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們家的巜父母愛情》

建軍

<p class="ql-block">一部反映軍人家庭生活并火遍全國的電視連續(xù)劇《父母愛情》,引起了多少軍人家庭的共鳴和反響,尤其是劇中那部隊大院的生活和劇中人物的經(jīng)歷,更是給多少大院子弟帶來了深深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看著劇中所反映的人和事,不由的讓我感嘆,這和我們這個軍人家庭多么相似啊!可以這樣說,這部電視連續(xù)劇《父母愛情》是千千萬萬個軍人家庭的縮影。</p><p class="ql-block"> 說起我們家的巜父母愛情》,要追朔到炮火紛飛的戰(zhàn)爭年代,我的父母相識于解放戰(zhàn)爭的后期,當時,父親所在的第二野戰(zhàn)軍已結(jié)束了淮海戰(zhàn)役,渡過長江天險,正在進軍大西南,參加解放大西南,追剿國民黨殘匪的戰(zhàn)斗,并在四川瀘州成立了川南軍區(qū),而母親也在這個時候,從第二野戰(zhàn)軍軍政大學畢業(yè)分配到父親所在的部隊。</p> <p class="ql-block">這是父親(右)參加八路軍時和戰(zhàn)友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說起我的父親,他出生在河北衡水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從小受盡了苦難,他于1939年參加八路軍129師所屬部隊的,大家所熟悉的電視連續(xù)劇巜亮劍》,就是反映他所的部隊的。他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跟隨部隊參加了反擊日寇掃蕩和堅持敵后游擊戰(zhàn)的斗爭,為創(chuàng)建抗日敵后根據(jù)地貢獻了力量,并在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解放戰(zhàn)爭中,又參加了解放華北、挺進大別山,逐鹿中原、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以及進軍大西南解放云貴川的戰(zhàn)斗,可以說是為了新中國的解放,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轉(zhuǎn)戰(zhàn)南北,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屢次立功受獎。</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母親(右)參加解放軍時和我姨姨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再說說我的母親,她是出生于安徽阜陽的富家女子,由于家庭條件尚好,她從小進入學堂讀書,直到高中畢業(yè),她通過學習,開拓了視野,看到了國民黨的腐敗和廣大窮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認識到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拯救勞苦大眾于水火之中,她決心跟著共產(chǎn)黨走,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貢獻力量,她毅然考入了第二野戰(zhàn)軍軍政大學,穿上了軍裝,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軍校學員。她在第二野戰(zhàn)軍軍政大學畢業(yè)后,又在十軍干部學校深造學習,成為擁有著高學歷的軍隊干部。</p> <p class="ql-block">這是母親的第二野戰(zhàn)軍軍政大學和十軍干校的畢業(yè)證章。</p><p class="ql-block">母親從軍校畢業(yè)后先是分配到十軍后勤部工作,后又隨部隊到川南軍區(qū)后勤部工作,當時,我父親也在后勤部工作,他們在共同的工作中,從相識到相戀,經(jīng)組織上批準,并在領導和戰(zhàn)友們的見證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就這樣一個只讀了幾天私塾的軍人和一個有著高學歷的女軍人走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讓人羨慕的雙軍人家庭。</p><p class="ql-block"> 我后來聽母親講,他們結(jié)婚時,只花了幾元錢,買了點瓜子、花生、糖塊,在戰(zhàn)友們的熱鬧中就把婚事辦了。</p><p class="ql-block"> 從那時起,父母相依相伴,從動蕩的剿匪歲月,艱難的困難時期,到解放初期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生活,他們互敬互愛,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共同操持著溫暖的家,幾十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更是證明了母親對父親的信任和理解,那是全國剛解放的五十年代初,我們國家開展了“三反”運動,部隊也置身其中,那時,父親擔任財務科長,因受到小人誣陷,而被停職隔離審查,但母親堅信父親是清白的,向組織上要求前去看望,并對父親說,要堅定黨的信念,相信黨組織,相信部隊,問題一定會搞清楚的。后來,部隊經(jīng)過內(nèi)查外調(diào),甚至派人到河北老家調(diào)查,結(jié)果,終于搞清楚了,小人誣陷父親的不實之事,全是無中生有,部隊很快為父親平了反,解除了隔離,官復原職,父親又能繼續(xù)為黨工作了。父親非常感謝母親在其遭難時刻的不離不棄!也可以這樣說,父母的愛情在如此艱難的時候,經(jīng)受住了考驗!而在此次運動中,就有人經(jīng)受不了審查而自殺的,也有的家屬怕受牽連而離婚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父母和剛一歲的我。</p><p class="ql-block">1952年的11月份,父母親所在的川南軍區(qū)機關原建制,奉中央軍委的命令,從四川瀘州到位于黃土高原的山西臨汾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航校,父母親懷抱剛?cè)齻€月的我,踏上了千里行軍之路,他們一路上先是乘坐江輪,后又乘坐火車和汽車,一路上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尤其是在吃喝休息都不如營房的情況下,更何況還帶著一個剛?cè)齻€月的孩子,那個情景真是難??!而且,從南方到北方的部隊,越往北走越冷,母親還暈船暈車。父親為了給母親解憂,把自己的棉衣解開,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p><p class="ql-block"> 在經(jīng)歷了半個多月的千里行軍后,終于于當年12月上旬到了山西臨汾,部隊暫時住在原抗戰(zhàn)期間侵華日軍駐臨汾清水旅團的舊營房以及原國民黨軍隊的舊營房,而這些舊營房由于長期的戰(zhàn)火損毀和年久失修,大都破爛不堪,漏風漏雨,再加上五十年代初,我們的國家正處在百廢待興之時,物資供應嚴重短缺,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的父母和他們的戰(zhàn)友一起,懷著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一片忠心,顧全大局,攻艱克難,白手起家,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建成了能培養(yǎng)優(yōu)秀殲擊機飛行員的空軍航校和標準化的飛機場。</p> <p class="ql-block">部隊到了臨汾之后,父母更忙了,父親擔任了航校財務科第一任科長,而母親則擔任了航校后勤部軍需科的第一任會計,創(chuàng)建航校初期,有著大量的資金材料預算和實施的工作,工作量如此之大,任務如此之繁重,時間如此之緊迫,父母親一邊忙于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幼小的我,好在不久部隊給雇了保姆,方解父母親的后顧之憂。</p><p class="ql-block"> 眾所周知,咱們國家許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而我的父母親卻不是這樣,所有事情都是商量著來,一來雙方都是軍人,都有著自己的工作,二來由于文化程度的差異,父親聽母親的要多些。比如,父親想給老戰(zhàn)友寫信,心里想的卻寫不出來,他就說給母親聽,讓母親起個草稿,他再抄寫一遍,這種情況直到五十年代后期,部隊保送父親去解放軍后勤學院深造學習后,才有所好轉(zhuǎn)。</p><p class="ql-block"> 說到這,我回想起,當年我當兵到部隊后,跟家里通信,而家里的回信,也大多都是母親寫的,母親的信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長輩對孩子的牽掛,就好像媽媽面對面叮囑兒子一樣,而父親的信也只有幾封,都是在我入團、入黨、評上五好戰(zhàn)士和受到嘉獎時,給我來信,簡單的幾句話,讓我不要驕傲,繼續(xù)努力。</p><p class="ql-block"> 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尤其是父親擔任后勤部副部長以后,他的擔子重了,工作更忙了,父親分管部隊農(nóng)場,為了保證部隊的副食供應,農(nóng)場里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魚、種水稻、做豆腐等,父親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置身在農(nóng)場里,和農(nóng)場的干部、戰(zhàn)士、職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農(nóng)場自己養(yǎng)的豬、養(yǎng)的奶牛,養(yǎng)的魚、做的豆腐等,極大地豐富了部隊的伙食,確保了飛行人員的餐桌上,始終有肉、有奶、有蛋、有新鮮蔬菜,對完成飛行訓練任務起到了有力地保障作用,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在那個年代,父親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組織上讓干啥就干啥,他在外面出差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要長,他經(jīng)常去南方沿海城市聯(lián)系海魚,還曾擔任“四清”工作隊的領導,率隊到農(nóng)村參加“四清”運動,文革期間,他受組織派遣先是到山西長治民航機場執(zhí)行軍管任務,后又到內(nèi)蒙的包頭鋼鐵公司支左,都園滿地完成了上級分配的任務。而母親也是以工作為重,她不論是在部隊還是轉(zhuǎn)業(yè)到地方,都積極肯干,經(jīng)常主動加班加點,積極完成領導分配的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并在1959年12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了她多年的愿望,在那個唯成份論的年代,她能入了黨,可見她比別人付出的更多才行!</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前排右數(shù)第六位是父親。</p><p class="ql-block">雖然,父母親都為了工作而忙,他們聚少離多,但他們都十分關心著對方,經(jīng)常噓寒問暖,尤其是父親出差回來很晚了,母親都要為他做上一碗湯面,有時還給炒個菜燙壺酒,飯后,母親給父親端來熱水,讓父親燙腳解乏。</p><p class="ql-block">母親對父親的關心照顧,也深深地感染著父親,父親同樣深情地回報著母親,那是1976年的秋天,因有關部門預測臨汾地區(qū)將會發(fā)生強烈地震,部隊要求所有家屬住進地震棚,我們家也一樣,我回到家?guī)透改复詈昧说卣鹋?,他們暫時住了進去,一天因下雨路滑,母親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小腿骨折,醫(yī)院給打上了石膏,這下母親只能臥床休養(yǎng)了,我們要來照顧母親,父親說,你們工作忙就不要回來了,你媽媽由我來照顧。父親每天精心地照顧母親,燒來熱水,幫母親洗臉刷牙擦洗身體,洗母親換下來的臟衣服,一日三餐,換著花樣做飯,因在地震棚里住,解大小便都是用便盆,父親不顧臟臭,倒大小便,清洗便盒,天天如此,人常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父親就這樣照顧母親整整三個多月,當然了,這中間我們也利用休息日回來搭把手。母親在父親的精心照顧下,恢復的很快,慢慢地能拄著拐仗下地活動了,進入冬夭后,地震棚里雖生了爐子,但也冷的很,后來,地震警報解除了,他們才搬回家里住,母親的腿慢慢地好了,而父親由于辛苦操勞,累瘦了好多斤。</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母親的工作都很忙,我和弟弟六歲前都是由保姆所帶,大一點時,上了部隊的幼兒園和子弟小學,平均每個星期天回家一次。跟所有在軍營大院長大的孩子一樣,我們在軍營大院里無憂無慮、快樂的成長,穿的是父母的舊軍裝改小的,上學的書包也是父母的舊軍用挎包,還有在大操場、大禮堂看節(jié)目、看電影時的搶座位、搶地方,我們大院的孩子在學校時是同學,回到家是鄰居,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都是發(fā)小,用那個時候的話來講,我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離休后的父母親。</p><p class="ql-block">母親待人和氣、謙虛、熱情,她不論在哪里工作、家住哪里,都受到了同事和鄰居們的一致好評,她對同事對鄰居都十分的尊敬,經(jīng)常幫助有困難的鄰居,幫他們照看孩子,有時做了好吃的,也端一碗過去,和鄰居共享,即使是我們和鄰居的小孩打了架,母親也拉上我們到鄰居家向人家道歉,母親在工作單位的口碑也很好,她和同事們的關系相處的非常融洽。</p><p class="ql-block">母親還以她的溫柔善良著稱,尤其是對我們河北老家農(nóng)村來的親戚,不管什么時候來,都熱情的款待,盡可能的做好吃的,六、七十年代,我們這的糧食供應是百分之六十的粗糧,每個人每月只有三兩油,也就是說十斤糧食里就有六斤粗糧,而我們這的粗糧大多都是玉米面,親戚們遠道而來,總不能讓他們也吃玉米面吧,母親用僅有的白面給他們蒸包子、蒸饅頭、搟面條,白面不夠吃,就去買議價的,還專門到市場上買肉,做各種肉菜,還特別買肥肉用來煉豬油炒菜用,讓來的親戚們都吃飽吃好,親戚們走時,還給他們扯布做了衣服,親戚們回到家鄉(xiāng)都夸母親的好!</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參軍前的全家福。</p><p class="ql-block">父母親對上級分配的工作認真負責,對一起工作的戰(zhàn)友同事熱情相待,而對我和弟弟卻是嚴格要求,要求我們在學校時,要遵守校規(guī),尊敬老師,團結(jié)同學,努力學習,他們還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檢查我們的假期作業(yè),并經(jīng)常跟老師聯(lián)系,了解我們在學校的表現(xiàn),在老師和父母的共同教育下,我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優(yōu)秀。</p><p class="ql-block"> 文革時期,學校停了課,父親就把我們送到部隊農(nóng)場勞動,我們在農(nóng)場喂過牛,喂過豬,打掃過牛圈豬圈,種過麥子和花生,在臟活累活中鍛煉自己,那個時候,許多大院的孩子在家沒事干,就在大院里玩各種游戲,而我們在父親的要求下,在農(nóng)場里干著又臟又累的活,心里多少還是有些不高興的,不過,從現(xiàn)在來看,也許就是那個時候的勞動,讓我們認識到了勞動的光榮,也直接影響了我們的一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有了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1969年2月,我也和許多大院子弟一樣,走進了部隊,穿上了軍裝,握起了鋼槍,站在了保衛(wèi)祖國的行列里。幾年后,我弟弟也走進了部隊,穿上了軍裝。父親送我們進部隊時,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們到了部隊遵守紀律,服從命令,嚴格要求,刻苦訓練。我們牢記著親人的囑托,在部隊里認真學習,刻苦訓練,由于,表現(xiàn)比較突出,先后入了團、入了黨,多次立功受獎,提干,后來,我回到地方工作,而弟弟則在部隊一直干到退休,由于,受軍人家庭的影響,弟弟的兒子和我的女婿也都是軍人,我們這個軍人家庭的軍人情懷傳到第三代。我和弟弟的小家庭也都非常幸福,如今,我也退休了,回到家里,幫助女兒照看孩子,在樂享天倫的同時,有時接送孫女孫子上學放學,盡點自己的力量,今年高考,我的外孫女也考上了大學,小外孫也上了小學,大家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回想我們的一路走來,我們都非常感謝父母親,是他們從小教育我們,引導我們走上了人生正確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這是父親和孫女。</p> <p class="ql-block">這是母親和孫女。</p> <p class="ql-block">這是父親和我弟弟及孫子。</p> <p class="ql-block">照片第二排左數(shù)第七位是父親。</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為革命奉獻了大半生的父親和母親都光榮離休了,他們也需要好好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離開了工作幾十年的崗位,告別了曾一起工作過的戰(zhàn)友同事,回歸家庭的父母親每天和孫女孫子在一起,安享天倫之樂,每天都是樂呵呵的。</p><p class="ql-block"> 可是,父親還是閑不住,總想著再為黨為部隊多做些工作,那個時候,我們家居住的北營房,由于是五十年代初建設的,條件較差,路燈都是人工控制,還有廁所也是旱廁,父親為了節(jié)約用電,就每天主動去開關路燈,還自己買了掃把,去打掃廁所,并也讓母親去打掃女廁所,他離而不休的精神感動了大家,人們親切地稱呼他是“管燈部長”,當?shù)氐摹杜R汾日報》還刊登了他的事跡。部隊財務科每個月發(fā)薪金時,他都主動去幫助計算裝袋。(那個時候還沒有銀行卡),1984年,父親做為先進離休干部出席了北京軍區(qū)空軍離退休干部發(fā)揮余熱經(jīng)驗交流大會,并做了發(fā)言,受到了上級的表彰。</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父親在一次騎自行車外出時,遭遇車禍,經(jīng)多方搶救無效,與世長辭。父親一手帶大的、跟爺爺有著深厚感情的孫女,得知噩耗從一百多里外的候馬一路哭著回來。而父親發(fā)生車禍時,母親還正在西安看望我重病中的舅舅,當母親接到我的加急電報,(那時,還沒有手機)急急忙忙趕回來時,看到的已是身上覆蓋著黨旗,安臥在靈堂中的父親,母親悲痛欲絕,大哭著撲上前去,拉著父親冰冷的手,哽咽著說,老王,你睜睜眼,我回來了,說好的白頭偕老,你怎么就丟下我走了。母親傷心過度,幾次休克,多虧了在場的醫(yī)護人員的搶救,母親蘇醒過來又是痛哭,母親一邊痛哭,一邊一聲聲呼喚著父親的名字,這是多么傷心的一幕,恩愛了一生的夫妻,臨永別時連一面也沒見上,連一句話也沒說上,這怎么能讓人不傷心?在場的人也都為之落淚!</p><p class="ql-block"> 組織上為父親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對父親革命的一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空軍報》還刊登了父親的訃告。母親在萬分悲痛之中,還替父親向組織交了最后一次黨費。火化后,父親的骨灰按政策被送到臨汾烈士陵園安葬,母親久久不愿離去,向烈士陵園負責人要求來當義工,多陪陪父親,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為母親的要求所感動,但考慮到陵園的規(guī)定和母親的身體狀況,婉言謝絕了母親的要求,母親又專門買了十把掃把送到陵園,用于打掃陵園的衛(wèi)生,烈士陵園專門給母親回信,對母親的善舉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感謝!</p><p class="ql-block"> 從這以后,每逢清明節(jié)和父親的忌日,母親都和我們一起前去祭奠父親,她也總是跟父親嘮叨嘮叨,傾訴懷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母親曾多次對我說過,她最后悔的就是當時沒有在父親身邊,如果她在身邊的話,一定會勸阻父親不要騎車上街,母親為此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p><p class="ql-block"> 母親八十高齡以后,身體越來越不好,她多次跟我們提出,百年之后,要和父親合葬在一起,并親手寫下了遺囑,為了實現(xiàn)母親的心愿,我托人在公墓買下了墓地,母親不放心,還讓我們帶她親自去看一下。父親去世后的日子里,母親每天都把父親的遺像擺在寫字臺上,逢年過節(jié)時,都給父親點上香,擺上供品,倒上酒,跟父親說幾句話。</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兄弟陪同母親到烈士陵園,后面是徐向前元帥的銅像。</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為革命奉獻了一生的母親因病與世長辭,以她八十七歲的高齡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們遵照母親的遺囑,把她和父親合葬在一起,實現(xiàn)了她的心愿,我們還在墓碑背面刻上了父母親的簡歷,介紹了他們革命的一生。父親和母親相伴于天堂了,愿他們在天堂安好!</p><p class="ql-block">父母親從戰(zhàn)爭年代起的相識相戀到結(jié)婚成家,一路經(jīng)過多少風風雨雨,一路走過多少艱難坎坷,他們那矢志不渝的愛情,他們那互敬互愛的愛情,他們那感天動地的愛情,還有他們那以黨的利益、以國家的利益、以軍隊的利益為重,顧大局、舍小家、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永遠懷念!</p> <p class="ql-block">謹以此文獻給在天堂的父親母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