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親像一抹陽光,照亮了我們?nèi)松穆贰?lt;/p><p class="ql-block">那一天,在北風吹送的冬雨中,你悄悄的走了,仿佛天也為你送行。</p><p class="ql-block">母親呂嫣娜1931.7.23一2023.11.29,享年92歲。</p> <p class="ql-block">母親去世我們悲痛萬分,如果不是新冠,也許你還活的更長。外孫女姚曉耘(圖中最小的)在[紀念逝去的夕陽]中道“在沙漠中,無論白天多么炎熱,當大地失去陽光的照射,氣溫會瞬間降低。那晚,在聽到您離開的消息時,心,突然變得寒冷。就如那逝去的夕陽,帶著那一絲溫暖突然消失了”。我們深切的懷念母親,懷念她的音容笑貌。</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我心中最敬仰的人,是我人生路上的標桿,她的一生全撲在工作上,無暇顧及家庭,努力工作。我從離開娘胎就由她人照料,2歲起就全托直到小學3年級才回到家,文革期間我從6年級到高二,一直是一個人帶著弟妹生活,高中畢業(yè)就離家去讀學,大弟也因為缺乏照料3歲就病逝。季羨林說:“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一個靈魂不全的人”。從小缺乏母愛,我怨恨過,從而成形好強、自立和孤獨的性格,奮發(fā)讀書走上了教師育人的路。</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反思我的人生路,有許多母親的印記,也理解了母親,她是熱愛祖國、熱愛事業(yè)的偉大女性,畢生把祖國和事業(yè)放在第一位,鞠躬盡瘁。</p><p class="ql-block">母親呂嫣娜1931年7月23日出生在知識份子家庭,1937年回到越南河內(nèi)外公的家鄉(xiāng)讀書,1940年回到廣州就讀廣東省女子師范學校在海珠學校當老師并參加學運迎接解放軍進城,從此參加了革命工作并為此奮斗終生。</p><p class="ql-block">母親和父親(另文述)都是歸國華僑,她獨立自主,勤奮好學,坦蕩敬業(yè),意志堅定,即使是下放到三水“五七干?!?,仍然堅信黨的事業(yè),熱愛祖國,努力為黨的事業(yè)而奮斗。</p><p class="ql-block">正是因為母親和父親的言傳身教,我們姐弟妹們都健康成長,事業(yè)有成,光榮退休。</p><p class="ql-block">外孫女姚曉耘說:“還記得我的人生第一次離開父母管束的日子,就是在您的庇護下度過的。雖然沒有太多的記憶,但是那無憂無慮的30天,在經(jīng)歷了30年,卻仍歷歷在目。還記得每年春節(jié)一大家人齊聚一堂,我們穿著新衣服,玩著沙炮,吃著各種過年食品,收下一封封紅包。這是您留給我們的溫暖的回憶”。一大家子團聚的溫馨場景,不再有了,但它永遠保存在我們的腦海里。</p><p class="ql-block">母親像一抹陽光,照亮了我們?nèi)松穆罚闱那牡淖吡?,但你和父親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困難挫折都改變不了熱愛祖國、熱愛事業(yè)的堅定信念,這是留給我們不朽的遺產(chǎn),鼓勵著我們繼續(xù)走好人生的路,你和父親永遠活在我們心中。</p> <p class="ql-block">外孫黃宇在悼念外婆的文中說:今天在靈堂前久站,想了很多很多。想起這十幾年,每次探望你都很匆忙,而且很多時候我都遲到了。希望你知道,今天是我第一次提早出門,因為以后連遲到的機會都沒了。想起十幾年前,從街邊買回來的白切雞骨頭里有血水,你下鍋又炒了一次,看這已經(jīng)炒老的雞肉,原諒我當時面露難色。</p><p class="ql-block">這十幾年,你雖然已經(jīng)不記得很多人和事,但是每次見到我,你都會說,哇孫子現(xiàn)在都長那么高了。謝謝你,一直沒有忘記我。</p><p class="ql-block">想起這十幾年每次探望你,我都會握著你的手,沒人知道我為何這樣做。原諒我最終都沒有辦法說出口,因為有一些愛雖然說不出口,但可以通過親人的手來傳遞。</p> <p class="ql-block">母親和她的兄弟姐妹們在1956年的合影,他們當年都是為了祖國的解放和建設,從海外回國的有志的青年知識分子。</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第一排左站著的第7位是母親)慶祝佛山解放紅旗大隊。</p> <p class="ql-block">1950年在佛山軍管會工作時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親在收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時,非常激動,不斷翻看,并對我們說“這是我的紀念章”,黨就是她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1953年母親與父親(劉宇農(nóng))的結婚照</p> <p class="ql-block">1982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4年拍攝</p> <p class="ql-block">父親去逝前寫給母親的詩</p> <p class="ql-block">父親在病床親筆寫的手稿</p> <p class="ql-block">1968.10母親去“五七”干校前拍,當時父親已去了曲江“五七”干校。</p> <p class="ql-block">1982年父親生病時在家門口拍的</p> <p class="ql-block">1982年全家福,抱著的是孫女姚曉耘。</p> <p class="ql-block">2023.6,新冠結束后在養(yǎng)老院與母親合影。此時的母親,因新冠和年歲大已無法自理和辯認人。</p> <p class="ql-block">2004年,母親與其兄嫂、弟媳和妹妹在廣州增城鳳凰城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6年與大姨媽大姨丈在廣州增城鳳凰城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親玍病期間,小舅母和小姨來看望。</p> <p class="ql-block">2023.6</p> <p class="ql-block">90歲高齡還在看報紙</p> <p class="ql-block">新冠期間留影</p> <p class="ql-block">過年了紅包祝我們年年健康幸福</p> <p class="ql-block">與兒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90歲生日與小女兒合影</p> <p class="ql-block">海燕一家探望媽媽</p> <p class="ql-block">東雄、小郭和外孫黃宇探望媽媽</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剛過,姐弟們和東雄一家及孫女劉?,B探望媽媽。</p> <p class="ql-block">2011年春節(jié)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2015年春節(jié)四代同堂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與兒子劉東雄一家和寧叔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2個大外孫姚曉耘、黃宇慶祝</p> <p class="ql-block">與孫女 劉睿珺,外孫黃宇、姚曉耘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孫女劉?,B和重孫合影</p> <p class="ql-block">外孫黃宇與外婆溫馨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與外孫李思穎和重孫合影</p> <p class="ql-block">互動而快樂</p> <p class="ql-block">與外孫黃宇、姚曉耘及重孫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外孫女姚曉耘一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單位慰問</p> <p class="ql-block">2017年攝</p> <p class="ql-block">與好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一生堅毅不拔,光明磊落,助人為樂,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留給我們的愛和回憶將陪伴我們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