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幼童出洋肄業(yè),固屬中華創(chuàng)世之舉,抑立古來未有之事” 。</span>1870年12月,清政府決定從1872年至1875年每年選派30名12至16歲幼童(4年共計120名)赴美系統(tǒng)接受初中,高中和大學教育,回國后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工作,每批幼童留洋時間計劃15年。 人們通常把這個幼童留學計劃稱之為“清末中國留美教育計劃”(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to the United States),簡稱 “CEM”。</p> <p class="ql-block"> 一百四十多年前,留美幼童留下的字跡。</p> <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開平和家族往事</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祖父方伯樑,生于咸豐十一年(辛酉)三月十六日 (1861年4月25日), 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官派的120名中唯一一位祖籍為開平的留美學生。</span>廣東開平地處五邑中部,位于珠江、西江和潭江三江交匯處,是中國著名僑鄉(xiāng)。開平本身人口不足七十萬,而旅居海外的開平籍華僑竟達七十萬之多,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國內國外有兩個開平。</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開平,人們經(jīng)??梢钥吹揭恍╊H有古羅馬、希臘和伊斯蘭風格的建筑群,這就是聞名中外的開平碉樓。在鼎盛時期,這里曾有三千多座碉樓,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一千八百三十三座。</p> <p class="ql-block"> 在眾多的開平碉樓中,立于塘口鎮(zhèn)北坡的“方氏燈樓”建立于1920年,是方氏族人為抵御土匪集資興建的一座具有防御和報警雙重功能的典型更樓,當年曾“威武”地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二十多年前,燈樓四周是方氏族人的墓地,如今不知是否還能看到不同年代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 開平方家祖居地塘口鎮(zhèn)自力村,是由安和里、合安里及永安里三個方姓自然村組成,這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嶺南古村落。春夏時節(jié),稻田郁郁蔥蔥,鴨鵝成群結隊游走在鄉(xiāng)間荷塘,零落的耕牛俯臥河旁休閑納涼;恬靜的荷花池塘宛如明鏡,粉嫩的荷花在綠色的荷葉和浮萍中亭亭玉立,水塘中碉樓的倒影,在微風吹起的漣漪中搖曳,恍如海市蜃樓蓬萊仙境,自力村的自然景色猶如田園詩畫般秀美。</p> <p class="ql-block"> 清晨,裊裊炊煙從各家各戶院落中冉冉升起,雞鳴、犬吠、人聲喧鬧,打破一夜的平靜;傍晚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灑落在地平線上,在火一般的晚霞中,屹立于塘口鎮(zhèn)北坡的方氏燈樓漸行漸遠消失在夜幕中......</p> <p class="ql-block"> 我們開平老家—塘口鎮(zhèn)自力村如今還保存著十五座獨家居住碉樓,村內的碉樓風格各異,建筑精美,錯落有致,是開平碉樓最為集中的村莊。整個風景秀麗的自力村也是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完美結合的典型代表,曾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五十個地方之一”。2007年6月自力村與另外三個開平村落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2017年12月又入選第二批中國二十世紀建筑遺產。</p> <p class="ql-block"> 村里現(xiàn)有幾座對外開放供游人參觀的方氏族人的碉樓:一是建于1925年的“銘石樓”,此樓不僅外型壯觀 ,而且內部豪華,是自立村最漂亮的碉樓,也是著名電影《讓子彈飛》的拍攝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二是建于1921年的云幻樓,樓主是祖父的四弟方伯權(字文嫻,號云幻)四叔爺曾是一名鄉(xiāng)村私塾教師,早年熱心家鄉(xiāng)公益,倡筑修道,資助創(chuàng)辦學校和興建公祠。四叔爺雖然樂善好施,但僅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改變家鄉(xiāng)的貧窮面貌的,懷才不遇的四叔爺選擇遠走他鄉(xiāng)下了南洋,最后輾轉定居于馬來西亞檳城。據(jù)說云幻樓建成后,不僅防過水患和土匪,抗日時期還防過日本兵。在1944年日軍進村劫掠時,留守家中的四叔奶方關氏曾打開院門,讓村里的鄉(xiāng)親進樓避難,從一樓到五樓都擠滿了大人和小孩,關好大鐵門后又橫插了一根大鐵條,脫險后的鄉(xiāng)親都很感激方關氏的仁愛之心。</p><p class="ql-block"> 當時已定居于馬來西亞的四叔爺方文嫻是馬來西亞當?shù)氐膼蹏鴥S領,曾任庇能(今檳城)肇慶府會館的會長,中華總商會董事。在抗擊日寇侵略的烽火年代中,四叔爺還曾任馬來西亞庇能華僑賑濟祖國難民大會主席,為動員馬來華人捐款捐物支援祖國抗戰(zhàn)作出了貢獻。據(jù)統(tǒng)計,在抗戰(zhàn)期間,英屬馬來西亞華人大約有二百多萬人,所捐款項占海外華僑捐款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在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當年組織的援華南僑機工中,馬來華人也占多數(shù),可以想象當年馬來華僑愛國熱情有多么高漲,馬來華人社團的組織和宣傳能力又有多強!據(jù)說,因組織捐巨資購買自由公債支援抗日有功,四叔爺當年被廣東綏靖公署聘為名譽參謀,并獲上將余漢謀、張發(fā)奎和李漢魂合贈寫有“大義凜然”錦旗一面。</p> <p class="ql-block"> 當年為抒發(fā)其心中的不平和忿滿,四叔爺在自家云幻樓的門樓上留下了一副超長對聯(lián),游人觀后無不每每津津樂道,拍手稱絕。這幅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是:“雲(yún)龍鳳虎際會常懷怎奈壯志莫酬只贏得湖海生涯空山歲月”,下聯(lián)是:“幻影壇花身世如夢何妨豪情自放無負此陽春煙景大塊文章”,橫批是 “祇談風月” 。在列強鐵蹄蹂躪和軍閥混戰(zhàn)的中華大地,任何有正義感和愛國情懷的人是絕無可能只談風月的。四叔爺正是用諷刺和調侃的手筆來抨擊當時的黑暗社會,同時也道出他內心無奈和悲涼。</p> <p class="ql-block"> 四叔爺喜好書法,長于詩詞文章,是當?shù)匦∮忻麣獾奈娜搜攀?,曾編著《云幻山房晚清吟集》一書,此?939年在馬來西亞發(fā)表,至今在國內尚有收藏。</p> <p class="ql-block"> 如果追根溯源,廣東開平方氏家族最早是從中原河南遷至嶺南的,在今天開平塘口鎮(zhèn)自力村的方家公祠里,家鄉(xiāng)人至今還供奉著家族先祖的牌位。據(jù)《宋史·度宗紀》和《開平縣志》記載,南宋末代皇帝駙馬方道盛是廣東開平始祖,到祖父那一輩應該是方氏第二十一代。</p><p class="ql-block"> 祖父早年官派留美歸國后,清廷曾封他一個九品芝麻官,官職雖小,但畢竟是朝廷命官,奉旨為百姓服務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祖父一輩子四海為家,故土痕跡難覓,但無論走到哪里,開平始終是家鄉(xiāng)。祖父生于斯,長于斯,這里不僅有親人和家族的故事也有祖父童年的回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