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是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禹劃九州,始有荊州”。翻開歷史長卷,每一卷都有荊州的傳奇故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劉表單騎取荊州、關公大意失荊州、劉備大智借荊州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我們自游行來到荊州這座千年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由水城、磚城、土城構成。鐵打荊州,易守難攻。</p> <p class="ql-block">荊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首先就是楚文化。這是位于荊州城小北門外5公里處的紀南城遺址。</p><p class="ql-block">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后有20代楚王在此建都411年。</p><p class="ql-block">根據(jù)考古學家們的實測,紀南城的宮殿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與北京故宮的占地面積相當。</p> <p class="ql-block">紀南城毀于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城。城墻周長15.5公里,至今有的地段高達6.7米,均為夯土筑成, 堅固牢實。紀南城內外的地上地下,都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近幾年來,已發(fā)掘了數(shù)以千計的文物,均為稀世珍品。因此,這里被考古界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35年,楚靈王“舉國營之”,修建了一座方圓40里的宏偉宮苑,以豪華富麗夸于諸侯,“臺高十丈,基廣十五丈”的章華臺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臺”。楚靈王日宴夜息于臺上,管弦之聲,晝夜不絕。因“靈王好細腰”,宮女登臺途中需休息三次,章華臺又被稱為“細腰宮”、“三休臺”。</p><p class="ql-block">章華臺后毀于秦軍統(tǒng)一中華的戰(zhàn)火,其遺址所在成為千古之謎。</p> <p class="ql-block">章華臺遺址有湖北潛江說,也有湖北荊州說,還有湖南說。</p><p class="ql-block">湖北荊州說,相傳章華寺是在章華臺的遺址上修建的,元代修建章華寺,清代又重修。</p> <p class="ql-block">寺中的樓閣庭院確實很氣派。</p> <p class="ql-block">寺院有全國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跡。章華寺內現(xiàn)存有一株春秋楚靈王時(公元前520年至420年)的梅樹,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古梅了</p> <p class="ql-block">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楚相爭,晉聯(lián)吳制楚,遂展開吳楚戰(zhàn)爭之局。而楚、越之間戰(zhàn)爭頻繁,是指楚、越兩國雖土地相連,但關系很差,兩國間的大戰(zhàn)就有三場。</p> <p class="ql-block">荊州博物館中展出的越王不光劍。</p> <p class="ql-block">越王州句劍。</p> <p class="ql-block">越王鹿郢劍。</p><p class="ql-block">在荊州望山一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現(xiàn)在省博物館收藏。</p> <p class="ql-block">這是吳王光戟。</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編鐘。</p> <p class="ql-block">荊州雖然是地級市,但卻有著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達18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500多件(套)。</p> <p class="ql-block">一個荊州半部三國史。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在荊州、周瑜火燒赤壁在荊州、曹操統(tǒng)一霸業(yè)止步于荊州、孫權分庭江南在荊州、關羽威震華夏在荊州、劉備夢想的起點在荊州、劉備夢想的終點也在荊州,沒有了荊州,三國故事何等失味。所以,荊州處處皆三國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荊州三義街是為了紀念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這段典故的開始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三義街北邸大北門,古名(拱極門),拱極門是當時荊州城北重要通道,直連荊襄古道而達帝都。當時名仕升遷,調職離荊,官員們都會來到此門折柳相送,顧此又稱之為柳門。南至荊州中路與路南文廟相接。整條街在晚清民國時期翻修,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荊州關公廟位于荊州古城老南門內,是關羽鎮(zhèn)守荊州府址所在地的一座廟宇。它是全國最早建立的關廟之一,與山西解州關帝廟、湖北當陽關陵、河南洛陽關林并成為中國四大關公紀念圣地。</p> <p class="ql-block">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p> <p class="ql-block">卸甲山則在荊州古城的西南、新南門東邊,緊靠城墻,傳說關羽打勝仗回來在此卸甲,并登臨此地,城內外樓臺市井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關羽祠的山門。</p> <p class="ql-block">荊州六朝34位皇帝在此建都,出過138個宰相。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明朝宰相張居正。</p> <p class="ql-block">張居正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萬歷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歷新政”。</p> <p class="ql-block">張居正自萬歷元年接掌首輔大臣后,強力推行改革政策,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zhèn)防務;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p> <p class="ql-block">張居正是萬歷皇帝的帝師。這是他編輯的《帝鑒圖說》,供當時年僅十歲的小皇帝——明神宗(萬歷皇帝)閱讀的教科書,由一個個小的故事構成,每個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圖。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圣哲芳規(guī)”講述了歷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之舉,下篇“狂愚覆轍”剖析了歷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禍。</p> <p class="ql-block">我也買了一本《帝鑒圖說》,在家閑時閱讀,可以說是獲益匪淺,對于現(xiàn)代的我們來說,仍然有很大的作用,以史為鑒。書中列舉53位帝王,117個歷史場景,篇幅短小,地道的經典處世智慧,窺見中國人的精神內核。</p> <p class="ql-block">結束了荊州之行,在回京途中,感覺此次旅游還欠缺一點什么。是的,荊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名氣那么大,卻沒有什么存在感。實際上,荊州的各項先天條件都很優(yōu)秀,無論知名度、旅游資源、人文底蘊都不錯,照理來說應該備受大家矚目才對,但卻沒有什么地方讓人們印象深刻。這恐怕就是湖北省旅游開發(fā)需要解決的問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