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浮光掠影游法國(上)

張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法國不僅有凱旋門、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還有一些值得游覽的地方,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圣米歇爾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圣米歇爾山是法國的旅游勝地,山頂建有圣米歇爾修道院,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朝圣地。197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chǎ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千多年來,修道院建筑群傲然矗立,憑海臨風,睥睨大西洋海水的潮起潮落,接受一代又一代信徒的頂禮膜拜。法國前總統(tǒng)密特朗贊譽圣米歇爾山為“法國的泰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經(jīng)過幾個世紀的改擴建,圣米歇爾山已繁衍成為熱鬧的小鎮(zhè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勃艮第美術(shù)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勃艮第公爵是歐洲勃艮第公國統(tǒng)治者的頭銜,公元843年由西法蘭克王國的查理二世創(chuàng)立。勃艮第公國曾是歐洲的強國之一,后被并入法國。勃艮第地區(qū)位于法國東北部,是法國古老的葡萄酒產(chǎn)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勃艮第美術(shù)館是法國第二大美術(shù)館,豐富的藏品顯示出勃艮第諸公爵的富有和興盛。其中兩部極盡奢華的棺槨是該館重要的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頭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石頭城,又稱戈爾德,是一座典型的法國中世紀小鎮(zhèn),常駐居民2000人左右。小鎮(zhèn)的古堡、教堂、城墻、宅房、街道全部由石頭建造而成,呈梯形盤踞在巨大的巖石上,依地勢而建,因此也被喻為“天空之城”。 由山頂俯瞰,可以看到山腳平原的薰衣草花海,一切都顯得安寧而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石頭城外西南4公里處還有個廢棄的碎石村,全部以干燥的碎石搭建而成,沒有使用泥漿,俗稱小石頭城。碎石村內(nèi)仍能映射出18、19世紀當?shù)鼐用竦纳顖鼍啊?lt;/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加爾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加爾橋建于公元一世紀,是古羅馬時期修建的高空引水渡槽。這座拱形石橋跨越加爾河,橋的長度是下短上長,橫斷面是下寬上窄,十分符合力學原理,有利于橋的穩(wěn)固。該橋有三層,中下兩層是支撐橋體和通行橋,最上層為封閉水渠。獨到的設(shè)計在橋梁和水利工程上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建筑的輝煌氣勢和精湛的工藝技能,是古羅馬建筑藝術(shù)中的瑰寶。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尼姆競技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競技場坐落在尼姆城,是古羅馬遺跡之一。競技場始建于公元一世紀,呈橢圓形,長130多米,寬約100米,高21米,上下兩層各有60個拱門,無論是支撐的立柱還是拱頂,盡管已兩千多年,仍顯得完整大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競技場最初用作斗獸場,后被當作軍事要塞,現(xiàn)仍在使用中,一些大型活動例如演唱會等也在此舉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競技場外面有一尊斗牛士的銅像,斗牛士似乎走出賽場,手中的紅布抖落在地,正在低頭回顧剛剛的角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阿爾勒斗獸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阿爾勒斗獸場也是古羅馬遺跡之一,位于南法的阿爾勒小鎮(zhèn)。小鎮(zhèn)并不大,建筑布局以斗獸場為中心鋪開。斗獸場呈圓形,始建于公元90年,中央場地是人與人或人與獸的角斗戰(zhàn)場,四周是看臺。殘缺破敗的斗獸場仍然有著令人震撼的滄桑和壯美。每年復活節(jié)舉行的斗牛比賽已成為今日阿爾勒斗獸場的重大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據(jù)查,世界上整體結(jié)構(gòu)保存較為完好的斗獸場有六座,其中四層的僅有一座,即位于意大利羅馬的斗獸場;三層的有兩座,一座位于克羅地亞境內(nèi)的普拉競技場,另一座位于北非突尼斯的杰姆競技場;兩層的有三座,一座位于意大利的維羅納,另外兩座就是分別位于法國的尼姆和阿爾勒。</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教皇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皇宮坐落在阿維尼翁古城的最高處,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tài)俯瞰著轄區(qū),是中世紀最宏偉的建筑之一。這座城堡式的建筑始建于1334年,1362年竣工,占地約1.5萬平方米;先后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歷經(jīng)政權(quán)變遷和戰(zhàn)爭炮火的洗禮,教皇宮被幸運地留存了下來。1906年宮殿被改造成為國家博物館,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皇宮現(xiàn)對外開放的有:雄鹿室、教皇寢宮、晉見室、紅衣主教室、管家室、前塔、宴會廳、教廷金庫、大禮拜堂等。宮外有廣場和花園。</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斷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斷橋是人們對圣貝內(nèi)澤橋的俗稱,該橋又叫阿維尼翁橋,建于1177年。傳說一位名叫貝內(nèi)澤的年輕牧師,接受神的旨意修建一座橋。他花費了8年的時間建造這座橋。后來沒有錢了,只修了一半即為斷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圣馬洛小鎮(zhèn)</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圣馬洛是法國南部小鎮(zhèn),也是布列塔尼半島熱門的觀光旅游地。小鎮(zhèn)在一千多年以前曾是凱爾特公國的領(lǐng)地,1532年被法國合并。小鎮(zhèn)因美麗的海灘、古老的圍墻而享譽世界。這里也是世界潮水最高的地區(qū)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拉雪茲神父公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正式名稱為“東部公墓”,是巴黎市內(nèi)最大的墓地。公墓內(nèi)安葬的是過去200多年間為法國做出貢獻的名人。墓園引人入勝之處與其說是環(huán)境、布局和建筑,不如說是園中安息的靈魂,他們的經(jīng)歷和成就使墓園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名人墓大都十分簡樸,不同時代的大師在這里彼此成了鄰居。而尋找和發(fā)現(xiàn)也是令人流連的興趣點,如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英國作家王爾德,還有鄧肯、莫里哀、比才……及一些華人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愿逝去的人能夠在這片寂靜的土地上得到安息,更愿活著的人熱愛生命,珍惜當下,繼續(xù)努力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法國先賢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先賢祠始建于1744年,1791年建成。原是法王路易十五興建的圣日內(nèi)維耶大教堂,歷經(jīng)數(shù)次變遷后,現(xiàn)成為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先賢祠建筑平面成十字形,正面柱廊上立有三角形山墻,上面鐫刻著金色字體:偉人們,祖國感謝你。祠內(nèi)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居里夫婦、大仲馬等72位對法蘭西做出杰出貢獻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祠堂中懸掛著著名的傅科鐘擺。1849年物理學家傅科利用從穹頂懸下的擺錘,完成了證明地球自轉(zhuǎn)的實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巴士底廣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巴士底”的法文原意是“城堡”,最初這里是軍事城堡要塞,14世紀末被改為王室監(jiān)獄,專門關(guān)押政治犯。巴士底監(jiān)獄成為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獄被反抗王室專制的巴黎市民摧毀,改為巴士底廣場。1830年7月法國爆發(fā)了推翻復辟的波旁王朝的革命,巴黎人在此廣場上建了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被稱為“七月圓柱”。這是一座高52米的青銅圓柱,柱頂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左手提著一條被砸斷的鎖鏈的金翅自由神像,柱身刻滿烈士的英名,以紀念為自由捐軀的法蘭西公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巴黎榮軍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全稱巴黎榮譽軍人院,是一座用來安置軍隊中傷殘軍人的建筑。巴黎榮軍院是路易十四時期的建筑,1671年開工,6年后竣工。如今依然發(fā)揮著收容安置殘老軍人的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里也是法蘭西軍事博物館、戴高樂紀念館等所在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始皇帝拿破侖一世的寢陵也在這里。</span></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一世寢陵黑色門楣上鐫刻著他的遺囑:“我愿我的身體躺在塞納河畔,躺在我熱愛的法國人民中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參觀到這里,我想起了拿破侖的名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醒來,必將震驚世界”。多么擲地有聲的真知灼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謝謝朋友們的關(guān)注和鼓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