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齊山”,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池州人從小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幾乎春游都有它,和現(xiàn)在的孩子不一樣,那時候沒有平天湖,只有白沙湖,齊山,煙柳園。我的記憶里只有這些。大學,工作在津十幾年,再返池我經(jīng)常會爬爬山,因為山石陡峭,很多山洞,道路時而平坦開闊;時而崎嶇曲折,又加上石頭形狀很好看。也有畫石之念頭。見過奇山山石刻并不在意。前幾年,陪中央美術(shù)學院博導(dǎo)邱振中教授游逛池城,閑談提前奇山有摩崖石刻他非常感興趣而一同尋訪過,只可惜當時自己對這些沒有關(guān)注和研究而無法談出一二,便有了對它了解的念頭。</p> <p class="ql-block">因畫池州煙雨山水,小紅書上結(jié)識一小友初是有同樣收藏老硯臺之愛好,交流才知道他雖年青卻對摩崖石刻有比較深的認知與喜愛,有他領(lǐng)路,我對奇山的石刻有了逐漸深入了解。</p> <p class="ql-block">奇山坐落城南,以前聽老人說山上多怪石而稱奇,命名奇山,歷史資料注唐德宗貞元年間,齊映任池州刺史,經(jīng)常到此游覽,因為以齊映的姓氏命名此山,“齊山”由此而來。由于池州位于江淮文化與徽州文化過度地帶,也是一座具有文化底韻的古城。踏歷史文人足跡從唐代始有李白、杜牧、王安石、包拯、司馬光、一心打壓蘇東坡的陳希亮、朱熹、湯顯祖、陸游、岳飛、王守仁、許宗魯、田賦、周淵、….他們登臨奇山并留下詩篇,幸好,那時的文人士大夫流行題刻留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在奇山留下石刻200多處。</p> <p class="ql-block">從篆刻書法題來看篆、隸、行、楷皆有,有長篇詩詞,也有二兩字。據(jù)史料上查齊山還有6尊石窟造像和二龍戲珠圖一幅,只是我那日尋并未看見。這些應(yīng)該是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應(yīng)該值得被保護,很多時刻因為風化不太清晰,有些清晰的不知是不是文化單位用油漆描繪,油漆是有化學和腐蝕作用,不知是否考證,再慎用?現(xiàn)在好像這些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p> <p class="ql-block">我對地質(zhì)、造像都不了解,據(jù)了解是石灰?guī)r巖溶地貌,奇山在我小時候還看見一面是白沙湖、一面是東南湖,詢我母親,據(jù)說四周皆為水。歷史資料記錄奇山三面環(huán)水,在觀摩石刻時也遇見一位精神抖擻的老者,和我描繪他了解的奇山山洞,里面有水,有人大的魚,他們小時候穿山洞,里面的魚有人大,也有很小的娃娃魚。不過這些我都沒見過,洞里也沒有水,人工用水泥混凝土鋪出路面,幸好洞壁還保留著歷史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作為池州人,家鄉(xiāng)的文化是值得關(guān)注的,從事書畫有幸在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這么多精美的學習資料也是非常幸運,只是可惜沒有專業(yè)的保護團隊對他們進行保護,文化的深入挖掘傳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