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毛佩令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1948年9月23日,這張出生證我已保存了75年了,但上面還可清楚地看到我出生在上海宏仁醫(yī)院。當時我家住在上海六合路161號,一家玻璃店的樓上,離蘇州河不遠。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從蘇州河北岸過河攻入市區(qū),戰(zhàn)爭很激烈,我媽媽抱著我在窗口時一顆流彈飛來從我耳邊擦過打到后面墻上,大家都說我的命大。5月27日上海解放了。</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我最早的照片了,大概1歲多吧,因弟弟還沒在照片上,可能還沒有出生。他51年出生,比我小三歲。照片兩邊坐的是爺爺奶奶。后面站的是爸爸媽媽。前面坐的是姐姐,哥哥。姐姐是老大,哥哥是老二,我是老三。</p> <p class="ql-block">我的祖輩是浙江寧波鄞縣的農民,是浙江鄞縣西鄉(xiāng)雷莊鄉(xiāng)毛家岙人。我的祖父毛宗復從小因家庭貧困跟人學做泥水匠,十幾歲父母去世就到上海來謀生,做了幾十年泥水匠,后來開了一家"水木作"承包修房,蓋房的營造業(yè)務,取名"復興民記營造廠“。但當時的舊中國物價飛漲,生意很不好做,隨時有賠本、破產的威脅。我家的生活也沒有保障,甚至有時要靠借錢來度日。</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外公外婆。外公孫梅堂浙江寧波北渡人,他的父親孫廷源1876年創(chuàng)立了美華利鐘表行。1904年因父年邁,外公從上海圣約翰大學輟學,接管父業(yè)。1907年在上海閘北天通庵建美華利制鐘廠,開創(chuàng)中國機械制鐘之先。1915年美華利時鐘獲美國巴拿馬世博會金獎。后在上海南京東路河南路口開設了亨達利鐘表行,在全國多個城市開設分行。外公被人們稱為"鐘表大王”。但1932年1月28日日寇對上海閘北進行了大轟炸,美華利時鐘廠被炸毀,外公的制鐘產業(yè)被日本侵略者徹底毀滅了,只剩下了亨達利鐘表行以維修鐘表維持著。解放后,公私合營,"亨達利鐘表公司"成為上海鐘表行業(yè)的名優(yōu)品牌一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父母毛鐵民和孫綿紳。父母都是上海著名的歌唱家,曾就讀于上海國立音專。父親在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任演出組組長,母親在上海樂團任女高音獨唱演員。</p> <p class="ql-block">這張有我弟弟了,他大概1歲多了,我4歲了,哥哥比我大一歲,5歲了,姐姐比我大二歲,6歲了。我們兄弟姐妹四人都齊了。以前拍照條件有限,能在公園里留下這幾張照片很珍貴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第一張個人照,小小年紀還很神氣吧!</p> <p class="ql-block">這是和姐姐的合影。我小時候長的不太好看,上海話叫“丑八怪”。</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我家搬進了上海南京西路788號62室(德義大樓)。因我媽媽在對面中國銀行教聲樂,他們告訴我媽媽德義大樓里許多銀行高級職員都跑了,大樓都空了,如果我媽媽想住他們可以租給我媽媽(當時大樓產權屬中國銀行),因此,我爸爸和媽媽挑選了一套大的三房一廳租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德義大樓建于1928年,底樓有宋慶齡親筆題名的“少年兒童書店",創(chuàng)建于1959年,2003年搬走了。</p> <p class="ql-block">我們樓下有上海有名的南京理發(fā)公司,還有光藝照相館。這張全家福就是在光藝照相館拍的。里面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姑、大姑父、二姑、二姑父。</p> <p class="ql-block">爸爸媽媽和我們四個孩子。</p> <p class="ql-block">我在南京西路第一小學的附屬幼兒園上學。中班后直接升了一年級。因為我9月23日生日,原來差了幾天正好擠出,可能小學一年級名額末滿,老師就讓我跳級進一年級了。</p> <p class="ql-block">南京西路第一小學在南京西路591弄,大弄堂進去左邊是我們學校,右邊是上海體育學院,里面有非??季康氖覂扔伪?,冬天有溫水,外面有很大的田徑運動場。我們小學就在這大操場舉辦全校運動會。據說這兒原來是外國人的俱樂部,現在已都被拆除了改建成廣電大廈。</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的校舍,一幢小洋房,低層原來是我們幼兒園,二層是我們上課的教室,我記得還在樓頂上的小擱樓里養(yǎng)蠶寶寶。除四害時還從小擱樓的窗口敲臉盆趕麻雀。</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的操場,靠墻邊有個大沙坑可以練跳遠。墻后這幢樓是公安局的宿舍,有一同學的家住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學校的對面是新成游泳池。我們學校有這樣的好條件因此就成為游泳重點學校。我從二年級就被選入游泳隊,一清早就去游泳,游完泳在游泳池一人一碗粥,二根羅卜干,喝完就往學校跑,一邊擰頭發(fā)上的水。上課了頭發(fā)還是濕的。冬天在體育學院的室內游泳池游,有溫水。教練還帶我們去江寧路的新成溜冰場溜冰,人溜的發(fā)熱了再跳到小新成游泳池去游泳。</p> <p class="ql-block">我還去很多游泳池參加游泳訓練。人民公園對面體委游泳池,青年會游泳池等等。暑假里我經常在新成游泳池當小教練,教廠里的女工們游泳。</p> <p class="ql-block">三年級時,靜安區(qū)成立了業(yè)余藝術學校,我又被挑選進舞蹈班。先學的民族舞,后來來了一位從英國學習過芭蕾的老師來教我們芭蕾基本功。學習芭蕾非常艱苦,老師也很嚴厲,稍有放松老師一巴掌就過來了。藝術學校辦在新閘路上的五四中學內,一星期二次課,我一放學就往新閘路趕。到校趕快把教室的課桌椅挪到邊上,椅背就是我們的把桿。然后撒水掃地,地是水泥地面,跟現在孩子們訓練的好條件:地板,把桿,沒法比。奶奶給我用布做了一雙練功鞋,但一做擦地動作,幾次就破了。爸爸下決心在南京路一家買舞蹈用品的店里給我買了一雙黑皮的練功鞋,很貴的。我怕磨壞它就用膠布把底包上,膠布磨破了再貼一層。這雙鞋一直沒舍得扔掉,保留至今。蘇聯(lián)大劇院芭蕾舞團來上海文化廣場演出,爸爸都讓我去看。我看過烏蘭諾娃的多場演出《天鵝湖》、《吉賽爾》、《神燈》等.都留下深刻印象,為我后來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組織排演芭蕾午劇"白毛女"打下了很好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小學畢業(yè)照。在小學里擔任班級中隊文藝委員,常常帶著同學們排節(jié)目,參加學校的各種文體活動。</p> <p class="ql-block">南西一小第三屆紅領巾代表大會。后排右邊第二人是我。</p> <p class="ql-block">小學畢業(yè)后曾與一些同學回學??赐蠋?。前面第一位就是我們敬愛的班主任趙薌老師。她是北方人,普通話講的特別好。所以我們班普通話都很標準。</p> <p class="ql-block">與小學的好朋友鮑玲珠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小學畢業(yè)了,我的成績手冊是全5分,我決定報考五年一貫制的全市重點中學"上海中學",班主任老師都有點擔心,我們小學還從沒有學生考過“上海中學",可是我很勇敢地一個人參加了上中的全市招生考試。真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結果還真讓我考上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學校南面的上中路上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正門對著的圓型花壇上原來有一高高的旗桿,上面飄揚著五星紅旗。</p> <p class="ql-block">龍門樓是上中主要的教學樓,是高中部。</p> <p class="ql-block">先棉堂是我們初中部的教學樓,我在這兒度過了三年學習生活。</p> <p class="ql-block">初一的班主任是華荍老師,她象媽媽一樣關心愛護我們。記得我剛進校時不適應學校的伙食,經常胃病,老師就把自已的熱水袋給我捂在胃部減少痛疼。</p> <p class="ql-block">這幢小紅樓原是我們的圖書館,我經常在這里看書和復習功課。</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在佘山頂上拍的。左上方高個子的男老師是我們初二時的班主任任方根老師。我在右邊第二排第二個。這是三年里唯一一次外出秋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得那天天還下起了蒙蒙細雨,為了趕上隊伍,我們從后山直接跑下去,沒有去走樓梯,膽子還夠大的!</p> <p class="ql-block">初中時擔任少先隊文藝委員,學校午蹈隊隊長,帶領同學們排節(jié)目,組織六一營火晚會,教全校跳集體舞。這張照片第一排右邊第三人是我。</p> <p class="ql-block">這是初二時在先棉堂門前我班一起離隊的班級同學合影。我在第二排左邊第一個。</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我們班的畢業(yè)照。我在第一排右邊第三個。中間一排有我們的校長,教導主任和各位老師。第二排左邊第一人是我們初三班主任吳小仲老師。</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中學讀書是要住校的,一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有時為了復習迎考二,三個星期才回家。爸爸媽媽帶我去復興公園玩,留下了幾張珍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1年我參加了“黨的光輝照我心”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紅歌禮贊"的演出,又回到了離別已久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多么熟悉的禮堂,多么熟悉的舞臺,現在改造的多么漂亮了。在這個舞臺上我演出過小午劇"一件好事“.歌舞劇“劉三姐"、雕塑劇“劉胡蘭”、話劇“雷鋒“還有舞蹈“鮮花舞"、“珊瑚舞"、“游擊隊之歌“……</p> <p class="ql-block">在大禮堂門前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在葉克平校長雕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演出結束去參觀一下校園。</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剛進學校時住的第三宿舍。池塘還在,但小樓已拆了蓋了新的學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初二,初三時住的第一宿舍,是女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后面是第二宿舍是男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的食堂。61年正當自然災害困難時期,食物非常匱乏,我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學習又非常緊張。爸爸想法給我買了補腦汁,又把家里的糕餅卷都買了硬硬的糕餅,晚上九點多夜自習結束后啃一塊糕填填肚子,否則要餓得睡不著了。</p> <p class="ql-block">食堂前的一大片杉樹林己長的好高了,那時都是我們學生們自己種的。</p> <p class="ql-block">演出結束,合唱團的隊員興奮地在美麗的校園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班級同學難得一次聚會的合影。第一排左邊第二人,在我的旁邊的就是革命烈士王孝和的女兒王佩民。</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15日在浦東模范中學東校同學們?yōu)榘嘀魅螀切≈倮蠋煈c祝生日。吳老師是全國優(yōu)秀教師,退休后還在浦東創(chuàng)辦模范中學。</p> <p class="ql-block">我們都老了,吳小仲老師一點不顯老。坐在中間跟我們仿佛是同學。</p> <p class="ql-block">好朋友張國軒現住在蘇州,邀請我們去玩,同學們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初三時五年一貫制學校又改回去了。我進入上海七一中學讀高中。</p> <p class="ql-block">進入七一中學我擔任了學生會文藝委員,成立了七一中學文藝宣傳隊,任宣傳隊隊長,光榮加入了共青團。宣傳隊學習烏蘭牧騎宣傳隊的經驗,自編自演了許多反映學校生活的小節(jié)目。我還指揮了《祖國頌》大合唱的演出,獲學校一等獎。</p> <p class="ql-block">學校的小樓。</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六年五月文化大革命運動在全國掀起,我正在讀高二,學校停課了。文革初期社會上很亂,打砸搶,抄家,批斗老師,我們感到很迷茫。又因出身問題,我也不能參加紅衛(wèi)兵。因此,我和</p><p class="ql-block">班級中另外六位同學一起組織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行步行串聯(lián),準備走紅軍走過的路,上井崗山,到延安,去了解社會,了解文化大革命。從1966年11月23日上海出發(fā)至1967年2月中央通知停止串聯(lián),復課鬧革命止我們三個月行走了3千多公里。一路上到部隊、學校、農村,走到那里都積極宣傳毛澤東思想。響應“抓革命促生產"的號召到水利工地參加勞動,到安源煤礦下礦井與礦工一起鏟媒。上井崗山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三個月的長征串聯(lián),磨練了意志,培養(yǎng)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這張是在安源煤礦拍的集體照,是在長征途中唯一留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長征隊的同學們再聚首。前排:彭瑞中、林靜雯、姚建平、徐元尊、王啟元。后排:我和王圣思。</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送我校同學參軍大合影。其中第一排右邊第四人是我班同學毛節(jié)裕。</p> <p class="ql-block">我班部分同學合影。因文革期間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還未恢復,我們也沒有留下一張畢業(yè)照。</p>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24日班級同學籌備"畢業(yè)五十年,七秩再聚首"活動,赴七一中學母校在原班級教室門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28日七一中學高二(1)班的老同學在市政協(xié)委員活動中心為班主任馬貝章老師慶生和舉行“畢業(yè)五十年,七秩再聚首”活動。</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9日為歡迎吳沈汞同學從美國回來探親,班級同學一起在市政協(xié)委員活動中心聚會。</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停課期間參加了工總司下屬的一個小分隊,排演了歌舞劇“印度春雷"演出了很多場,甚至登上了上海文化廣場的大舞臺。</p> <p class="ql-block">結交了幾位小分隊的好朋友:劉恬、凌露珊、鄭敏華、沈敏華、朱光榮、莊偉壯。</p> <p class="ql-block">小分隊還到外地去演出。</p> <p class="ql-block">沈敏華從北京來,聚會。</p> <p class="ql-block">莊偉壯從昆明來,聚會。</p> <p class="ql-block">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含辛茹苦把我們4個兄弟姐妹撫養(yǎng)長大。</p> <p class="ql-block">我最最敬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在天堂好嗎?我想念你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