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人生記事之四:柳園–養(yǎng)育我們的這塊土地(下篇)

龔昊

<p class="ql-block">七八十年代的商店柜臺</p> <p class="ql-block">接續(xù)人生記事之四:柳園–養(yǎng)育我們的這塊土地(上篇)</p> <p class="ql-block">臨近過年都是特別開心的日子,早早的把寒假作業(yè)寫完,就開始干家務(wù)了。選個天氣好的日子擦窗戶玻璃、打煙筒、打掃雞窩、清理院子里的雜物、清洗窗簾、拆洗被子等等,好像有干不完的活。印象最深的就是去買豬肉和換豆腐。那時候豬肉都是憑票定量供應(yīng)的,要到指定的地方副食品供應(yīng)點去買。記得父親把肉票和錢交給我和哥哥,再三囑咐要買最肥的。那時候豬肉也就八九毛錢一市斤,羊肉也就五毛錢一市斤。到了肉鋪我們就等著售貨員下刀,前后腿和排骨都不要就盯著肚皮上的五花肉,還上手指量量。四指膘湊合,五指膘最好。大家都在搶五花肉,越肥越好。我們也終于憑體力搶著了一塊五花肉,里面還帶板油那種,趕緊扛回了家。肉買回來了,父母就忙活起來,把肥油切成小塊,練成豬油放到一個黃色帶蓋子的圓形瓷罐子里。練出來的油渣特別香,和大蔥、白菜和粉條一起剁碎了包成包子吃,就算改善生活了。稍微帶點瘦肉的,父親就留上一些,大年三十晚上給我們做扣肉吃特別香。豬皮就更有用途了,母親就用止血鉗把肉皮上的毛把干凈,然后切成絲狀,熬成皮凍,絕佳的美味。利用價值最高的還是豬板油,母親會把黑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炒熟搟碎,加上老家寄來的青紅絲和白沙糖與豬板油和在一起揉就做成了湯圓餡。母親還會把老家寄過來的糯米蒸熟晾涼,撒上酒曲,用棉被包著放到家里的衣柜里,大概一個星期左右,一盆醪糟就做好了。然后大年初一一碗熱氣騰騰的黑芝麻醪糟湯圓就上桌了。</p> <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最值錢的人民幣</p> <p class="ql-block">換豆腐是到我家前幾棟副業(yè)隊的豆腐坊去換。那時候好像每家都有桿秤,用家里的布袋子稱上五斤黃豆,然后快步七拐八拐的到了豆腐坊。一看,哇!排了好多人啊,那就耐心等吧。這個豆腐坊好像建在一個倉庫里,房頂是人字形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煤煙和水蒸汽繚繞著,一臺電磨機(jī)開動著,大媽大嬸們不停的往斗子里加浸泡好的黃豆,白白的生豆?jié){夾著豆渣一起流到一個大鐵桶里,房頂上吊著兩個布袋子,將豆?jié){與豆渣分離。房子靠墻有兩口偌大的鐵鍋,里面熬著豆?jié){,開鍋的豆?jié){形成的豆皮用竹棍挑出來晾在架子上,晾干了賣錢。熬好的豆?jié){點上鹵水就倒到鋪了紗布的木框子里,凝固以后再壓實就成了豆腐。在換豆腐的過程中我把做豆腐的流程也搞清楚了。有次去晚了沒換上,大媽把我?guī)サ狞S豆稱完,然后給你一個紙條,讓明天上午再去。印象最深的是排隊的時候豆腐坊流出來的水到處都是,沒地方站就會把千層底的棉鞋浸濕了,冬天的時候真的會結(jié)冰,把腳凍得冷冰冰的。但是把豆腐換回家了,還是有點成就感的。換回家的豆腐父母會留一些放到室外紙箱里凍成凍豆腐,一些油炸成豆腐干,可以保存時間長一點。</p> <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很多年過春節(jié)的時候,大年三十父母都是張羅一桌子的好菜好飯一起過節(jié)。和我和哥哥一起玩的王凡、宋建林、李喜新、趙俊、王德賢等好朋友都聚到我們家來。由于父母都是南方人,做的飯菜也特別有味道,特別是那個砂鍋湯,做的非常地道,食材也特別豐富,我琢磨了很多年也做不成那時的味道,也許是那個年代油水少的緣故。年前的時候,父親就找車站或跑上海列車員的關(guān)系從那邊托人買一些冬筍干、香菇、黃花、木耳、魷魚干、豆腐泡、油面筋、火腿,還有清水蘑菇、鳳尾魚罐頭等。自己家養(yǎng)的雞殺了做成白斬雞,留下雞湯。然后把發(fā)好的干貨一層層放到一個廣口的砂鍋里,澆上雞湯在火爐上燉上半個多小時,再稍微調(diào)一下味,熱氣騰騰的砂鍋湯就上桌了,那個氛圍和味道至今難忘。就在本文完成的前幾天,在與王文錄同學(xué)通電話的時候他還心心念提起砂鍋里的蛋餃,說太好吃了,至今還能想起那鮮美味道,還說當(dāng)時想不通你的媽媽是怎么把肉餡是包到雞蛋皮里的。</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中午我和趙俊、王德賢到景斌家玩,剛好在景斌家的雞窩里收了兩個雞蛋,恰巧他父母不在,我們就自作主張把雞蛋炒了吃。那時候我們誰都沒有炒過菜,慌亂中把堿面當(dāng)咸鹽放里面了,炒出來的雞蛋異常的黃,嘗了一口好澀啊。眼看雞蛋炒壞了,又不舍得倒了,不知道誰提議把班里的陸勇同學(xué)叫來吃。也許那時候陸勇同學(xué)比較頑皮,想給他搞個惡作劇。那個時候每家很少有這樣炒雞蛋的,也不知道炒雞蛋啥味道,陸勇同學(xué)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下午,還一個勁的說好吃。下午上課的時候就見陸勇同學(xué)不停的去廁所,看樣子是吃滑腸了。多年以后,聽說陸勇同學(xué)的弟弟在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時犧牲了,他們?nèi)乙捕及徇w到蘭州去了,這件事到現(xiàn)在想起來還挺內(nèi)疚的。</p> <p class="ql-block">1988年的春節(jié)我們一家人包餃子吃年夜飯</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代人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有時候誰家燉肉煎魚了,那香味可以飄好遠(yuǎn),引得過路的人們垂涎欲滴。鄰里關(guān)系也處的特別好,今天我家做肉菜就會給李媽張嫂家盛上一碗,后天她們家做魚燉雞了也給我們送上一碗嘗嘗。尤其是過年前,炸麻花、炸蕉葉、炸馓子等等,大家都會相互交換著嘗嘗誰家的好吃。我們家前排把頭住的陳發(fā)祥伯伯是柳園石渣廠的場長,總有辦法弄點額外的豬下水來,每每看到陳媽媽在水房前洗這些東西就覺得好饞,他們家做好了鹵味總會給我們家送上一點嘗嘗,現(xiàn)在還能回味那肥腸和豬頭肉的味道。有一次,父親也托人弄回來一個豬頭,要用燒化的瀝青澆到上面拔毛。在給父親幫忙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將滾燙的瀝青滴在我的左手腕上,頓時就起了個泡,母親趕緊給我用涼水沖,然后又涂上燙傷膏,燙傷的印記就此落下了。但是吃著香噴噴的豬頭肉,也就忘記疼了。那個時候到同學(xué)家玩,趕上飯點了就在同學(xué)家吃飯。記憶最深的是王德賢同學(xué)家,那時候他爸爸在沿線上班,想著辦法給家里改善伙食。只要他爸爸回家休班了,就會做好吃的,最拿手的是扣肉、紅燒雞塊和紅燒魚等,我們也就當(dāng)成自己家大口吃了起來。看著我們吃得開心,大人們也高興。記得那時候,我們吃完中午飯就會去王宏家玩。他父母都是學(xué)校老師,下班比較晚,為了趕時間回家做飯,最多的就是吃撈面條,就讓王凡王宏哥倆到地區(qū)食堂用“腰子”飯盒打兩個菜拌到面條里,有時候我們也分享一頓還挺香的。四十多年過去了,有時候我偶爾去到哈密鐵路九街高層那個小巷吃早餐,還能遇到王宏的爸爸提著那個“腰子”飯盒在買胡辣湯,使我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小時候的情景。</p><p class="ql-block">記得奶奶還在柳園和我們一起生活的時候,奶奶年紀(jì)大了,父親時常托人給奶奶買些奶粉補(bǔ)充營養(yǎng),買回來的奶粉就裝在一個圓柱形的鐵罐子里,里面放了個小調(diào)羹。我們兄妹仨每天放學(xué)就悄悄打開罐子用小調(diào)羹粘上吐沫舔兩下,濃濃的奶香味頓時溢滿整個口腔。就這樣你舔一下我舔兩下,一罐奶粉還沒等奶奶享用就見底了,差不多時間父親問奶奶奶粉喝了嗎,奶奶就笑笑說喝完了,然后就又托人買上一袋倒罐子里。記得剛有高壓鍋的時候,父親就托人從西貿(mào)總(西藏駐柳園轉(zhuǎn)運(yùn)站)買了一個雙喜牌的高壓鍋,有天奶奶用高壓鍋煮大米稀飯,當(dāng)時不懂得高壓鍋要冷卻氣消了才能提限壓閥,奶奶從火爐上端下來直接把限壓閥提了,結(jié)果一鍋大米稀飯就上了房頂,萬幸的是沒有燙到奶奶。從那時起用高壓鍋安全就深深印在我的腦子里。那時候,街面上也沒什么飯館。有了好的食材,父母也偶爾請客招待一下親朋好友和單位同事,一般也都是父親下廚在家里面自己做。做好的飯菜都分成兩份,大份的招待客人,小份的給我們小孩子吃。我們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在伙房小飯桌和奶奶一起吃??腿藗兂酝觑埬棠踢€要給他們遞上熱毛巾,添上熱茶,我不解,奶奶說這就是規(guī)矩。我小時候因為腸胃不好,對有刺激性味道的大蔥、洋蔥、蘿卜和蒜薹之類的蔬菜吃了就有點反胃,所以就有點挑食。一次放學(xué)回家晚了爸媽給留的蒜薹炒雞蛋,我光把雞蛋吃了,把蒜薹倒在花池里,父母見了一頓數(shù)落。那時候基本上家家都養(yǎng)雞,就是為了能收幾個雞蛋,過年過節(jié)能殺只雞吃改善伙食。掏雞窩鋪爐灰成了我們哥倆的日常任務(wù),不小心就會弄一身雞屎雞毛。有的時候還會傳染上雞癟子,雞染上雞癟子就不下蛋了,還會蟄人,就得找石灰粉來殺滅雞癟子,好像每年都得折騰一回,再這么著雞還得養(yǎng),改善伙食是每個家庭最樸素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迎新年買掛歷是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的習(xí)俗</p> <p class="ql-block">聽我夫人講,她家還在哈密鐵路三區(qū)(現(xiàn)在的七街)老供應(yīng)站對面的平房居住的時候,每月要到九街的糧油供應(yīng)站買口糧。有一次老岳母在糧站的門口撿到一個糧本,那時候糧本就是一家人都命根子,丟了糧本補(bǔ)辦起來可不容易,所以老岳母一直守在糧站好久,到快天黑的時候那家丟糧本的老太太才找過來,看到失而復(fù)得的糧本,直接就給老岳母跪下了,千恩萬謝,痛哭流涕的說要是找不回來糧本一家人就要挨餓了。由此可見那個年代糧本對一家人的重要性,現(xiàn)在我們真的比過去好了很多,但是節(jié)約糧食的理念一直灌輸在我們這代人的心底。記得我女兒出生的1991年滿月的時候去哈密市新市區(qū)派出所報戶口還要開糧食關(guān)系證明,然后要去九街那兒的糧站報糧食關(guān)系,在老岳母一家的糧本填寫好女兒的名字,這樣就能有糧油供應(yīng)了。我參加工作以后,單位曾派我到上海、西安等地出差,那時候還要拿著出差證明到糧油供應(yīng)站兌換成全國糧票。我還曾經(jīng)用全國糧票兌換過床單被套等物品。有次去上海出差辦事,那時候我沒吃過香蕉,午飯的時候直接買了一把香蕉吃了,覺得香蕉是水果中最好吃的。走在上海南京路一股濃濃的奶香味飄過來,轉(zhuǎn)眼一看是家蛋糕店,先買塊嘗嘗,咋就這么好吃,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生日蛋糕。從上海返回的時候直接買了兩個紙盒包裝的大蛋糕放在行李架上,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由于火車上的溫度高,到柳園下車的時候蛋糕上的奶油造型都化的不成形狀了,就這樣一家人吃的還是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直到1992年以后我們國家才陸續(xù)取消了糧票和糧油供應(yīng)的限制,2002年以后商品供應(yīng)才逐漸的豐富起來,告別了短缺經(jīng)濟(jì)。(完)</p><p class="ql-block">說明: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