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這個秋天,除了聽課、作業(yè)、看攝影展,好像就剩尋覓小院里的小風景了,也是為了上交老師的作業(yè),因為學的是當代攝影課,在當代攝影語境下,沒有想法就很難堅持拍攝,奈何我簡單的大腦,沒有蹦出宏大的想法,就只能拍拍日常,這些照片都來自居住的小院,雖簡單,但就如秋日里的私語,我跟它們有一種相遇的快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螞蚱記</b></h3> 螞蚱也叫蝗蟲,我們都知道它會危害莊稼,在春天和夏天,我?guī)缀鯖]有注意到它們的出沒,但秋天到來后,因為早晚溫差加大,它們會出來曬太陽,趁著溫暖飽餐一頓。院子里的月季花是它們最美的食物,為了拍照,我也不去驚動它,看著有點浪漫。都說秋后的螞蚱蹦砸不了幾日,但我分明看到它每天都來美食一頓,淡定從容,到太陽下山就不見蹤影了。它會感知生命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螳螂記</b></h3> 11月1日,有螳螂來到小院,非常驚喜,它的顏色還是艷麗的綠色,想起去年那只螳螂,他的顏色是黃褐色。螳螂似乎知道我在拍照,給我展示各種造型,讓我非常沉醉。在深秋的夜晚,寒氣已重,它一直掛在一片紅葉上,我擔心秋寒會凍到它,又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尋一只盒子,把它移到盒子里,并蓋上一些樹葉。第二天早晨醒來去看它,發(fā)現(xiàn)它沒有被凍死,但一天沒有進食,動作不再靈活了,于是我把它放回到草叢中,讓它去吸取自然的能量,不知還能堅持多久。 這是去年的螳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瓢蟲記</b></h3> 秋季能發(fā)現(xiàn)很多瓢蟲,問度娘方知:秋季是瓢蟲的繁殖季節(jié)之一,它們在這個時候會大量產(chǎn)卵,由于秋季氣候條件適宜,蚜蟲等植食性昆蟲數(shù)量增多,因此,瓢蟲寶寶更容易在這個時期存活下來,進一步增加了瓢蟲種群的數(shù)量??匆姷拇_實也是如此,第一張作秀的兩只瓢蟲,第二張是吃蚜蟲卵的瓢蟲,第三張更好玩,前面蚜蟲在產(chǎn)卵,后面瓢蟲都把它放到肚里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盲蝽蟓</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原以為它是臭蟲,但度娘告訴我是盲蝽蟓,害蟲,主要危害棉花的嫩葉、幼芽、幼嫩花蕾,造成蕾鈴大量脫落與破碎花葉和叢生枝葉。盲蝽蟓在松針上行走自如,亦如雜技表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蜜蜂記</b></h3> 蜜蜂忙碌一生,追逐著鮮花,倒在花粉里,如夢如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角梅記</b></h3> 向陽而生的三角梅,三角梅適合南方生長,記得在西雙版納,三角梅多姿多彩,隨處可見其繁華。今年在院子里添了幾盆三角梅,幾乎需天天澆水,不然它就會干死。秋天三角梅花開得更少了,但在秋日陽光里還是非常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玉蘭記</b></h3> 玉蘭的花蕾非常有意思,它總是包著絨絨的外衣,隨著生長,脫了一層又一層,它保護著花蕊,抗擊寒冬,等待來年春天綻放。院子里的這棵玉蘭,應該是望春玉蘭。北京門頭溝潭柘寺有一棵二喬玉蘭,據(jù)說有400多年歷史,一樹開二種顏色的花,滿樹滿枝,盛花期都會迎來很多賞花人。 <h1>昨夜讀到蘇東坡的《蝶戀花 春景》,模仿二句:花褪殘紅小螞蚱,螳螂來時,秋色滿小院,枝上紅葉吹又少,秋去冬來春天亦不遠,大自然美好,賞景人無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