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簡稱“寧”,是中國江蘇省的省會城市,位于長江下游、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南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近2500年前的東周時期。作為六朝古都,南京曾是多個朝代的首都,包括東晉、宋朝、南朝梁、陳、南唐和明朝。這些朝代的繁榮和衰落,留下了許多宏偉的建筑和歷史遺跡,成為南京的重要景點。</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友們從山東、河南、江蘇來到南京歡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王德家指導(dǎo)員致詞祝賀戰(zhàn)友們歡聚南京城</p> <p class="ql-block">葉開明戰(zhàn)友因身體原因還在康復(fù)醫(yī)院進行康復(fù)治療,聽到老戰(zhàn)友們來到南京,在女兒的陪同下,堅持來到現(xiàn)場和戰(zhàn)友們見面,共敘戰(zhàn)友情。</p> <p class="ql-block">李振民戰(zhàn)友因身體原因走路不太方便,交流講話不流利,但還是在老伴和女兒的陪同下來到南京和戰(zhàn)友們相聚,共敘戰(zhàn)友情。</p> <p class="ql-block">二十五團通訊連的戰(zhàn)友們</p> <p class="ql-block">當年大欽沙家浜劇組的沙奶奶扮演者張抗美和原大欽通訊連的畢淑英來到南京和戰(zhàn)友們相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中山陵路1號,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最重要的紀念建筑之一。中山陵的建造始于1926年,歷時近20年,于1961年建成并對外開放。中山陵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最重要的紀念建筑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孫中山先生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出發(fā)去中山陵</p> <p class="ql-block">肖克戰(zhàn)友熱情款待部分南京行的老戰(zhàn)友</p> <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tǒng)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筑遺存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南京總統(tǒng)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里發(fā)生,與這里密切相關(guān),許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p><p class="ql-block">南京總統(tǒng)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明初的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代被辟為江寧織造署、兩江總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為行宮;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在此興建規(guī)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辟為大總統(tǒng)府,后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tǒng)府。</p> <p class="ql-block">牛首山,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由牛首山、祖堂山、將軍山、東天幕嶺、西天幕嶺、隱龍山等諸多大小山組成。牛首山屬于寧鎮(zhèn)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東西雙峰對峙形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p><p class="ql-block">牛首山,是中國佛教名山,文化底蘊深厚,是佛教牛頭禪宗的開教處和發(fā)祥地。山周圍有感應(yīng)泉、虎跑泉、白龜池、兜率巖、文殊洞、辟支洞、含虛閣、地涌泉、飲馬池等自然景觀,及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和抗金故壘等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南京玄武門是南京明城墻的后開城門,位于神策門和解放門、太平門之間,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玄武門開辟于1908年,原名豐潤門,后改為玄武門。1928年,國民政府將豐潤門更名為玄武門。玄武門是玄武湖公園的西門,也是近代歷史意義上的公園的標志。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當時為了方便中外來賓游覽玄武湖,決定在城墻上開辟城門。玄武門的改名和拓建,對于玄武湖的發(fā)展和公園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第二天就又要分別了,戰(zhàn)友們聚在一起告別宴。</p> <p class="ql-block">巜南京聚會有感》</p><p class="ql-block">2023年長島戰(zhàn)友在南京的聚會圓滿結(jié)束,在此衷心感謝籌備組戰(zhàn)友的精心策劃和辛勤工作,真誠感謝以班風(fēng)才老班長以及他夫人為核心的南京戰(zhàn)友的全面努力和細致安排,讓與會的戰(zhàn)友們倍感溫心舒心放心。</p><p class="ql-block">這次南京之行,是被新冠肺炎遲置4年多后的一次來之不易的聚會。遭受疫情冼劫后的戰(zhàn)友們身體是否安康,精氣神是否還依然充足如故,是我們再次相聚的最大內(nèi)生動力。王德加指導(dǎo)員身體欠佳,走路困難,一人行動不便,他的女兒和外孫女親自出動作陪;李振民身有疾患,語言交流困難,他的老伴和女兒、外孫爺孫三代齊上陣,一起努力促成了振民戰(zhàn)友的南京之行。聚會中老戰(zhàn)友們每一次明亮眼神的傳遞交流,真誠激動有力的發(fā)言,無不表現(xiàn)出對戰(zhàn)友們的深情厚誼。</p><p class="ql-block">是啊,人生苦短,能讓自己印象深刻終身不忘的入世初端,每一個人只有一次,真象初戀一樣寶貴。時光荏苒,當初的命運把我們這些熱血青年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海防前線,在波濤兇湧的大海上同呼吸共命運。</p><p class="ql-block">時間一晃50多年過去了,當時的熱血青春已熬成了臏毛衰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戰(zhàn)友們的每一次相聚,都是對那個年代生機勃勃充滿理想的自己的致敬!與戰(zhàn)友相聚,就是與青春時的自己相遇,雖然我們?nèi)蓊佉牙?,但相聚又讓我們變得年青,變得生機勃發(fā)。</p><p class="ql-block">別了南京,別了戰(zhàn)友兄弟。今天的別,是為了以后的聚積累能量,期待以后再見面。</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祝平安健康!</p><p class="ql-block">范培慶</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