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們是1969年初中畢業(yè)生,就是被人稱為小六九屆那批學生。那時我們年紀雖小,十四五六歲,但經(jīng)歷和老三屆學哥學姐一樣,共和國成立后的酸甜苦辣我們都嘗試過。</p><p class="ql-block">但那段無憂無慮學生時代生活,至今讓我懷念難忘。懷念文革時和學哥學姐一塊全國大串聯(lián)。那時,我們?nèi)ミ^韶山瞻仰毛主席故里;去過延安接受艱苦奮斗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去過首都北京,接受毛主席紅衛(wèi)兵大撿閱。我們從小就受過紅色革命的洗禮。</p><p class="ql-block">還記得,在接到國務院停止學生全國大串聯(lián),要求學生返校復課鬧革命通知時,我們在返程的路上遇到一個小插曲。</p><p class="ql-block">那是在北京火車站售票窗口處,我們在辦理回四川火車票時,當窗口售票員接過我們遞進去的介紹時,看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字第01部隊附屬中學"(那時還未成立革委會)公章介紹信時,一臉懵。</p><p class="ql-block">當時她不知道這個部隊(01部隊)學校在那個省市。當聽到我們說北方口音時,似乎又明白了什么,于是堅決不給我們辦理去四川方向的火車票,讓我們滾回東北老家去。</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血統(tǒng)純正的三線建設者子弟,是少小離家,隨父輩從外省來到四川內(nèi)地建設大三線的子弟。</p><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工改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字第01部隊駐地在四川江油,而01部隊附屬中學則在江油中壩鎮(zhèn)北門外。</p><p class="ql-block">那時候我們既是三線子弟,又是部隊子弟,雖然有優(yōu)越感,但從小受家庭良好的教育,我們誠實純潔的就像一張白紙,不會撒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放軍建字01部隊子弟</span></p> <p class="ql-block">誰知兩年后,這群在社會上不會說謊話誠實的孩子,初中畢業(yè)下鄉(xiāng)插隊時,在社會上卻干了件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件事情。</p><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一想起此事就感到恥辱。因為這件事既傷害了老百姓,又傷害了我們自己。以致讓我們十二名知青同學整整內(nèi)疚慚愧了幾十年。</p><p class="ql-block">事情發(fā)生在1970年10月秋天的一天。那時,我們01部隊附屬中學69屆這批初中畢業(yè)生,除了少數(shù)人當兵外(當時與02部隊換兵),余下的全部都下鄉(xiāng)插隊落戶在江油縣新安公社。</p><p class="ql-block">那天,我們十二名01知青同學串聯(lián)在一起,去新安公社鄰社新興鄉(xiāng)馬蹄崗鎮(zhèn)趕集。</p><p class="ql-block">馬蹄崗靠江油雙河口,這里是丘林山區(qū)。在路過農(nóng)村一無人房前(白天人可能都岀工去了),見院內(nèi)一群雞正在地上悠閑地覓食。此時,不知道是青春騷動的動力,還是人多壯膽的原因,竟鬼使神差起了盜心。</p><p class="ql-block">竄進院內(nèi)后,圍獵農(nóng)民幾只下蛋的母雞,將扭斷脖子的雞塞進肩上挎的軍用包里,吹著口哨,揚長而去。</p><p class="ql-block">那時年少人狂,不知道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的作惡后果。把偷雞摸狗還當件光榮的事玄耀。</p><p class="ql-block">當年知青鄉(xiāng)下偷雞摸狗拔蒜苗,美其名曰:跳豐收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江油新安公社知青前排左:左令義 李金平 劉放 后排左:鐘建中 趙樹森 翟明友</span></p> <p class="ql-block">跳完偷雞的"豐收舞",又在路邊一戶農(nóng)院,順手牽羊“牽"走了曬在竹桿上一套農(nóng)村退伍軍人軍裝。</p><p class="ql-block">正當我們得意洋洋欣賞手上戰(zhàn)利品時,這次被山坡上出工的農(nóng)民給發(fā)現(xiàn)了。</p><p class="ql-block">隨著“抓棒老二"(四川方言抓土匪)!的喊聲,山上一群農(nóng)民手舉著扁擔、鋤頭、木棍向我們撲來。</p><p class="ql-block">面對這樣場面,我們驚慌失措,六神無主地扔掉手上偷來的軍裝,撒腿就跑。</p><p class="ql-block">我們明白這時候如果被農(nóng)民抓住,不死也傷脫層皮。</p><p class="ql-block">這也是我們有生命第一次親身體會到面前死亡的恐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 :關闖 揚關祥 后排左 :孫漢國 莊少華</span></p> <p class="ql-block">"天下知青一家親",這句話在五十年前,我們就立桿見影深深體會到一家親的溫暖。</p><p class="ql-block">當時,正當我們跑得精疲力盡,無路可逃絕望之中,被下鄉(xiāng)插隊在這里的兩位成都知青給解圍了。</p><p class="ql-block">救我們的成都女知青,是成都十二中學的,下鄉(xiāng)插隊落戶在這里二位知青學姐。</p><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還記得比我們大幾歲,人長得也挺漂亮的兩位成都知青學姐。</p><p class="ql-block">那天,在知姐的住處燒水殺雞(雞是我們挎包里的),做了頓美味的晚飯。</p><p class="ql-block">晚上,在灶房地上鋪些麥草,我們幾個人就擠在一起在這里躲藏了一夜。</p><p class="ql-block">知青同是天涯淪落人,真感謝當年這二位成都知青學姐救了我們!</p><p class="ql-block">如今,五十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不知道那二位成都知青學姐在哪里,生活過得還好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成都知青學姐</span></p> <p class="ql-block">1971年后,下鄉(xiāng)在江油新安公社的知青開始陸繼返城。知青有的進國企工廠,有的入伍當兵,有的重繼學業(yè),有的走上仕途道路,各自走上不同崗位。</p><p class="ql-block">但下鄉(xiāng)干的那件荒唐出格事,也伴隨著我們一起進城了,它像一根矛刺在背上,時常扎痛我們的心,又像孽債一樣,在背上一直壓著我們。</p><p class="ql-block">1999年,時值紀念知青下鄉(xiāng)三十周年,01同學在四川江油原下鄉(xiāng)地方大聚會。</p><p class="ql-block">會后,我們幾個當事人已約好,買些禮物,帶上愧疚的心,去當年被我們傷害的老鄉(xiāng)家上門賠禮道歉。</p><p class="ql-block">時過境遷,遺憾末找到當年被侵犯的老鄉(xiāng)的家。走時,我們將禮物送給了公社的敬老院老人,也算撫平一下我們心底那塊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下鄉(xiāng)新安公社01知青慰問公社敬老院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流年易逝,時間到了2023年,當年那群十六七歲下鄉(xiāng)知青學生,如今已變成耄耋老人。而當年十二名知青當事人,也走了六人。</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50后的時代結束了,知青時代也落幕了。文人墨客曾說:歷史皆為段落。但時間是有記憶的,往事翻篇也有痕。</p><p class="ql-block">記得前年我的一位同學,臨終前還叮囑我,一定要找到當年被我們傷害善良淳樸的老鄉(xiāng),給他們道個歉!</p><p class="ql-block">誠然,幾年前社會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陳毅元帥兒子陳小魯?shù)牡狼福_國上將宋任窮女兒宋彬彬的道歉。</p><p class="ql-block">而今天我們的道歉不是為了刷洗汚點,是我們良心覺悟,是我們敬畏人生!</p><p class="ql-block">在此,懇請當年被我們傷害過的老鄉(xiāng),接受我們十二名知青這份遲來真誠的道歉!對不起,請原諒我們年輕時犯的錯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 吳太清 薛昌友 初德超</span></p> <p class="ql-block">后續(xù):</p><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當兵從西藏部隊轉(zhuǎn)業(yè)回到四川,去了趟新安公社,看望了原公社幾位領導。感謝原公社領導曹社長和鄧部長當年對我們知青的關心和愛護。</p><p class="ql-block">這次,公社武裝部鄧部長還當面給我解密了當年"馬蹄崗"事件。</p><p class="ql-block">難怪之前我們幾個當事人,還互相猜測誰是叛徒,是誰向公社告的密。</p><p class="ql-block">原來是我們中一知青同學在山溝方便時,不慎將一封家信當手紙丟在現(xiàn)場,曝露了身份。</p><p class="ql-block">當年,公社在處理這起影響惡劣的"知青愉盜"案件時,以保護知識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成果為由,只是當面口頭批評教育我們一番,材料不進個人擋案。給我們這群涉世未深懵懂的年輕人最大的一次改過機會。</p><p class="ql-block">以后,在招工進廠,入伍當兵,重繼學業(yè),考國家公務員,仕途路上都未因此事件受到影響。</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5日晚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