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采爾馬特是個村子,在瑞士的最南部,與意大利相鄰,游人去那里都是為了一睹馬特洪峰的壯觀。一路上盡是叢山峻嶺,鐵路公路都彎彎繞繞。</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蘭達大滑坡地段。1991年4月和5月,瑞士馬特山谷蘭達(Randa,1,406米)鎮(zhèn)上方的懸崖連續(xù)發(fā)生兩次巖崩,每次持續(xù)數(shù)小時,累計產(chǎn)生約3000萬立方米的碎石。滑坡掩埋了通往采爾馬特的公路和鐵路,并堵塞了馬特維斯帕河,最終淹沒了上游蘭達鎮(zhèn)的部分地區(qū)。盡管牲畜、農(nóng)舍和度假屋被毀,但均未造成人員死亡。</p> <p class="ql-block">采爾馬特禁止通行燃油機動車,僅可以用電瓶車或馬車代步,所有的汽車均停放在塔什(T?sch,1,449米),換乘火車前往。</p> <p class="ql-block">去采爾馬特的區(qū)間車。</p> <p class="ql-block">采爾馬特(Zermatt,1,620米)是個說德語的村鎮(zhèn),完全被大山包圍。鎮(zhèn)上只有一條街,因為旅游業(yè)特別興旺,到處是旅館和餐館,還有鐘表店。登山及滑雪愛好者以這個小鎮(zhèn)為大本營,前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馬特洪峰。旅游者則</span>選擇乘齒輪火車或纜車。</p> <p class="ql-block">火車站在大山下。</p> <p class="ql-block">酒店也在大山下。</p> <p class="ql-block">大酒店用馬車接送客人。</p> <p class="ql-block">愛德華·溫珀(Edward Whymper FRSE,1840 - 1911)是一位英國登山家、探險家、和作家,因1865年首次登上馬特宏峰而聞名。他的登山隊中有四名成員在下山過程中喪生。溫珀還在勃朗峰山峰、奔寧阿爾卑斯山、南美洲欽博拉索山和加拿大落基山脈進行了首攀。他對格陵蘭島的探索為北極探索做出了重要貢獻。</p> <p class="ql-block">這處墓地里埋葬的都是登山遇難者,為了登山,比旁人走先了。</p> <p class="ql-block">烏爾里?!ひ虻卤葘帲║lrich Inderbinen,1900 - 2004)是一位瑞士登山向導,以其長壽和對登山的熱愛而聞名。他曾登上馬特洪峰370多次,最后一次登頂時已是90歲高齡。他的名聲不僅僅大戶征服高山,而是安全地引導他人登上山頂。</p> <p class="ql-block">搖搖欲墜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圓石片是為了阻擋老鼠進入樓上儲藏香腸、奶酪和面包的庫房。</p> <p class="ql-block">鎮(zhèn)上的教堂(Pfarrkirche St. Mauritius)前是觀看馬特洪山峰的好地點。</p> <p class="ql-block">馬特洪峰(Matterhorn)。</p> <p class="ql-block">街頭的樂手,手風琴特別小,像兒童玩具。</p> <p class="ql-block">從采爾馬特的格爾內格拉特齒軌火車站(Gornergrat bahn, 1,605米)出發(fā),行經(jīng)諸多車站,約一小時后,到達終點站戈爾內格拉特(Gornergrat,3,089米)。</p> <p class="ql-block">登山的齒輪火車。</p> <p class="ql-block">齒輪和齒軌。</p> <p class="ql-block">一群小學生也在車上,每個人的背包里都裝了水和零食,從小就知道登山要穿什么、帶什么。</p> <p class="ql-block">戈爾內格拉特(Gornergrat,3,089米)山是齒輪火車的終點站。</p> <p class="ql-block">火車站的墻角有個拍照點,背景是馬特洪峰。游人爬在墻角的石塊上,略去地面,恍如是攀巖好手。</p> <p class="ql-block">羅莎山(Monte Rosa)位于奔寧阿爾卑斯山東部,在數(shù)座海拔超過四千米的山峰中,該地塊的最高峰是杜福爾峰 (Dufourspitze,4634米),為阿爾卑斯山和西歐的第二高峰,僅次于勃朗峰(Mont Blanc,4,808米)。</p> <p class="ql-block">Castor (4,223米)和 Pollux(4,092米)山峰。</p> <p class="ql-block">邊界冰川 (英語:Border Glacia, 德語:Grenzgletscher)。</p> <p class="ql-block">戈爾納冰川(英語: Gorner Glacier,德語:Gornergletscher)羅莎山地塊西側,長約 12.4 公里(2014 年),寬1至1.5公里。整個冰川面積為 53 平方公里(2007 年),是僅次于阿萊奇冰川(英語:Aletsch Glacier,德語: Aletschgletscher)系統(tǒng)之后的阿爾卑斯山第二大冰川系統(tǒng)。</p> <p class="ql-block">阿爾卑斯山幾乎所有的冰川以及地球上的大多數(shù)冰川一樣,由于全球變暖,都在退縮。戈爾納冰川也不例外,而且退縮的速度相當值得注意。如今,戈爾納冰川每年后退約30米,但在2008年損失了290米,創(chuàng)歷史新高。 從1859年至今,已經(jīng)退縮了2,700多米。</p> <p class="ql-block">咖啡館的平臺。</p> <p class="ql-block">緊鄰咖啡館的是天文臺。</p> <p class="ql-block">平臺北側的山有冰川。</p> <p class="ql-block">平臺南側的山鮮有冰雪。</p> <p class="ql-block">官定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這兩樣糖果都是瑞士特產(chǎn),Ricola 是潤喉糖,Toblerone 是包裝上有馬特洪峰圖案的巧克力。</p> <p class="ql-block">從 Rotenboden 站(2,815米)下車,步行下山到達一個小湖,是打卡馬特洪峰倒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馬特洪峰倒影。</p> <p class="ql-block">采爾馬特民俗音樂周。</p> <p class="ql-block">鎮(zhèn)上的電動車。</p> <p class="ql-block">鎮(zhèn)上的電動公車,司機好脾氣,跟在行人后慢慢開車,不按喇叭。</p> <p class="ql-block">鐘表店。</p> <p class="ql-block">鎮(zhèn)上有家“麥當勞”,最便宜的漢堡包7瑞士法郎,合8美元。瑞士貨幣寫作Sfr(Swiss Franc),或者 CHF(Confoederatio Helvetica Franc),Confoederatio Helvetica 是拉丁語的“瑞士聯(lián)邦”。</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瑞士大餐,布置漂亮。</p> <p class="ql-block">蔬菜種類很多,也新鮮。</p> <p class="ql-block">牛肉,沒什么特別。</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太陽把馬特洪峰染成金色。</p> <p class="ql-block">趕快來到村子教堂前,攝下“日照金山”。很漂亮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