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才子—袁枚,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盡管袁枚家境貧寒,但是為了光宗耀祖,解決全家人的溫飽問題。他下定決心參加科舉考試,改變命運。<br> 天資聰穎的他十二歲就考中秀才,二十三歲考中舉人。由于他為人善良厚道,斷案敏捷公正,老百姓非常愛戴他??伤谑聵I(yè)蒸蒸日上的時候,提出辭職,因為他早已厭倦了多如牛毛的清規(guī)戒律,以及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日子。然后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個人都向往的目標:實現(xiàn)時間,思想以及財務(wù)的自由。慶幸地是他在做官的時候花了三百兩銀子買了一處敗落的園子,后來修葺后取名“隨園”。就這樣通過經(jīng)營這個園子,人生三大自由他竟然都實現(xiàn)了。而《苔》就是袁枚人生寫照的小詩。<br>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蘚終日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根本不可能照到陽光,可是,難道因為沒有陽光就要自暴自棄嗎?不!就算沒有陽光也要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綠色!那么,這充滿青春朝氣的綠色從何而來?從不尋找,從不依靠,恰恰就是自己!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br>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碧ㄈ绱嗣煨?,它的心中卻藏著一個大大的夢想:它也要像牡丹那樣開花!那為什么是牡丹?為什么不是散發(fā)清幽香氣的蘭花,或者傲立寒冬的蠟梅?因為,牡丹是花中之王。所以,小小的一個“也”字,表面怯怯,實則表現(xiàn)了大大的野心。<br> 此詩歌頌了苔蘚雖生活在陰暗潮濕之處,卻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會因為環(huán)境惡劣而喪失生發(fā)的勇氣。全詩把苔蘚人格化,把詩人的感受、情緒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橫生,意蘊明徹而深邃,簡約疏朗中具有濃重的哲理意味。<br><div> 袁枚的成功,與他的自信,睿智,機遇,缺一是不可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