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原沈陽軍區(qū)后勤部二分部董鳳奎副政委和張博阿姨家里的客廳角落里常年放著一個鐵皮箱,上面有一把鎖,沒有看到過誰打開過,它靜靜地躺在那里.......</b></h1> <h1> <b>走近觀察,這是一個戰(zhàn)爭年代留下來的箱子,外面漆層已是斑駁脫落,仔細辨認,才能看出來早先的黑綠色。箱子底座結實,兩邊有孔,繩子從孔里穿出來,再兜底提上去,就可以掛在馬背上行軍了......</b></h1> <h1><b> 董耀東是這個家中唯一的孩子,1968年春天,他也走進部隊軍營,穿上了身綠軍裝.......</b></h1> <h1><b> 董耀東的血緣父親叫蔡正國(1909-1953),江西永新人,1929年參加革命,紅軍時代曾任三軍團排長、連長??箲?zhàn)初期,蔡伯伯任115師教導大隊三隊隊長。1937年10月后,擔任115師補充團參謀長、晉西支隊一團參謀長、115師教二旅四團團長、115師教二旅參謀長.......</b></h1> <h1><b> 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先后擔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四縱參謀長、11師師長、10師師長、四十軍副軍長。1950年10月入朝,任志愿軍四十軍副軍長、五十軍副軍長,1953年4月12日,在軍部組織作戰(zhàn)會議時,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新兵董耀東并不知曉這些......</b></h1> <h1> <b>1971年仲夏里的一天,小東父親老戰(zhàn)友鄧岳將軍(左,時任旅大警備區(qū)司令員)和趙國泰將軍(右,時任旅大警備區(qū)司令員副司令員)把他接到了大連黑石礁招待所會議室,告訴了他真正的身世。“小東,你不姓董,姓蔡,你父親的名字叫蔡正國,是在朝鮮戰(zhàn)場上犧牲的我軍最高指揮員.......”</b></h1> <h1><b> 得知真相后,董耀東驚訝了好一陣子,激動、悲傷、亢奮之后,競昏厥過去。第二天,他急匆匆趕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撲倒在父親的陵墓前,雙手發(fā)顫,撫摸墓碑,久久駐留......</b></h1> <h1><b> 在繼父董爸爸的一再要求下,董耀東改回了名字(蔡小東)。過了不久,他和妻子馬曉麗共同撰寫了一本書《閱讀父親》,書籍里記載了這個鐵皮箱的故事........</b></h1> <h1><b> 原來在小東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張媽媽主動打開了這個箱子,里面裝的全是血緣父親的遺物,滿滿整一箱......</b></h1> <h1><b> 里面有戰(zhàn)爭年代里,蔡伯伯使用過的兩個公文包、幾個筆記本........</b></h1> <h1><b> 還有擔任解放軍四十軍副軍長時使用的胸標,編號是1950年度佩用第004號........</b></h1> <h1><b> 鐵皮箱里年代最為久遠的一份文件是1934年4月,工農(nóng)紅軍公略步兵學校頒發(fā)的步字第406號畢業(yè)證書,蔡伯伯是這個學校的第一期步兵科學員......</b></h1> <h1> <b>鐵皮箱里找到了張當年第18集團軍第115師委任狀,狀上印到“任命蔡正國為第115師教導第二旅第四團上校團長”,簽發(fā)首長是陳光師長和羅榮桓政委,時間為民國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940年11月25日)。</b><b style="color:inherit;">委任狀大開張紙,質(zhì)地厚實,印刷精美。對于晉西支隊后代來說,這是張最為</b><b>珍貴的紅色文物啦!</b></h1> <h1><b> 公文包里裝有蔡伯伯自傳,紙上記載了他參加革命后經(jīng)歷。從1938年10月起,蔡伯伯擔任115師補充團參謀長、晉西支隊一團團長、115師教二旅四團團長,直到1941年9月 ,他轉(zhuǎn)任到教二旅三團團長新崗位為止。屈指算起來,他在補充團、晉西支隊、教二旅四團擔任領導職務整整三年時間...... </b></h1> <h1> <b>鐵皮箱里還裝有蔡伯伯筆記本,我把其中涉及“補充團、晉西支隊、老四團”的部分段落、文字摘錄出來,這畢竟是記錄這支英雄部隊成長史的“原始真跡”......</b></h1> <h1> <b>1939年12月,國民黨頑固派閻錫山在晉西永和、石樓地區(qū)進攻新軍決死隊二縱隊和115師晉西支隊,制造了國內(nèi)轟動的“十二月事變”.......</b></h1> <h1><b> 事變發(fā)生后,中央派出軍委參謀長滕代遠奔赴晉西北前線,統(tǒng)一指揮在晉的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和山西新軍,發(fā)起了臨縣戰(zhàn)役,徹底粉碎了頑軍進攻......</b></h1> <h1><b> 1940年初夏,“十二月事變”剛剛平息不久,晉西支隊在晉東南下良鎮(zhèn)召開了一次連以上干部會議。</b></h1> <h1> <b> 八路軍左權參謀長在這次會議上做了主題講話,這張截圖是該書中蔡伯伯記錄的講話內(nèi)容.......</b>.</h1> <h1><b> 左參謀長報告題目是“堅持敵后戰(zhàn)爭”,提出了目前戰(zhàn)局現(xiàn)狀是,“敵人不斷地掃蕩、圍攻,我們不斷地反掃蕩、反圍攻”;“今天,華北地區(qū)我們的武裝力量不少于過去任何一個階段部隊人數(shù),堅持華北戰(zhàn)爭的主要武裝是八路軍,且質(zhì)量上加強了”.......</b></h1> <h1><b> 左參謀長提出了晉西支隊今后的任務是:“1.鞏固根據(jù)地及縮小敵占區(qū),粉碎敵人的圍剿、掃蕩;2.大家必須從全局著眼,首先做到各個根據(jù)地之間的相互鏈接、鞏固;3.堅持相持階段的戰(zhàn)略方針,基本作戰(zhàn)方式是游擊戰(zhàn),但不能放棄有條件下的運動戰(zhàn);4、5、6、7、8......."</b></h1> <h1> <b>1941年,中國抗日戰(zhàn)場進入了相持階段,正面各個戰(zhàn)場上,日軍休戰(zhàn),對國民黨部隊采用了“誘降為主,進攻為輔”政策;對八路軍、新四軍則進行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四位一體的總體戰(zhàn),對各個抗日根據(jù)地進行大規(guī)模掃蕩、蠶食、清鄉(xiāng),實行“燒光、殺光、搶光”政策,黑云壓城........</b></h1> <h1> <b>毛主席及時提醒,“我們應該估計到最困難、最危險、最黑暗的可能性,并把這種情況當作一切布置的出發(fā)點?!?lt;/b></h1> <h1><b> 黨中央下決心,有進犯者必粉碎之,并從山東八路軍部隊中抽出七萬精兵,馳援新四軍,粉碎頑軍進攻。115師教五旅由魯南南下,支援新四軍。而把堅守郯馬地區(qū)(山東郯城縣及馬頭鎮(zhèn)靠近江蘇邳縣區(qū)域)任務交給了教二旅老四團........</b></h1> <h1> <b>這個時期,蔡正國、吳岱分別在四團團長和政委的崗位上.......</b></h1> <h1> <b>1941年元旦剛過,115師陳光代師長在費縣東北聶家莊師部向奉命趕來的老四團團長蔡正國介紹郯馬地區(qū)情況、布置任務........</b></h1> <h1><b> </b><b style="color:inherit;">照片截圖是蔡團長當時做的筆記,</b><b>陳光代師長首先強調(diào)了郯馬地區(qū)的重要性:1.該區(qū)是魯南根據(jù)地屏障,又是連接華中、華北、魯南根據(jù)地的樞紐,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2.郯馬地區(qū)屬于平原,地形平坦、開闊,有許多河流、森林,村莊稠密,人口較多;3.該區(qū)資源豐富,經(jīng)濟繁榮,是我根據(jù)地的重要財源</b>.<b style="color:inherit;">.....</b></h1> <h1><b> 陳光代師長交代的任務是:1.組織與參加軍委會,搞好與當?shù)攸h政組織關系;2.用較小戰(zhàn)斗勝利樹立威信;3.堅持各種形式斗爭,擴大、充實我軍力量;4、5、6、7、8、9......</b></h1> <h1><b> 四團遵照115師師首長的指示,要用首場戰(zhàn)斗勝利打開郯馬地區(qū)</b><b style="color: inherit;">局面。吳岱政委提出,先攻打重坊,從要害處入手,向薄弱處開刀。初期戰(zhàn)斗進行得很順利,很快就攻進了村子,殲滅了大部分敵人......</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可是戰(zhàn)斗還沒有完全結束,敵人援兵就到來了,第二天,郯城和馬頭的鬼子合兵一處,100多名鬼子和300多名偽軍在7輛坦克掩護下向重坊進攻,團領導立即組織反擊,打退了敵人進攻??墒牵瑪橙巳圆凰佬?,次日又糾集了臨沂、郯城、馬頭三地1000多名鬼子,帶上了四門九二步兵炮,再次來犯重坊。激戰(zhàn)了五、六個小時后,斃敵300多人,但我方也遭重創(chuàng),傷亡了近200人,還有三位營干部......</b></h1> <h1><b> 2月26日115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參謀長陳士榘聯(lián)名給蔡正國團長和吳岱政委寫信........</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信中首先說,“四團是在抗戰(zhàn)中生長和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新主力,由晉西北出發(fā),經(jīng)過三千多里的行軍,到達魯南,在每次戰(zhàn)斗中都表現(xiàn)了它的英勇戰(zhàn)績........”</b></p> <h1><b> 信中對老四團開赴郯馬地區(qū)后這段時間表現(xiàn)做了肯定,“岳家村、武安等戰(zhàn)斗獲得了圓滿勝利,鼓舞了費縣北部地區(qū)群眾的抗日熱情,四團南下郯馬后,一般地執(zhí)行了師部指示,收復了郯馬區(qū)域部分土地,打擊了頑固投降派,及時粉碎了敵人掃蕩,間接地支援了魯西、魯西南反掃蕩、反叛變斗爭.........</b><b style="color: inherit;">”</b></h1> <h1><b> 緊接著,信中話鋒一轉(zhuǎn),對四團領導提出嚴厲批評,“1.你們沒有很好了解和執(zhí)行師部給你們到郯馬地區(qū)布置的任務......</b><b style="color: inherit;">;2.某些戰(zhàn)斗不適合今天敵后游擊戰(zhàn)爭的基本原則.......;3.沒有把握好我軍主動參戰(zhàn)的指導方針........;4.某些軍政干部只顧個人勇敢......?!苯裉炜雌饋恚箲?zhàn)初期,115師領導對下屬部隊干部要求很嚴,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批評不留情面,一針見血。</b></h1> <h1><b> 信在最后署上了115師三位領導的名字,“陳光、羅榮桓、陳士榘?!?lt;/b></h1> <h1><b> 吳岱前輩在《春雨》這本書里也提起了這次戰(zhàn)斗。重坊戰(zhàn)斗結束后,蔡團長和吳政委曾當面向陳光代師長、羅榮桓政委匯報,羅政委說,“這次戰(zhàn)斗意義很大,但代價也不小,一次戰(zhàn)斗就減員那么多人,你們四團能打幾次這樣的仗?</b><b style="color:inherit;">”</b></h1> <h1><b> 蔡伯伯一直</b><b style="color: inherit;">把115師領導對四團在郯馬地區(qū)活動的指導意見保存在鐵皮箱里。五十年代初期,他在寫自傳時,回應了對領導當年</b><b style="color: inherit;">批評的認知?!翱箲?zhàn)初期,我的政治思想水平還是很低的.......,一切作戰(zhàn)工作只憑勇氣和熱情去干,講究方法和戰(zhàn)術是很少的。1941年在四團當團長時,在郯馬地區(qū)打的幾個仗有蠻干傾向,不講戰(zhàn)術,傷亡很大........</b><b style="color: inherit;">”</b></h1> <h1> <b>這是抗戰(zhàn)初期蔡伯伯穿著剛剛發(fā)下來的八路軍軍服照片,多么英武勃發(fā)!是啊,他犧牲多年后,在鐵皮箱里翻出來的文字材料使后代們更加了解、熟悉老一代</b><b style="color:inherit;">前輩們的無私品質(zhì)和勇敢精神。勇于擔責,勇于糾錯,勇于批評和自我批評,同樣是當年老四團官兵們屢打勝仗,英名留世的立足之本吧!</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