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路遙曾在《人生》的扉頁中寫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lt;/p><p class="ql-block"> 人這一生,我們會遇見許多人,也會遇見許多事。</p><p class="ql-block"> 漫漫人生路上,有貴人相助,良機(jī)相賜,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良師的相助,指引我們在迷惘中找到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良友的相伴,讓我們收獲走出低谷的勇氣與力量;</p><p class="ql-block"> 良機(jī)的相贈,使我們在不甘平庸中看見立天改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有些事,光是遇見,就足夠驚艷我們整個時光。</p><p class="ql-block"> 走過半生,方才明白:人生最大的幸運(yùn),莫過于遇良師,得良友,握良機(jī)。</p> <p class="ql-block"> 1.遇良師</p><p class="ql-block"> 知乎上有人問:“生活中得一良師,是何感受?”</p><p class="ql-block"> 有個高贊回答說:“就像你平淡無奇的生命中突然出現(xiàn)一道光,讓你看到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要什么樣的人生,一切的一切都有了方向?!?lt;/p><p class="ql-block"> 就像千里馬得到伯樂賞識,才展現(xiàn)出奔騰萬里的能力;人惟有得到良師的指引,才能最大程度激發(fā)出潛能。</p><p class="ql-block"> 享譽(yù)世界的專業(yè)鼓手科林特,講述過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的科林特,患有先天性多動癥,常常不受控制地敲打桌子。</p><p class="ql-block"> 每當(dāng)這時,班里的同學(xué)會厲聲呵止他;老師也認(rèn)為他存心搗亂,憤怒地把他轟出教室。</p><p class="ql-block"> 后來,老師和同學(xué)們得知了真相。但他們也僅僅是把科林特當(dāng)成“問題兒童”,并用冰冷的語氣要求他上課時把手壓在大腿下。</p><p class="ql-block"> 在老師和同學(xué)們身上,科林特感受不到半點關(guān)懷與溫暖,他曾一度懷疑自己不該來到學(xué)校。</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在詹森先生課堂上,他再次不受控制弄出聲響。</p><p class="ql-block"> 詹森先生讓他課后單獨留下。</p><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的是,詹森先生并沒有批評他,而是溫和地對他說:“你有沒有考慮過打鼓?”</p><p class="ql-block"> 隨后,詹森又從抽屜中拿出事先備好的鼓槌,并交給科林特:“孩子,我不認(rèn)為你是‘問題兒童’,你應(yīng)該是天生的鼓手?!?lt;/p><p class="ql-block"> 在詹森先生的鼓勵下,科林特不再自我懷疑,他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打鼓練習(xí)上。</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多年刻苦的訓(xùn)練,如今的科林特已成為一名世界級的專業(yè)鼓手,還擁有了自己的網(wǎng)站和公司。</p><p class="ql-block"> 作家弗雷德里克曾說:“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有那么一刻決定他們將成為什么樣的人?!?lt;/p><p class="ql-block"> 對于科林特來說,接受鼓槌的剎那,正是他改變命運(yùn)的一刻。</p><p class="ql-block">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p><p class="ql-block"> 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傳授給學(xué)生知識,還會在學(xué)生迷茫時指點迷津,失意時送上鼓勵。</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道阻且長。</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走或許可以走得很快,但遇良師相伴,卻能讓我們走得更遠(yuǎn)。</p> <p class="ql-block"> 2.得良友</p><p class="ql-block"> 心理學(xué)表明,深度培養(yǎng)2~3個親密摯友,遠(yuǎn)遠(yuǎn)勝過200~300個泛泛之交。</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歷越多,越發(fā)覺得人生最難得的,不是朋友圈里有多少“點贊之交”,而是生活中有三兩莫逆之交。</p><p class="ql-block">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阿澤和伙伴間的友情和羈絆令人動容。</p><p class="ql-block"> 在劇中,阿澤是公認(rèn)的圍棋天才少年,曾多次代表國家參賽。</p><p class="ql-block"> 但耀眼的成績背后,阿澤也背負(fù)著巨大的壓力。</p><p class="ql-block"> 一次輸?shù)舯荣惡?,他心情跌落谷底,整個人都無精打采。</p><p class="ql-block"> 街坊鄰居們?yōu)榱瞬蛔尠蓚?,都避免在他面前提及這件事??伤麄冊绞侵?jǐn)言慎行,阿澤就越覺自己愧對大家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作家林語堂曾提出過一個“前后臺朋友”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指的是人們在“前臺”朋友面前,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形象;但在“后臺”朋友面前,卻可以卸下所有偽裝,哪怕不光彩也不用擔(dān)心會被嘲笑。</p><p class="ql-block"> 很多時候,“前臺”朋友只在意你飛得高不高,但“后臺”朋友卻更關(guān)心你飛得累不累。</p><p class="ql-block"> 他們總在你低谷時不離不棄,在你無助時傾囊相助,在你前行時默默支持。</p><p class="ql-block">人生一世,能成為點頭之交的人有很多,但要想成為良友知己,實屬不易。</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千帆過盡,如果生命中還有這樣的朋友,萬望珍惜。</p><p class="ql-block"> 好在,在阿澤最落寞無助時,依然有好友正煥和東龍的陪伴。他們總有特別的方式能讓阿澤重振旗鼓。</p><p class="ql-block"> 就在比賽結(jié)束當(dāng)天,正煥一見到阿澤,就戲謔道:“聽說你輸慘了,這么丟臉還怎么出門?”</p><p class="ql-block"> 東龍也附和:“聽說阿澤輸慘了啊?!?lt;/p><p class="ql-block"> 阿澤強(qiáng)壓著怒火辯解:“是失誤。”</p><p class="ql-block"> 東龍卻嘲笑道:“找什么借口,你是天才少年,怎么能失誤?”</p><p class="ql-block"> 阿澤終于忍無可忍,失聲喊道:“難道我必須天天贏嗎?”</p><p class="ql-block"> 而隨著這一聲吶喊,阿澤壓抑已久的情緒終于得到了宣泄。</p><p class="ql-block"> 之后,在正煥的慫恿下,阿澤更是將內(nèi)心所有不快都“痛罵”出來。</p><p class="ql-block"> 其實,阿澤并非輸不起,只是有太多人都對他寄予厚望,讓他無法允許自己失敗。</p><p class="ql-block"> 但在朋友東龍和正煥的“激將法”下,他才逐漸意識到“沒人可以一直贏”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最終,阿澤坦然接受事實,收拾好情緒后積極備戰(zhàn)之后的比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作家林語堂曾提出過一個<b style="color:rgb(0, 0, 0);">“前后臺朋友”</b>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0, 0, 0);"> 指的是人們在“前臺”朋友面前,一言一行都要顧及形象;但在“后臺”朋友面前,卻可以卸下所有偽裝,哪怕不光彩也不用擔(dān)心會被嘲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0, 0, 0);"> 很多時候,“前臺”朋友只在意你飛得高不高,但“后臺”朋友卻更關(guān)心你飛得累不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他們總在你低谷時不離不棄,在你無助時傾囊相助,在你前行時默默支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人生一世,能成為點頭之交的人有很多,但要想成為良友知己,實屬不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人到中年,千帆過盡,如果生命中還有這樣的朋友,萬望珍惜。</p> <p class="ql-block"> 3.握良機(jī)</p><p class="ql-block"> 網(wǎng)友@Elm曾分享過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他碩士畢業(yè)后進(jìn)入一家傳統(tǒng)車企上班。</p><p class="ql-block"> 工作些年后,他逐漸感到傳統(tǒng)造車勢力沒落,而當(dāng)時汽車自媒體還鮮有人做,他覺得這是個機(jī)遇。</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邀請一名同事一起創(chuàng)業(yè),做一個車輛測評的自媒體號。</p><p class="ql-block"> 但他的同事卻斷然拒絕,還數(shù)落他堂堂碩士畢業(yè)生竟跑去搞營銷號,實在過于掉價。</p><p class="ql-block"> 無奈之下,網(wǎng)友只能自己單干。</p><p class="ql-block"> 之后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fā)展,買車的人越來越多,汽車自媒體市場迅速風(fēng)靡起來。</p><p class="ql-block"> 網(wǎng)友憑借先前在車企的工作經(jīng)驗,很快就在一眾同行中脫穎而出。</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不僅擁有穩(wěn)定的受眾群體,還組建了自己的內(nèi)容團(tuán)隊,收入和之前的工作相比,更是翻了幾番。</p><p class="ql-block"> 而當(dāng)初拒絕他邀請的那位同事,至今還在原來那家企業(yè),做著和之前相同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心理學(xué)上,有個著名的“賽點思維”,指的是:</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一生中,會遇到許多機(jī)會。有些機(jī)會無關(guān)緊要;但有些機(jī)會,就像競技體育中的“賽點”。</p><p class="ql-block"> 能否拿下,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yùn)。</p><p class="ql-block">就像有些出身山村的孩子,抓住高考的機(jī)會,成功走出大山,靠知識改變了命運(yùn)。</p><p class="ql-block"> 就像有些勤懇耕地的農(nóng)民,抓住短視頻流量的紅利,靠直播進(jìn)行賣貨,成功實現(xiàn)收入翻倍。</p><p class="ql-block">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參差,無非就是有些人在機(jī)會面前徘徊不定,瞻前顧后,結(jié)果看著機(jī)會白白流逝;</p><p class="ql-block"> 而有的人卻能牢牢抓住機(jī)會,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終實現(xiàn)階層跨越和人生逆襲。</p><p class="ql-block">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p><p class="ql-block"> 人生亦復(fù)如此。當(dāng)機(jī)會出現(xiàn)時,找準(zhǔn)支點,借力而行,才能用更少的力氣,將我們的人生抬到更高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董卿在《朗讀者》中有這樣一段話:“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lt;/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p><p class="ql-block"> 歲月的長河里,我們似一葉扁舟,在茫茫大海中飄蕩。</p><p class="ql-block"> 旅途中,遇見的每一位良師,每一個益友,每一次良機(jī),都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幸運(yùn)。</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生只可遇見,不可預(yù)見。</p><p class="ql-block"> 唯有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遇見,才能不負(fù)流年,不負(fù)自己,才能讓有限的生命迸出發(fā)無限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往后余生,愿你我所遇皆風(fēng)景,所伴皆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