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山木語,幾年前就在同學們的閑聊中聽說了,那里有電影《非誠勿擾2》中類似葛優(yōu)住的“林中別墅”,有最適合舉辦生態(tài)婚禮的“森林之屋”。這次應邀參加有關(guān)部門單位舉辦的“講好地名故事 弘揚地名文化”助力鄉(xiāng)村振興采風活動,有機會走進這個神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南山木語就在石柱鎮(zhèn)前郎村。10月27日這天一大早,我跟著車載導航來到了前郎村。永康一大群地名文化愛好者和文藝界老師早早地聚集在宇溪公祠了。我是鄉(xiāng)土文化的一名小小愛好者,在許多前輩和老師面前不免有些惶恐,不過看到一些老朋友打個招呼,聊了幾句,不安的心情才慢慢地放松下來。在等待閑聊之余,我細細地打量起眼前這座已有200年歷史的宇溪公祠來。宇溪公祠三進二天井設(shè)計,門面磨磚迭切。前廳的古戲臺上下兩層,重檐八角,人物花鳥雕刻栩栩如生。正廳柱子用材粗壯,木雕馬腿雕刻精美,李元霸、裴元慶等人物,活靈活現(xiàn),動作逼真,各類飛禽走獸,花卉草木相互映襯,別具風格。后廳是農(nóng)家書屋,這是文化禮堂的配套設(shè)施。如今的宇溪公祠賦予了新的功能——文化禮堂,這在展示歷史人文,傳承傳統(tǒng)文化,留住鄉(xiāng)村記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宇溪公祠建于1825年,建筑面積有999平方米。據(jù)村里的老人說,宇溪公祠無一蛛塵,非常潔凈,即便是當年生產(chǎn)隊期間,兩個生產(chǎn)隊的雙季稻收割儲存,每天灰塵滿屋,依然無蛛無塵。巧的是在前郎村附近的姚塘村也有一座百年祠堂,不會結(jié)蜘蛛網(wǎng)絲,據(jù)說是祠堂房屋結(jié)構(gòu)巧奪天工,蜘蛛找不到合適的結(jié)網(wǎng)支點,也有人說是祠堂用了特殊的木材,比如樟木,它散發(fā)出來的氣味就有驅(qū)蟲殺菌的作用,宇溪公祠是否也有類似的原因的呢?</p> <p class="ql-block"> 正當我想著,隨著有關(guān)領(lǐng)導的到來,采風人員開始集合了。從宇溪公祠出發(fā),第一站是蓮塘廟。路上,我們一邊走一邊聽前郎村領(lǐng)導的介紹。前郎村地處永康東部龍溪山腳,目前全村有309戶,常住人口1080人。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這場浩劫,歷史稱靖康之變,這也促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三次衣冠南渡,宋高宗趙構(gòu)渡江南下,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權(quán)。這個時期大概有200萬左右的北方人口向南遷移,前郎郞氏始祖郎仁積就是在這個時候從杭州吳山一帶以避戰(zhàn)亂,遷居此地的。據(jù)說郞仁積定居之前,還作了一番考察。他站在山頂環(huán)顧四周,發(fā)覺村莊地理環(huán)境得天獨厚。四面環(huán)山,前有吳山為屏,后有飛鳳為峰,左有烏龍磅礴,右有伏虎奔騰。吳山之西有三山形成“王”字,飛鳳展翅向王字盤旋而下,似“飛鳳朝王”。中央平地猶如聚寶盆,北高南低,無洪澇水害之憂。李溪橫貫南北,清澈如鏡,村中又有蓮塘、沙塘、井塘、麗水塘、屋上塘、后山塘、上口塘、下口塘,八塘繞村。郎仁積覺得此處聚天地之靈氣,是難得一見的風水寶地,遂攜家眷定居下來。據(jù)說,此地先有吳姓,初始村名為前吳郎,后演變?yōu)榍袄伞?lt;/p> <p class="ql-block">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蓮塘廟。據(jù)介紹,蓮塘廟初建在公元1225年,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故事。那年深秋的一個傍晚,鹽商郎大伯挑著百斤食鹽行至仙居蒼嶺。蒼嶺之長,蒼嶺之陡,可謂千嶺之最。郎大伯滿頭大汗,正準備駐足休息片刻,忽然看見一個眉目清秀、天真可愛的孩童,愁眉不展地坐在荒無人煙的山嶺上。郎大伯急忙招手相問孩童何故坐此,欲去何方?孩童說:“我是永康芝英人氏,大伯可否帶我一同前往?”郎大伯當場應允,立即起身,將其中一只鹽框的鹽一大半合并至另一只鹽筐,去山上摘了大把的樹葉墊好籮筐,抱起孩童,讓其落坐框內(nèi),起身回程。說來也奇怪,百斤食鹽,加上孩童重量,擔子應該更加沉重,然而孩童上擔后,郎大伯不僅沒有感到膽子沉重,反而感覺鹽擔有如棉花,毫無重量。于是,郎大伯快步如飛,不覺間行至前郎村口蓮塘。孩童高興地跳出鹽筐,滿口感謝郎大伯相助之恩。前郎蓮塘,乃當?shù)厥锇肃l(xiāng)有名漂亮的方塘,塘水清澈見底,埠頭整整齊齊,塘中荷花盛開,周邊花草芬芳。孩童一見蓮塘美景,滿臉喜悅,心花怒放,認真地對郎大伯說:“我乃玉皇三太子,決定駐留前郎,以報大伯恩情,保本村百姓萬代安康?!庇谑?,前郎村族長立即召集村民捐款修建蓮塘廟,為三太子供設(shè)寶座,村民們天天供奉燒香,香火連綿不斷。蓮塘廟建筑面積88.4平方米,咸豐丙辰年(1865)重修,廟內(nèi)雕刻精致,有馬腿天官賜福,牡丹對課,雕形立體,工藝精美。整座廟宇建筑美觀大方。廟內(nèi)對聯(lián):“春秋不改祈求報,士女同沾樂利恩?!逼鋾ㄉn勁有力,據(jù)村中年長老人說是清代書法家應建周先生之手筆。</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是民居慎德堂。慎德堂與蓮塘廟隔塘相望,沿蓮塘岸邊直走就到慎德堂。初見慎德堂外觀,心里不免有些擔憂,殘破風化的墻基,有些墻面傾斜開裂,可走進慎德堂,給人又是另一番感受。廳堂大梁上九獅圖,九鳳朝陽,雕鑿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枋檁采用的弓拱式蓋頂,廳前門面上的磚雕件,你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鬼斧神工的雕刻工藝,大廳中間掛有匾額“慎德堂”,還有咸豐年間直匾“七葉衍祥”的框架,都保存得完整,破損并不嚴重。只可惜廳內(nèi)堆滿了農(nóng)家雜物,與這座清嘉慶年間遺存的宏偉建筑極不相稱。接著,我們還參觀了十三間古民居,還有近到前倉,遠到溫臺處香客上方巖經(jīng)過的大路所形成的古街。古村歷經(jīng)滄桑,但古代遺存尚還不少。最后我們又回到宇溪公祠,從宇溪公祠驅(qū)車前往位于前郎村東北方向的南山木語風情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路上,盡管我對南山木語的“林中別墅”“森林之屋”早有耳聞,但還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認識,認為類似這般的農(nóng)莊也好,山莊也罷,大不了以山野田園為背景,鄉(xiāng)間土瓦建筑為外觀,內(nèi)部相對豪華些的酒店而已。車在村莊的盡頭拐了一個彎便到了南山木語。整個山莊置身于山巒起伏的蔥綠之中,濃蔭蔽日,打開車窗,一股清新的山野氣息撲面而來。我做了一個深呼吸,好一個飄逸綠色的天然氧吧!山間的小水庫平靜如鏡,一批錦鯉在我眼前嬉戲追逐,一座座風格獨特的鄉(xiāng)間別墅小院鑲嵌在碧山翠谷之中。路邊栽種著上百年乃至幾百年的榔榆、苦櫧、柿樹、香樟、楓樹、樸樹、龍爪葵等等,這里除了房舍和路面,抬頭望去皆是草坪、鮮花、山林,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森林村莊,林中有別墅,森林之上有木屋。那一刻,我對南山木語有了新的認知。</p> <p class="ql-block"> 前郎村,一個森林環(huán)抱,山水環(huán)繞的小山村,一個歷史悠久,充滿傳奇的小山村,一個如詩如畫,天上人間的小山村。采風人員一路觀看,一路暢聊,最后把所思所想都帶到了采風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座談會上。村兩委對前郎藍圖的構(gòu)想,讓人遐思飛揚,大家結(jié)合采風暢所欲言,紛紛獻計獻策,對前郎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期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