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趙州年八十歲,仍行徑百邑,以求抉擇去疑痛快而已。其實趙州行腳,早就找到長久住處,所謂“來時自有去處,動中自有靜趣。”驢子踢了一腳,不過多一次提起。普遍人活得很累。單純的身累好好睡一覺就能恢復(fù),但心若累了不僅睡覺不解乏,睡眠本身也會出現(xiàn)問題,長此以往引發(fā)各種身心疾病,不可掉以輕心。我們生活在共同的世界,但同時又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在自己的情緒中。我們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各種形式的“比”:出生時,比“起跑線”;上學(xué)后,比成績、比名次、比學(xué)校;工作后,比能力、比地位、比圈子;結(jié)婚后,比房子、比家境、比滋潤;孩子出生后,比娃的成績、名次、工作。身體以外,“我”的存在還體現(xiàn)于兩方面:一是觀念,一是心態(tài)。很多時候,還會被這些喜怒哀樂左右著,無法自主。認(rèn)識自己——這是佛法關(guān)注的根本問題,惟有透徹生命真相,我們才能把握前進(jìn)之舵,成為生命的真正主人。在這個越來越紛繁復(fù)雜的世界,愿我們都能保有單純的初心,不被外境誘惑、不為煩惱所迷,找回真正的自己,擁有能夠感受幸福的健康身心。如不前進(jìn),則是認(rèn)化城為家,煩惱仍有生起的機(jī)會,如此則做一自了漢也很為難。畢竟要去泥存水,方為永斷根本無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無明永斷的時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現(xiàn)身說法,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yīng),應(yīng)以何身得度者,即現(xiàn)何身而為說法。任你淫房酒肆,牛馬騾胎,天堂地獄,都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否則,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輪回。故常觀照自己當(dāng)下的起心動念,畢竟真正的佛法在心內(nèi)而不在外。</p><p class="ql-block">——天琴居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 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愿以此功德,莊嚴(yán)佛凈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報四重恩,下濟(jì)三途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