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已至,飽賞秋天。老伴說要不要到丹頂鶴的故鄉(xiāng)去看看丹頂鶴,嗯嗯。之前只聽說黑龍江扎龍稱之為“鶴鄉(xiāng)”,現(xiàn)在黃海之濱也有一個野生丹頂鶴自然保護區(qū),而且在我們江蘇!好期待! 2023年11月底跟著快樂猴團隊到鹽城射陽,我第一次來射陽,鹽城是江蘇省的一個城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黃海之濱的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鹽城有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記得五年前就到過鹽城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看了麋鹿,是中國特有物種,因其頭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而俗稱“四不像”。 這次來鹽城射陽丹頂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即灘涂濕地生態(tài)。 在中國在民間,丹頂鶴歷來被人們視為仙物,稱之為“仙鶴”,意為長生不死,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得道之人常與鶴為伴,有仙鶴之說,神仙常把鶴作為自己的座驥,騎乘仙鶴巡游仙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鶴象征著長壽、清雅、吉祥、忠貞等美好寓意。<br> 人們常把飄逸俊美的鶴與蒼勁挺拔的松畫在一起,做成“松鶴延年”圖,寓意益年長壽。 其實這與生活中的場景是不相吻合的,因為盡管松樹現(xiàn)在已被科學(xué)證明為長壽樹,但丹頂鶴生活在環(huán)水的濕地和灘涂,是不可能攀上高山與松樹為伴的。 大巴經(jīng)過近四個小時到了鹽城射陽,吃過午飯我們直奔射陽縣新洋港鎮(zhèn),那里就是鹽城射陽丹頂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進入保護區(qū)一個造型像丹頂鶴建筑,也就是丹頂鶴博物館。 望鶴亭。 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qū),即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qū),又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鹽城生物圈保護區(qū)”。 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批準建立,1992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同年11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協(xié)調(diào)理事會批準為生物圈保護區(qū),成為中國第九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絡(luò)成員”,1996年又被納入“東北亞鶴類保護區(qū)網(wǎng)絡(luò)”。1999年被納入“東亞——澳大利亞遷徙涉禽保護網(wǎng)絡(luò)”。 這里有360多萬畝的自然保護區(qū),有400種左右的各種鳥類,尤其是每年有占世界近一半的野生丹頂鶴到這里過冬。這次終于到這個發(fā)生過動人故事的地方,看看美麗的丹頂鶴。 這里有著蘆葦叢生的天然植被,豐富多樣的海涂生物,人跡罕至的空曠寧靜,是禽類生活的理想場所。每年來這里越冬的國家一級珍禽丹頂鶴就有600多只,雁、鴨類更是成千上萬,飛起來黑壓壓一片,蔚為壯觀。 保護區(qū)里的珍禽馴養(yǎng)場,已成功地取得了丹頂鶴等人工孵化和越冬期半散養(yǎng)的經(jīng)驗。2012年起,隨時到射陽縣新洋港的保護區(qū)管理處,都可以看到這類珍禽,秋季是觀賞丹頂鶴的黃金季節(jié)。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 全世界的丹頂鶴總數(shù)至2010年估計僅有1500只左右,其中在中國境內(nèi)越冬的有1000只左右,保護好丹頂鶴以及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guān)注。 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qū)動物種類繁多,區(qū)內(nèi)有鳥類379種,兩棲爬行類45種,魚類281種,哺乳類47種。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大鴇、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白鱘等共12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獐、黑臉琵鷺、大天鵝、白琵鷺、黑臉琵鷺、小青腳鷸、鴛鴦、灰鶴、鵲鷂、斑海豹等。 有于時間緊沒能認真觀賞,沒能拍到我想要的照片,日出或日落下的丹頂鶴在飛翔和舞蹈……哈哈,有點在做夢…… 路上,突然聽到丹頂鶴咯---咯--高亢、宏亮的鳴叫聲,我趕緊四處張望,沒看到!抬頭一看,不得了啦,三只丹頂鶴從我頭上一邊高歌一邊飛過!我緊急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好幸運!終于拍到二張,還在高興之余,再望天空一看,剛好一只像野鴨飛過,再次按下了快門!有點激動! 在30多年前就聽過一首歌《一個真實的故事》,非常動人好聽,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丹頂鶴故鄉(xiāng)江蘇鹽城大豐丹頂鶴保護區(qū),她叫徐秀娟,生于黑龍江,大學(xué)畢業(yè)應(yīng)聘來到大豐丹頂鶴保護區(qū)。愿她在天堂開心快樂! 1981年,因當?shù)刂袑W(xué)高中停辦,17歲的徐秀娟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和爸爸一起飼養(yǎng)鶴類,成為我國第一位養(yǎng)鶴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衰羽鶴等珍禽飼養(yǎng)、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全套技術(shù),她飼養(yǎng)的幼鶴成活率達到100%。 1986年5月,徐秀娟從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進修剛結(jié)業(yè),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qū)的邀請,希望她能到射陽灘涂工作。鹽城自然保護區(qū)和扎龍遙相呼應(yīng),一南一北,這里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那將是一個重大突破,或許這就是一個世界級的科技課題。 <p class="ql-block"> 徐秀娟為了事業(yè),說服祖母、父母和弟妹們,離開了她所熟悉的齊齊哈爾扎龍保護區(qū),不遠萬里,只身南下,來到射陽。這里是丹頂鶴的主要越冬地,有大片的灘涂沼澤地,長滿了蘆葦、鹽蒿,一條自北向南的復(fù)堆河天然地把沼澤地和村莊隔開,人跡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頂鶴棲息地。</p> 在鹽城保護區(qū),徐秀娟的才干得到充分發(fā)揮。并運用學(xué)到的理論知識鉆研養(yǎng)鶴技術(shù)。在1986年召開的中國第三屆鶴類聯(lián)合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徐秀娟撰寫的論文,受到專家的好評。 <p class="ql-block"> 1987年9月17日晚7點,鹽城海灘、蘆蕩里到處都是“娟子!”“娟子!”的呼喊聲。為了救一只鶴場里的受傷的白天鵝黎明,徐秀娟溺水身亡,不幸犧牲,年僅23歲。后來被生前的同事將遺體打撈上來。安葬在她生前的工作單位里。</p> 1987年9月18日,白天鵝黎明和牧仁飛了回來,可它們再也見不到挽救過它們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們看見1000多人聚在一起舉行了一個儀式。徐秀娟去世時只有23歲。那天,天空中還出現(xiàn)了日全食。 這次鹽城射陽之行,收獲了丹頂鶴故鄉(xiāng)的美景,也知道了徐秀娟烈士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中的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的小女孩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