大串拗口的名字(謝列蔑契娃機場)讓我永遠記不住它。機場現在的狀況是:由于美國和歐盟的制裁,機場已見不到這些國家游客的身影,原來歐洲許多品牌在機場的店鋪已人去樓空。但也不是一副凄涼的景象,其它鋪面依然燈火輝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除了這幅征兵廣告外,你完全忘記了俄烏之間正在進行著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沒有軍車駛過,沒有見到運送坦克或裝甲車的列車,一切都是那么安靜。</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卡洛明斯科婭莊園</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這個莊園坐落在莫斯科郊外的東南方向,緊鄰莫斯科河。彼得大帝曾經在這里度過他的童年。1994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是彼得大帝年輕時的銅像。他4歲時父親去世,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篡奪了大權,立了她的親弟弟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當皇帝,她當攝政王。</p> <p class="ql-block">  母親為了逃避索菲亞的迫害,帶著他來到這里居住,這間小屋也就成了后來舉世聞名的“彼得小屋。”</p><p class="ql-block"> 在他10歲的時候,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生病去世。彼得在其母親娘家人的支持下立為沙皇,但實權仍掌握在索菲亞手中。他帶領幾個小伙伴,成天玩軍事游戲,不理國事,想讓索菲亞放松警惕,可狡猾的索菲亞仍然暗中派人監(jiān)視彼得。彼得也悄悄將得力的小伙伴派到軍隊中擔任要職。幾年后,索菲亞終于按耐不住,要想置彼得于死地。彼得靠自己的智慧和膽魄,一舉粉碎了索菲亞發(fā)動的宮廷政變,從此親自執(zhí)政,帶領俄羅斯走向鼎盛時期。</p><p class="ql-block"> 無獨有偶,幾乎是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清王朝皇帝康熙也用同樣的辦法從鰲拜手中奪回了屬于自己的權利。誰能解釋歷史就有那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p><p class="ql-block"> 彼得大帝曾經留下一句很霸氣的話:“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也要有?!?lt;/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的名字來源于莫斯科河,流經整個莫斯科市,它是奧卡河左岸的一個支流。在斯大林時期另外修了一條莫斯科運河,將莫斯科河與伏爾加河連通,所以莫斯科又有“五海之港”的美稱(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和里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位父親用小推車推著孩子在河邊散步,見我們在拍照,很友好的詢問需不需要給我們拍一張合影?雖然語言不通,但他的一個手勢,足以讓人明白他所要表達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事在旅游中經常能遇到,不足為奇。拍完照后相互揮揮手,說一聲:“謝謝!再見!”</p><p class="ql-block"> 但每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我都會感慨萬千,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友好交流的愿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莫斯科紅場</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早些年有一位朋友告訴我說:“莫斯科紅場的地面不平整?!碑敃r心里就嘀咕:“為什么不平整呢?”但也不好意思多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紅場什么樣?有多大?能和天安門廣場相比嗎?沒來之前,心中總有十幾個疑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現在,我就站在這里,用我的雙眼凝視周圍的一切;用我的雙耳聆聽小梁的介紹,那些疑問一個個都得到了證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雖然紅場由于“瓦格納”事件還處于封閉狀態(tài),但依然能看出它沒有天安門廣場大,寬度也沒有長安街寬,地面是由正方形(或長方形)石條鋪成,深度約20厘米。看起來是有些不平整,但結實耐用,估計百年內不用翻新。</span></p> <p class="ql-block">  紅場邊上有一座墓,這里躺著影響了俄羅斯整整一代人的領袖——列寧。</p><p class="ql-block"> 只要列寧墓開放,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排隊瞻仰這位偉人。</p><p class="ql-block"> 有位摯友,不顧導游帶有威脅性的勸阻,冒著打車回酒店的風險,執(zhí)意排很長的隊到列寧墓瞻仰了列寧的遺體。</p><p class="ql-block"> 可惜,今天列寧墓關閉了,我連排隊的機會都沒有,將是我終身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據說列寧墓背后是一個觀禮臺,俄羅斯最高領導就在這里檢閱部隊。</p> <p class="ql-block">  二戰(zhàn)勝利后,斯大林認為會有很多人到莫斯科參觀,他建議要蓋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于是乎就有了“七姐妹”建筑。</p><p class="ql-block"> 它們分別是莫斯科大學主樓、列寧格勒飯店、勞動模范公寓、重工業(yè)部大樓、烏克蘭飯店、文化人公寓、外交部大樓。</p><p class="ql-block"> 小梁說有一棟最后沒蓋成,但《百度》上又說“七姐妹”都已蓋成,不知是那里出了錯?</p> <p class="ql-block">  站在紅場上,能看到很多有名的建筑物,這是外交部大樓(七姐妹之一)。</p> <p class="ql-block">  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俄羅斯的拜占庭式建筑物,也是俄羅斯的標志性建筑。人們都愛用洋蔥頭來形容它的外形,可小梁說俄羅斯人并不認可,他們認為是燃燒的火炬。</p><p class="ql-block"> 據說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娶了一個拜占庭公主做妻子,拜占庭式的建筑才在俄羅斯流行開來。</p> <p class="ql-block">  小梁指著公交車車身上的俄文字母對我們說:莫斯科的公交車在為自己做廣告。</p> <p class="ql-block">  俄羅斯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臺上的人在唱歌,臺下有一個人拿出一個拴滿彩帶的圓圈頂在頭上,周圍的人拉起彩帶跟著轉圓圈。我們也拉起一條彩帶,跟著轉起來,雖然不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歌,也不知道這樣繞圈是什么意思 ,但我們能分享到他們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  從紅場穿過莫斯科國立百貨商店(又稱古姆商店)就來到亞歷山大花園。遺憾的是那天肚子不舒服著急上廁所,出來后賈導在外面等我,急匆匆忙著趕隊伍也沒有照一張百貨商店的照片,只記得下到一樓的時候賈導調侃的問我:“怎么不去負一樓的廁所?那里是古典式的,200盧布一次。”</p><p class="ql-block"> 當時聽小梁說三樓有廁所,就直奔三樓而去,那里10盧布一次。如果當時找到的是負一樓,說不定也就花200盧布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高大雄偉,而俄羅斯的“無名英雄紀念碑”卻像一個匍匐的紅軍戰(zhàn)士,一盞長明燈終年不熄滅。</p> <p class="ql-block">  每到整點,“無名英雄紀念碑”前的哨兵都要進行換崗儀式,提前5分鐘我們就守候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  朱可夫元帥,蘇聯的大功臣,大軍事家,大戰(zhàn)略家,一生幾經周折,幾番沉浮,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現在又重新被人們尊重和懷念,這座銅像就是蘇聯解體后的1995年才塑造的。</p><p class="ql-block"> 雕像的后面就是莫斯科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亞歷山大花園是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名字命名的,沿著克里姆林宮的圍墻修建,從“無名英雄紀念碑”開始,沿途有各種花卉、樹木、雕塑、噴泉和小橋流水。清澈的河水印照出河底瓷磚鋪成的圖案,河面上有童話故事人物的雕像。在我看來,說它是花園不如說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公園更貼切。</p> <p class="ql-block">  去了埃及才知道,最早的方尖碑出自古埃及,以后很多國家都以此作為仿效。俄羅斯的方尖碑顯得要小一些,碑頂還有一個金色裝飾物,不知道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整個行程中只有在亞歷山大花園才見到一個。</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莫斯科地鐵站</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早有耳聞,夸莫斯科的地鐵站如何漂亮,如何奢華,所以是每個旅行團必到的網紅打卡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細看這張圖,除了密密麻麻的站點外,還有幾個同心圓,形成真正的地鐵環(huán)線。</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們所能享受的待遇就是乘坐兩條線,每條線一個站。</p><p class="ql-block"> 進站之前小梁就反復叮囑:大家要跟緊她,同坐一個車廂,坐一站就下。在這里如果丟失一個人,要想找回來,那比大海撈針還難。</p> <p class="ql-block">  第一條線的特點是每個門洞兩旁都有不同的人物雕塑,每個門洞對應的就是列車的一道門。</p><p class="ql-block"> 站在過廳,看著這些雕塑,你會有一種感覺:仿佛是置身于博物館而不是地鐵站。</p> <p class="ql-block">  走下臺階,到下一層換乘另一條線。</p> <p class="ql-block">  第二條線的風格又迥然不同,門洞兩側又渾然如羅馬柱。</p> <p class="ql-block">  70多年前的地鐵站修建成這個樣子,讓人驚嘆!但更讓我驚嘆的是:大約1分鐘就有一列地鐵到站,頓時過廳里人流如織,匆匆從你身邊走過的人仿佛將所有空氣都帶走,讓人呼吸都感到困難。人流一走,頃刻過廳里又空空蕩蕩,只留下幾個孤單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克里姆林宮</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克里姆林宮(導游都愛簡稱為克宮)和中國的“中南海”一樣,充滿了神秘的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按照行程,本來是一到莫斯科就去參觀的,由于“瓦格納”事件的原因關閉了。小梁說只有讓我們先去圣彼得堡,回來后如果開放了就去參觀,不開放就改為另外的景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當我們4天后再回到這里時,克宮終于恢復開放了,我才有幸去揭開這神秘的面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真沒想到克宮的大門竟然這么不起眼,我以為是寬大的大門,門口站滿了哨兵和克格勃的便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當然,進門要買門票,隨身帶的包要安檢。</span></p> <p class="ql-block">  進門后有一座天橋,過了天橋開始進入克宮。神秘面紗在一點點被揭開……</p> <p class="ql-block">  最先看到的是這個會議樓,建筑外形接近中式風格,作用類似我們的人民大會堂。</p> <p class="ql-block">  在伊萬諾夫廣場上,見到了克宮的鎮(zhèn)宮二寶,炮王和鐘王。</p><p class="ql-block"> 炮王建造于16世紀,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榮獲“炮王”稱號也是當之無愧的。</p><p class="ql-block"> 我猜想:當時設計和制造這門炮的人根本就沒有想讓它用于戰(zhàn)爭。所以造好后沒開過一炮,而是連同4枚空心鑄鐵炮彈一起作為裝飾品放到了紅場上(后來移到克宮)。</p> <p class="ql-block">  據說鐘王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鑄鐵鐘,而它的命運比炮王慘多了。炮王還不缺胳膊斷腿的,鐘王卻在一次大火中被前來救火的士兵澆上十幾桶水,只聽“嘭”的一聲,它斷裂了,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就這樣給毀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美國的“自由鐘”,那也是個才敲了一下就裂開了一個大縫的鑄銅鐘。真有點同病相憐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克宮原來有9個教堂,現在只剩下5個,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和</p> <p class="ql-block">  天使報喜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克宮還有一片花園,走到盡頭有一個直升機的停機坪,估計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會使用。</p> <p class="ql-block">  直到現在神秘面紗才開始顯露頭角,原來克宮分為游覽區(qū)和辦公區(qū),游覽區(qū)正常情況下對外開放,沒有神秘可言,真正神秘的是對面的辦公區(qū)。</p><p class="ql-block"> 這里開始有執(zhí)勤的武警,人數不多,分散在不同的位置,目光時不時掃向游覽區(qū)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  連接游覽區(qū)和辦公區(qū)的是一條寬寬的斑馬線,旁邊另有一條較窄的斑馬線與之相連通向花園。沒有見哨兵,也沒有見克格勃,一切都那么的安靜。</p><p class="ql-block"> 小梁說:可以站在斑馬線上拍對面那棟樓,那是普京接見外國領導人的地方,只要不踏出斑馬線就沒有問題。</p><p class="ql-block"> 我觀察了一陣,見辦公區(qū)那邊偶爾會有人走到游覽區(qū)來,看他們的打扮不像游客,但也不像辦公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從窄的斑馬線走上寬的斑馬線,背對辦公區(qū)想從另一個角度照一張這個教堂的照片,看看距離不夠,我又往后退了幾步,然后按下快門……</p> <p class="ql-block">  突然身后傳來一個聲音,回頭一看,從一個小棚子里走出一個年輕的俄羅斯軍人,胸口挎著沖鋒槍朝我走過來。</p><p class="ql-block"> 我看看腳下,站在斑馬線上,再看看他,也沒有示意我走開,還在朝我走過來,我不敢動,但心里也不害怕。</p><p class="ql-block"> 他走到我面前,說了一句俄語,我聽不懂,我問他:“怎么回事?”他也聽不懂。他往游覽區(qū)走,我跟在他后面,直到他將這塊小牌子動了動,我才看到這里原來有一塊警示牌。</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我怎么就沒看見這塊警示牌呢?怎么就沒看見那個哨兵棚呢?他喊了一聲后為什么不揮揮手示意我退回去呢?</p><p class="ql-block"> 他轉身走了。一切安然無事,我也該去找我們的隊伍了……</p> <p class="ql-block">  就要離開了,回頭再看一眼??藢m,再見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謝爾蓋圣三一修道院</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謝爾蓋——起源于基督教,是仁慈、慈愛的意思。很多俄羅斯人都愛用這個名字,要區(qū)分開他們只能看后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謝爾蓋耶夫——俄羅斯唯一的元帥,曾當任過三屆國防部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謝爾蓋耶夫小鎮(zhèn)——也叫謝爾吉耶夫小鎮(zhèn)。該小鎮(zhèn)出名的有兩個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 童話般小鎮(zhèn)。進入小鎮(zhèn)猶如進入了童話世界,同時小鎮(zhèn)也是玩具制造中心,這里有“玩具博物館”,展覽各種玩具,其中以俄羅斯的代表作“套娃”享譽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 圣三一修道院。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圖中是他的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上《百度》查小鎮(zhèn)的資料,結果是:介紹童話小鎮(zhèn)的不提圣三一修道院,介紹圣三一修道院的不提童話小鎮(zhèn)。我差點以為是兩個不同的地方,還是一個原版的俄羅斯視頻幫我弄清了事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但仍未弄明白的是:該小鎮(zhèn)不叫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小鎮(zhèn),而叫謝爾蓋.耶夫小鎮(zhèn),到底是紀念這倆個人中的哪一個呢?</span></p> <p class="ql-block">  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23歲時和他哥哥斯蒂芬決定在一塊空地上修建一座小教堂,用來宣傳他們信奉的東正教。</p><p class="ql-block"> 他們每天辛勤的勞動,卻過著清貧的生活,簡陋的小教堂蓋好了,可斯蒂芬也因吃不了這樣的苦而去了莫斯科。</p><p class="ql-block"> 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沒有走,他堅持著,依然用他清貧的生活,不動搖的信仰堅持著。漸漸的,追隨他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將小教堂蓋成了大教堂,蓋了鐘樓,還仿照克宮的圣母升天教堂建造了這里的圣母升天教堂,這是俄羅斯唯一同名的兩個教堂。</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這里逐漸發(fā)展成俄羅斯最大、最富有的東正教修道院——圣三一修道院,而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也成了一位杰出的宗教活動家,他死后,陵墓就建在修道院內。</p> <p class="ql-block">  歐洲很多國家都用“雙頭鷹”作為國徽或標識,阿爾巴尼亞還將它用在國旗上,號稱“山鷹之國”。沒想到俄羅斯很多地方也能見到這個標識。</p> <p class="ql-block">  在修道院大門外通往廁所的路上,有幾個俄羅斯老人在乞討,我將剩余的幾個鋼镚給了一個男性老人。</p><p class="ql-block"> 不遠處,坐著這樣一位老人,看她的衣著打扮也像乞討者,可又全然沒有乞討的意思,她專心致志的在看一本書,我悄悄拍了照,她也渾然不知。</p><p class="ql-block"> 我很關心俄羅斯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狀況,因為我也是拿退休金的人。小梁告訴我:他們退休時政府給他們的退休金,在盧布幾經貶值后,現在已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p> <p class="ql-block">  我們都以為參觀完“圣三一修道院”后還會去謝爾蓋.耶夫小鎮(zhèn),結果小梁說:我們行程中只有“圣三一修道院”,沒有謝爾蓋.耶夫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 只有在修道院周圍拍了幾張照片,完全沒有“童話故事”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準備和蒙古人打戰(zhàn),戰(zhàn)前他請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賜予將士們祝福。</p><p class="ql-block"> 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祝福完后對大公說:“最近幾天將會下一場大雪,蒙古人受不了這樣的寒冷,你們在雪后第二天出擊,必將大獲全勝?!?lt;/p><p class="ql-block"> 大公按照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的話去做,果然大獲全勝。從此,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的名聲大噪,崇拜他的人更多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管上面的故事是真是假,而我對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執(zhí)著的追求是相當敬佩的。</p><p class="ql-block">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有信仰的人,他能為之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都缺失了信仰,或者說不再相信信仰。</p><p class="ql-block"> 信仰也會相互轉變,甚至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俄羅斯就是這樣:東正教——馬列主義——東正教。</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麻雀山觀景臺</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們到這里的時候,天空下著小雨,原本可以在這里看莫斯科的全景,現在卻是霧蒙蒙的一片。</span></p> <p class="ql-block">  能看得比較清楚的就是盧日尼基體育場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莫斯科大學</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莫斯科大學座落在麻雀山上,圖中的大樓也是“七姐妹”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白樺樹長得郁郁蔥蔥。</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阿爾巴特街</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這是我們莫斯科的最后一個景點。街口有一家賣瑪瑙的店,小梁帶著喜歡瑪瑙的隊友在店里挑來撿去,度過著美好的購買時光。我們沒興趣(關鍵是沒閑錢),慢慢踱步在阿爾巴特大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天氣有點陰冷,路上行人不多,有個三五成群的人,那都是我們的隊友。</span></p> <p class="ql-block">  這條街之所以出名有兩個原因:</p><p class="ql-block"> 1 古老。它最早出現在15世紀,當時還是莫斯科的郊區(qū),到了18世紀,這里就成了莫斯科的商業(yè)中心,熱鬧非凡。</p><p class="ql-block"> 2 文化底蘊深厚。它是一條藝術街,俄羅斯很多出名的文藝家、藝術家都曾經在這里住過。</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這位小金人,就是俄羅斯經典保留劇目《圖蘭朵》中的女主角圖蘭朵。</p> <p class="ql-block">  這是普希金的舊居,他人生的最后三年就在這里度過。</p> <p class="ql-block">  這是后人為普希金和他的妻子娜塔莉婭.尼古拉耶夫.網察洛娃建造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條街有一家油畫店,門面不大,主要的油畫都放在負一層,樓梯不寬,只夠一個人通過。</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油畫都很逼真,價格自然不菲,我買不起,可我瞧得起,我能將油畫瞬間變成攝影畫,當然,價格瞬間也跌倒零。</p> <p class="ql-block">  我們有個年輕的隊友,臨來俄羅斯前不慎拉傷了右腿,她不能自如的和我們一樣到處游覽,就找了一家咖啡店休息等我們。</p><p class="ql-block"> 在她按動快門之后,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就這樣形成了。選材、取景、定格一氣呵成,不愧是一幅上佳的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一年中,晴朗無云天氣為31天,陰雨天為172天,霧天為57天,多云天為105天,這是《百度》給出的數據。</p><p class="ql-block"> 我不懂美學,但第一眼看到雨中圣彼得堡的照片就深深喜歡上了這種畫面。近景是雨水流過玻璃留下來的痕跡,遠景似眀似暗、若隱若現、亦真亦假的人或物,一種朦朧感,一種神秘感不禁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們在圣彼得堡的4天中滴雨未下,而到了莫斯科卻讓我們嘗到了雨中行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我試著拍了幾張雨中的莫斯科,和人家拍的雨中的圣彼得堡(下面兩張)相比,差了十萬八萬里。</p> <p class="ql-block">  腦海中的莫斯科已被現實中的莫斯科替代,就要離開莫斯科了。今日的俄羅斯正在走自己的路,盡管艱難,但戰(zhàn)斗民族不會被困難嚇倒,因為莫斯科不相信眼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未完待續(xù) 敬請期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