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我的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間回到一九五五年三月初的某一天,雖是陽春三月,但仍春寒料峭,在萬籟寂靜的黎明時分,古老的金沙鎮(zhèn)花行橋邊,靜靜地停泊著幾艘里下河來的糖船,無聲無息,人們睡意正濃,猛然間只聽到一聲響亮有力的嬰兒啼哭聲,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我,來到了人世間。隨著接生婆一番熟練有序的神操作之后,便聽到岸上雄雞引吭高歌,這個時候黎明前的黑暗已過,東方漸明,華光萬丈,我便被人取名為“明華”。意為:“展望前程,華光萬丈,回首身后,溫暖一方”。我父母均不識字,不大可能會把我起這個很有文化色彩,寓意深遠的名字,我猜想,可能是按張家的姓氏輩分排序而定的吧。</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是一個英雄的偉大的母親,她總共生了六兒七女十三個孩子,拿到現(xiàn)在來說,人們會感到很驚奇,甚至是不敢相信,認為這是奇跡,而這確確實實是這么回事。俗話說:“水上人家子女多,含辛茹苦事不少”。我們生活在小小的糖船上,兄弟姐妹們擁擠在一起,父母親要出去掙錢養(yǎng)家糊口,又要照顧好我們,不說吃好喝好穿好,只求讓我們能夠正常的活著,就是最好的安慰。但是世事難料,我的兩個哥哥四個姐姐,都是因為多種原因相繼落水或生病而夭折了,而每個孩子的離去,都給我母親心靈上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尤其是在母親坐月子期間,其悲痛欲絕的心情難以言表,由于多次悲傷的哭泣,殃及雙眼視力,每到黃昏時分,視物便模糊不清。我的母親心地善良,對子女疼愛有加。她十分注重儀表,給人的印象始終是整潔大方,端莊優(yōu)雅。她勤儉樸實,熱愛勞動,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我特別不忘記的是,大夏天的下午,頂著毒辣的太陽,左手拿著一把扇子,右手拎著放了幾個品種自己做的糖塊的花籃兒,跑上幾里路賣掉一分錢一塊的糖,一天跑下來估計最少就有二十多里路,但是她從不說一聲累,因為有很多的顧客就喜歡吃她做的糖。另外除了變著法子做好一天三頓可口的飯菜供我們享用之外,不是扎鞋底,就是縫補衣服,甚至還學(xué)會了打毛線衣。我母親為人慈善厚道,也是個樂善好施之人,對生活得比我們苦的過路老人,經(jīng)常大發(fā)慈悲心,除了送吃的還送錢送物給人家?guī)ё摺K龝r常和我兄妹們語重心長的說:“有好東西要舍得和別人分享,自己吃了傳屎缸,而給別人吃了傳四方”。母親這句話糙理不糙的名言,至今我一直牢記在心里,她使我知道了舍己為人,不只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境界,一種對善良人性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在年輕的時候,由于生活不得穩(wěn)定,事情繁多心境一地雞毛,因而脾氣很大火氣也不小,我的明山哥和明珠姐,經(jīng)常會因各種原因飽嘗父親“降龍十八掌”猛搧的滋味,說來也怪,我的明珠姐每逢開飯之時,她就會條件反射般的哭泣起來,而這時父親的“五金魁走火”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脾氣雖然大,但腦子相當聰明,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人,他會做薄荷糖、香蕉糖、生姜糖、花生糖、松子仁糖、芝麻皮糖、等二十幾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糖果。有一天我在抖音上看到了一個做生姜糖的視頻,我就想到了當年我的父親,親手操刀做生姜糖的情景。有一天,我父親請一個木匠師傅,在一張長凳子上,鑿了一個方孔,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我感到很好奇,過了幾天后,我媽媽買了好多的生姜,洗凈后切成生姜末,說今天要做生姜糖,我感到很新鮮,因為我只看到媽媽經(jīng)父親教會了做的香蕉糖,薄荷糖,皮糖,還沒有做過生姜糖呢,也讓我開開眼界。首先我父親將一根一頭削成方形的木棍,插在先前鑿有方孔的長凳子上,再將糖水溶化在鍋里然后加入生姜末,在煤球爐上煎熬,當熬到一定的程度時,父親將糖倒在晾糖的大理石臺面上,用兩根木棒將糖攪起來,然后一頭放在木棍上呈8字型攪起了花,這樣反復(fù)有序的拉動糖體,這其中應(yīng)該是要用很大的力氣吧,經(jīng)過不斷的反復(fù)拉扯,生姜糖體變膨松變白了也變大了,然后,父親將拉好了的生姜糖拿下來搓成細條,乘熱用剪刀剪成滾刀塊。這一番熟練的操作,我在一旁幾乎看花了眼,當我品嘗了松脆香甜,姜味怡口的生姜糖時,更為父親的獨門絕技所傾倒。從此以后,我母親賣糖旳花藍里,又增添了一個廣受顧客喜愛的品種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父親又從事小五金的修理,當時流行的時髦的什么汽油爐、汽油燈、自鳴鐘,打火機、留聲機的故障他是手到病除,至于修理鋼筆、手電筒、劃玻璃等小玩意兒,他更是不在話下。</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平時不大和我們小伢兒說話,在我們心中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但和同齡人說話時,在自然中顯得很慈祥親和,在幽默中釋放岀風(fēng)趣愉悅,他從不為雞毛蒜皮之事與人斤斤計較。他明理達觀,開明通透,在子女參軍、支農(nóng)和工作等大事上表現(xiàn)出一種大度和寬容,他有一種樂觀的豪爽,這是他長期修煉而成的品格和美德,形成了他博大的胸懷和灑脫的態(tài)度,我認為這也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父親生前有兩個愛好,就是抽水煙和喝濃茶,他原來有一個水煙桿槍,不慎被人偷了。不久他在舊貨店里看到一只銹跡斑斑的煙桿,他如獲至寶的買下來,花了很大的功夫除去了銹跡后一看,原來是一個白銅的做工十分精致而小巧玲瓏的水煙桿,我父親不由得大喜過望,而使他愛不釋手呵護有加,他對其養(yǎng)護的極好,每天都像解放軍戰(zhàn)士擦槍一樣,每天至少兩次把這個水煙槍擦得旺晶滴亮。他每隔半小時左右就會拿起煙槍,從煙槍倉里摳出一撮水煙絲來,在手指頭中碾成一個小團裝入煙槍頭,然后用煤子(用極薄的草紙卷成的)點上火,啪嗒啪嗒的吸上幾口后,便把煙槍頭抽出來把煙灰吹掉,然后如此重復(fù)三至四次就算過了一趟煙癮。父親吸煙后神清氣爽超級滿足,這個狀態(tài)極好的景象,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但是,這桿像古董寶貝一樣的煙槍后來居然易主了,我父親認識到吸煙的危害,為了身體健康減少疾病,像壯士斷腕一樣把這桿煙槍給賣了,以堅定戒煙的決心,對父親的這一豪情壯舉,我們都感到十分的驚訝和敬佩。</p><p class="ql-block"> 父親喜愛喝濃茶是出了名的,他一天早中晚要泡三次茶,而且每次放的茶葉量都很大,所以泡的茶濃得一般的人都不敢喝。另外父親對泡茶的水很有講究,他注重的是天水泡茶,常年喝的都是家中儲存在大缸中的天水。如果遇到連續(xù)干旱缸中無天水增添,父親便會向有天水儲存的朋友求援,遇到這種情況,都是我到父親的朋友家中去挑回寶貴的天水。如果朋友家里也沒有了,父親便叫我去鄉(xiāng)下去挑潭水,或者有江水上潮,便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挑上潮的江水,由此可見我父親對泡茶所用的水,要求還是很高的。</p><p class="ql-block"> 父親還有一個很好的習(xí)慣,每天晚上睡覺前,必須要看書,我的父親沒有上過學(xué)堂,但是他很聰明,憑他的自學(xué)能夠認識不少的常用字,就是不很會寫字,基本能夠閱讀,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能夠閱讀我得獎(文革時期拾到富農(nóng)拋入下水道中的金器交公)而來的豎版毛澤東選集,并津津樂道的和朋友們談感受,說毛主席真?zhèn)ゴ?,是天才的軍事家,是了不得的人材。有時候看到小說書中有趣的故事,還有聲有色的像說書人一樣的閱讀給我媽媽聽,媽媽也饒有興趣的靜心聆聽,但往往在父親的閱讀聲中呼呼的進入夢鄉(xiāng)。父親的這一堅持讀書的良好習(xí)慣,無形之中也使我養(yǎng)成了對書籍的喜愛和閱讀,也更進一步的使我知道了書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探索未來的燈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平常不拘言笑,表情比較嚴肅,我們兄弟姐妹們都有一種畏懼心理,其實,在他嚴峻的面容下裹藏著一顆柔軟的心。記得我上三年級時,有一天時近中午,突然下雨了,我正在教室里上課,猛然間聽到老師喊我,“張明華,你父親來了”,我出教室一看,我父親一手拿著傘一手拿著一雙套鞋和我說:“怕你布鞋弄濕了,送套鞋來了”。我頓時哽咽淚目了,一股暖流涌向全身,因為父親從來沒有為哪個孩子送過雨具,這次讓他親自為我送鞋,我真的是受寵若驚十分感動。</p><p class="ql-block"> 我在家弟兄們之間排行老末,別人都說父母喜歡癟奶兒,這也可能是我受父親喜歡的原因之一。實事求是的說,我在家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因為我的兄弟姐妹們有的遠嫁了,有的參軍,有的插隊落戶在它鄉(xiāng),有的上大學(xué)分配工作在外地,也只有命運中我錯過了上高中與插隊的機會,所以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特別的多。我記得我父親修理小五金的攤位擺在原老文化館門口,我就喜歡看我父親修理各種各樣的小五金,久而久之我便知道他的操作程序了,下邊要做什么,要用到什么工具,我都會及時的幫他拿出來,成為了父親的小幫手。</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父親用的工具中的一個鋼珠,不小心滾落到馬路上的下水道陰阱中去了,陰阱上有一個漏空的水泥蓋子,通過蓋子可以看到鋼珠而拿不到,父親一時半會也沒有好主意,而這時我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找了一根長蘆頭,把一頭扯開幾掰,然后伸到下水道中,對準這個鋼珠用力一按,這個鋼珠就卡在蘆頭上被我拿出來了。我也用這個辦法,收獲了許多大孩子玩玻璃彈球滾入陰阱中不少的彈珠兒,贏得了小伙伴們一片羨幕的眼光。從此以后,我父親就更加喜歡我了,但是,他的這種喜歡從不當著我的面表露出來,而是埋藏在心里的。</p><p class="ql-block"> 那個時候糧食緊張憑計劃供應(yīng),幾乎一半米要搭配一半雜糧,而我父親是吃不慣雜糧的,所以母親煮飯時就刻意留一塊不和雜糧的白米飯給父親吃。我們兄弟姐妹常年晚上都是喝的雜糧粥,而父親喜歡吃用中午留下來的菜塌飯,我們那時候心中總是企盼什么時候晚上不喝粥了,能吃上白米飯就好啦。而我那時受父親的偏愛,父親總要留一口菜飯給我吃,這個也是我有幸享受的特殊待遇,所以引得五哥和愛珠妹的羨慕嫉妒恨,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不過后來見怪不怪也就習(xí)以為常了。</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拜讀了我明泉哥的又一篇回憶過去往事的新作,獲知了有關(guān)父親的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所使用的簡單粗暴的方式,讓人感受頗多,情不自禁給以深切的同情與寬慰。</p><p class="ql-block"> 其實“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華。對于我們家來說,由于父親棍棒教育,我們子女有很大的敬畏之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立下的規(guī)矩紅線都區(qū)分的很清,所以,沒有一個走上犯罪道路。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也要感謝父親的棍棒教育。對于孩子的教育重在疏導(dǎo),但是,我們的父輩本身就缺乏文化,怎么能夠講的出許多的大道理,唯一的選擇就是棍棒加黃荊條,既簡單又解決問題。所以,對父親的棍棒教育方式,現(xiàn)在的我們應(yīng)該更多的去理解,更多的去包容。雖然我被打的不多,但我也非常同情哥哥與姐姐被打的經(jīng)歷,但切莫耿耿于懷念念不忘。值得慶幸的是許多的事實都證明了,在家庭當中遭受磨難痛苦多的孩子,末來在社會上得到認可的聲音幾乎成正比,而在家庭當中得到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未來在社會上得到唾棄的聲音也成正比。就像90后、00后、富二代,由于接受了太多的愛,反而放縱了他們的劣根性——好吃懶做不思進取。</p><p class="ql-block"> 我誠心的勸慰我的明泉哥,往事如煙,隨風(fēng)而去,你培育的兩個優(yōu)秀的女兒,在社會上所得到的認可,不也印證了這樣的事實嗎,大女兒張紅梅是通州文壇的“七仙女”之一,小女兒張凝玉是屢獲殊榮的優(yōu)秀教師,這個是你人生之中莫大的成果。讓我們多行好事,莫問前程,萬事有因果,凡事有輪回,世間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我最要感恩的是我的父母,他們給予了我生命,給了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堅實而溫馨的避風(fēng)港,將永遠成為我依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父母離開我們45周年,我們將深切緬懷先祖,感恩帶給我們的一切,我將我2015年撰寫的紀念父母的碑文,再溫習(xí)一遍,以示紀念。</p><p class="ql-block">冥冥天國,靜靜地府,九泉之下,棲吾父母。緬懷先祖,飲水思源,慈親養(yǎng)育,恩重如山。父母當年,蓬船為舍,八方飄泊,顛沛流離。風(fēng)雨坎坷,艱難抗爭,六兒七女,含辛茹苦。父如高山,聰慧靈智,明理達觀,運斤成風(fēng)。母似靈水,柔情若虹,簡樸不奢,勤儉至終。嚴父慈母,教子有方,忠厚待人,好善樂施。身處貧賤,志行堅貞,樂以信教,愛以仁導(dǎo)。積善成德,宜享其隆,名留后世,松柏常青。庇佑子孫,事業(yè)有成,銘碑紀表,后世顯榮。</p><p class="ql-block"> 張門子孫</p><p class="ql-block"> 2015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