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編輯/樹林</b></p><p class="ql-block"><b>攝影/詹愛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注:美篇所有照片均為詹愛平拍攝、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前 言 </b></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朋友詹愛平,對攝影這門藝術傾其一生的精力去熱愛、追求。退休之后依然是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檢察官文聯(lián)攝影協(xié)會常務理事。前幾日,拜讀過詹愛平的美篇《漠河之行》一、二篇,看的出來詹兄除了癡迷攝影,還是位有著深厚情感的人。五十年前走出大山,盡管事業(yè)和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曾經在一起工作的同事</p> <p class="ql-block">和朋友。五十年后回到黑龍江漠河古蓮區(qū),與老同事、老朋友相聚在一起的時候,他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詹兄是一位念舊情的人。在美篇《漠河之行》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到他對那些曾經在工作、生活中幫助過他的人,他始終會銘記在心,并且充滿了感激和敬意。他認為,是那些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才讓他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ㄒ唬┬睦镅b著~詩和遠方</b></p><p class="ql-block"> 在大興安嶺根河,七月是最好的季節(jié)。清晨,被叫醒的不是鬧鐘,是清晨山邊的鳥叫聲,是高負氧離子的清新清涼空氣, 是雨后云煙裊裊……在故鄉(xiāng)的逗留,給了詹兄充裕的時間搞自己喜愛的攝影創(chuàng)作。但是,他永遠忘不了五十年前離開父母時,奔赴祖國最北端漠河的惆悵;忘不了,剛剛參加工作的“毛小子”在最困難、無助時朋友們的幫助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漠河之行(1、2)”的開篇他用藏頭詩“魂牽夢繞”來形容自己駕車、奔赴黑龍江漠河、重溫50年前剛參加工作時的心情。</p><p class="ql-block">【魂】歸故鄉(xiāng)大林河,</p><p class="ql-block">【牽】手林中沿湖邊。</p><p class="ql-block">【夢】境鵲橋歸何處?</p><p class="ql-block">【繞】梁余音未曾斷!</p> <p class="ql-block"> 日記中他用詩一樣的詞語,來形容半個世紀前與父母、親人離別時的場面,非常感人。抄錄于此,再次欣賞:</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七十年代,您一定不會忘記,當年在浩瀚人海里與親友離別的場面,千言萬語嫌時短,淚灑站臺百米長,離開了媽媽的呵護,一身稚氣的青少年從此踏上了人生的漫漫旅途。</p><p class="ql-block">火車呀~火車,你慢些走,</p><p class="ql-block">讓我安慰一下年邁的父母,</p><p class="ql-block">再聽一聽父母的囑托,</p><p class="ql-block">離別的淚水止不住往下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火車呀~火車,你慢些走,</p><p class="ql-block">讓我再會一會那親密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知心的話兒說也說不夠;</p><p class="ql-block">火車呀~火車,你慢些走哇,</p><p class="ql-block">讓我再看看那將要分別的親人朋友;</p><p class="ql-block">火車一聲長鳴,</p><p class="ql-block">我們就這樣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誰不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好?雖然遠離了親人朋友,但家鄉(xiāng)的名字卻牢牢銘記在心上。古老又溫暖的家鄉(xiāng),什么時候才能再次回到你的身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二)舊地重游 感慨良多</b></p><p class="ql-block"> 閱讀過詹愛平的《漠河之行》一、二篇,不難看到,在他的記憶中,那些曾經過去的點點滴滴如同被珍藏的寶物,熠熠生輝。他始終懷念曾經和同事們在一起共同奮斗的日子,以及那些共同度過的快樂時光。即便時光荏苒,人事已非,但他的情感卻始終如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古蓮河大橋(日記)</b></p><p class="ql-block"> 到漠河市后,我迫不及待的想一覽漠河風貌,在沒見到王友大哥的間隙,我驅車來到曾經不知走過多少次的原古連河大橋,舊時的古連河大橋已不見蹤影,一座新的古連河大橋橫跨南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小樟松林(日記)</b></p><p class="ql-block"> 憑著原來的記憶,找到了漠河市西北方向的標志性地標【樟松林】, 夕日碗口粗十幾米高的小樟松林,經過五十年都已長成參天大樹了。一切都是變化的那么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美麗的沿湖城(日記)</b></p><p class="ql-block"> 夕日我們?yōu)闄C關食堂挑水做飯的小“水泡子“,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灣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鏡,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樟松林環(huán)繞其中,一切美不勝收,讓人仿佛走進畫卷之中。一座美麗“沿湖城”就坐落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 在充滿溫情和回憶的旅程中,在充滿情感和回憶的地方,詹愛平與朋友們共同度過了許多難忘的時光。他們回憶過去,暢談未來,感慨萬千。現(xiàn)代社會瞬息萬變、忙碌不堪,人們很容易忘記過去,但詹愛平卻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情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應該珍惜過去的點滴回憶,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在此應該向詹愛平致敬,感謝他帶給我們的感動和啟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三)自駕漠河 充滿艱辛</b></p><p class="ql-block"> 呼倫貝爾之行,除了要圓一個“呼倫貝爾題材”的攝影夢想,再就是回到漠河去看望50年前,曾經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朋友,那也是他“魂牽夢繞”、不可忘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內蒙古根河~滿歸(S204),滿歸~黑龍江漠河(S219)之間的路程以其崎嶇艱辛而著名。這段路程雖然不足四百公里,但是路況復雜。彎曲的山路、泥濘的土路、坑洼不平的碎石路貫穿全程。這些道路不僅陡峭,而且常常被山體滑坡所阻斷,需要小心翼翼地通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詹兄的真實記錄:</b></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4日9點三十分到達阿龍山塌方路段,這段塌方路段有7.6公里,半個路面被碎石覆蓋,山體陡峭,隨時都有可能有砂石滾輪,地質狀況很復雜,短時間內還不能修復道路,所以,每天封閉的時間都是在清理山上滾落的碎石,把一側車道清理出來,保證車輛能安全通行。當時有幾十輛來自全國各地的車受阻,有旅游大巴車,大部分是自駕游的車輛。</p> <p class="ql-block"> 由于近期雨水增多,導致S204線根河至滿歸公路K98+440-K101+160段(距阿龍山鎮(zhèn)8公里至12公里處)山體不穩(wěn)定,造成山體垮塌及較大程度的落石現(xiàn)象,給公路通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現(xiàn)對該段公路進行暫時封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ㄋ模┠右话鸦? 震驚國內外</b></p><p class="ql-block"> 閱讀詹兄《漠河之行》,使我有機會跟隨著他的鏡頭走進了漠河市【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36年前大興安嶺“血與火”的慘痛教訓,令人觸目驚心。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的西林吉、圖強、阿木爾、塔河4個林業(yè)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震驚國內外。經過幾萬軍民28個晝夜的奮力撲救,取得撲火勝利(百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次特大森林火災火場總面積為1.7萬平方千米(包括境外部分),境內森林受害面積101萬公頃,大火中喪生211人,燒傷266人,受災居民1萬多戶,災民5萬余人。漠河大火給國家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巨大破壞。這場大火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和啟示(百度)。</p> <p class="ql-block"> 詹兄參觀完 漠河市【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吹疆敃r漠河縣被燒、看到這么多人被烈火燒死的慘狀,他被震撼了!走出展覽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俗話說:水火不留情!這是生命換來的教訓!護林防火人人有責!不能是一句空話,火災不僅會燒毀人們的房屋和財產,還會奪走人們的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讓人們牢記這個教訓,防火的警鐘長鳴!愿死者安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后 記</b></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感嘆人生,不經意間,我們已經步入古稀之年。詹兄今年四月獨自一人,從江蘇江陰驅車幾千公里直奔家鄉(xiāng)~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七月又從根河驅車幾百公里,跨省界趕赴黑龍江漠河西林吉、古蓮區(qū)看望半個世紀前的同事、朋友,此舉實在令人佩服!詹兄</p> <p class="ql-block">不但要“舊地重游”還在“舊地租房”,居住月余,與同事、朋友頻繁接觸交流、暢談人生、攝影錄像、收集照片??梢砸姷谜残謱ξ髁旨⒐派弲^(qū)的人和事感情多么深厚!</p><p class="ql-block"> 攝影藝術對詹兄來說是:一種歇息,一種愉悅,一種至高的享用!愿詹兄保重身體,閑暇之余多拍大片、多寫回憶錄,為你的朋友們留下令人驚艷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