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禮佛、讀史,游山西

lmm

全國的省份只有山西省我沒去過,這成了先生策劃這次陜西山西行不是光為他的理由之一。<div>山西,簡稱“晉”,為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境內(nèi)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國的70%以上。五千年歷史看山西,這才是讓喜歡歷史的先生來山西旅游的理由。</div><div>山西省會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稱晉陽,簡稱并(州)。秦漢魏晉南北朝,太原都是北方的重鎮(zhèn)之一,戰(zhàn)略地位非常高。<br></div> 高鐵到達太原,打的到市中心的并州飯店。這是會議型三星級酒店,位于市中心五一廣場西南側、交通便利,觀光、購物往來皆宜。大堂花團錦簇,服務溫暖。太原正在修建地鐵,市中心的主要干道到處被圍擋擋住,不是很方便游玩,下午就在附近商業(yè)街、公園走走,休息半天。 第二天先生訂了五臺山一日游,沒想到竟然前后八九輛紅色旅游大巴車都是去五臺山的。聽導游說逢年過節(jié)經(jīng)常堵成長龍。很火的旅游線哦,導游說很多是回頭客,去五臺山求佛祈愿。五臺山一日游有不同價格的線路,我們選擇了一個貴一點的線路。依次參觀了五爺廟(萬佛閣)、塔院寺,羅睺寺、菩薩頂、殊像寺、龍泉寺。<div>導游小馬是一個很專業(yè)的導游,從事這項工作十余年,通過他的講解讓我們對佛教有了更多了解。<br></div><div>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臺山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寺院林立,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這里也是黃廟(藏傳)、青廟(漢傳)共存的道場,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五臺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 。五座山峰環(huán)抱整片區(qū)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導游小馬用手掌形象地對五臺山的地形作了精辟描述。他將手掌微窩,五指與掌心相垂,五指代表五臺,掌心則是我們今天要去的五臺懷抱的核心區(qū)域——臺懷地區(qū)。全部走完五峰上百個寺廟要一個月吧,我們一天的行程只去有代表性的幾個寺廟。他還告訴我們今天人不用爬山車爬山,導游這番話讓我松了一口氣。</div><div>五臺山燒香拜佛,請愿還愿的方式也在改革,為解決五臺山寺廟貧富不均,讓所有寺廟都能香火不斷,也為山中防火環(huán)保,只有一處官方點售賣香燭,哈達。只在一處象征性的點燃幾根香,絕大部分交給寺院回收,導游說你請的香火別人點燃,就延續(xù)了你的香火,代你燒香積德。說得似乎都在理上。<br></div> 在統(tǒng)一請香的善福園請完香之后,第一站就奔五爺廟。五爺是東海龍王的五太子,法號為“廣濟龍王菩薩”。五臺山現(xiàn)存的寺廟一共有124座,其中寺有123座,廟1座,五爺廟就是唯一的一座廟,但他是五臺山上香火最旺,祈愿最靈的廟。我們也請了香祈愿,導游讓我們把一半的香都供奉如此,告訴我們?nèi)绾味Y佛,講出自己的心愿??晌矣洸蛔∷且?guī)范的說法,就按自己的說了,我想菩薩會懂的。 五爺廟許愿敬香禮畢去塔院寺,塔院寺就在五爺廟的旁邊,以五臺山的標志大白塔而得名。這座大白塔高達75.3米,周圍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歷代屢經(jīng)修造,明代又重建。據(jù)記載,大白塔內(nèi)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臺山首先都要朝拜這一圣跡。我們誠心誠意地邊轉經(jīng)筒邊轉塔一周。 塔院寺里的大藏經(jīng)閣 塔院寺之后去羅睺寺,這是導游推薦我們唯一燃香敬拜的寺廟。羅睺寺,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據(jù)佛教經(jīng)典記載,釋迦牟尼之子名“羅睺羅”,他十五歲隨佛出家當沙彌。傳說他曾在羅寺所在地顯圣,并留下足跡。因此,羅睺寺即是祀奉羅睺羅的寺廟,也是朝山佛教徒必定要參詣的地方。 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早上等車時下了一會兒雨,一路上雨停了,還在慶幸運氣好,到羅睺寺居然下起大雨來,心想這是菩薩在考驗我們的誠心吧。寺廟屋檐下躲雨,干女兒發(fā)微信來要供燈,在躲雨間隙時間卻又做了一樁善事,這便是佛緣吧。 供燈房。住持告訴我們常常念誦文殊心咒:嗡阿惹巴咂納諦,可以增長福德、智慧,還可增強記憶力。呵呵,念念看能否念順溜? 菩薩頂是滿族語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菩薩頂位于顯通寺后的靈鷲峰上,寺廟整體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滴趸实巯群蟮狡兴_項朝拜了五次,乾隆皇帝朝拜了六次。<br><div>寺前一百零八級石階,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書“靈峰勝景”四個大字。沿一百零八級石階登高,按照佛家的說法,就把人間的一百零八種煩惱踩在腳下了。我們走車道從后面進入,因而沒有去登這108級臺階了。(這是在五爺廟前長焦相機拍攝)</div> 菩薩頂山門外牌樓上的“靈峰勝境”,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 在菩薩頂遠觀白塔 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臺圣境”,也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 寺廟周圍的佛塔和龍柱 <div>殊像寺也是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因寺內(nèi)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div><br></div></div> 寺內(nèi)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閣(大殿),現(xiàn)存殿宇為明弘治二年(1489)由鐵林果禪師主持修建的。殿內(nèi)正中佛臺上供奉的文殊騎獅塑像,高近十米,是五臺山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div>殊像寺出來驅(qū)車去吃簡單團餐,疫情期間,我們自帶干糧更為安全。天放晴了,山中空氣格外清新。</div> 龍泉寺,是我們五臺山最后的一個景點。導游告訴我們就是爬上山去舀點龍泉水,我最怵爬山,沒有上去,先生一人上去看看,寺廟外在維修,不怕困難的先生還是看見了很美的寺廟。 漢白玉的石牌坊,被譽為龍泉寺一絕。從基石到瓦頂,都精雕細刻而成。上面雕琢著端莊的佛像,石柱上盤著刻工精美的蛟龍,還有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等。廟里的和尚還很友好的幫他拍照留念。真的很美! 石牌樓往下接一百零八級臺階,階梯盡頭是牌樓,牌樓融入了藍天。 回來是已是燈火初上,晚霞滿天。 次日我們在飯店對面的公交車站乘804路公交車80分鐘到晉祠。來到太原接車的的士司機就說,坐公交去晉祠,老人免門票可省下錢,請個導游,看古跡,三分看七分聽哦。有道理,進門就花80元請了一位導游。 <p class="ql-block">在公交上疑惑半天,晉祠公園是不是就是晉祠,原來晉祠公園是新建的,而真正的晉祠藏在晉祠公園的最深處。走過超大的晉祠公園,才到達晉祠,現(xiàn)稱晉祠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晉祠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國內(nèi)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筑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p><p class="ql-block">晉祠三絕:侍女像、周柏、難老泉;三寶:圣母殿、魚沼飛梁、獻殿;三匾:水鏡臺、對越、難老。在導游的領引下,一一看來。</p> 晉祠公園也挺不錯,新建建筑也都散發(fā)著歷史的氣息。 晉祠公園里最為著名的就是這組雕塑,這組群雕反映了唐王李世民進軍太原以及和晉祠的一段淵源。 水鏡臺水鏡臺造型雄奇,雕刻精巧,集樓、臺、殿、閣為一體。是現(xiàn)存較大的明清戲臺。分前后兩部,從建筑形制來看,后臺為明代建造;水鏡臺上部所懸匾額“三晉名泉”,是清康熙武舉楊廷翰所書,書體清秀,筆力遒勁。 前后臺之間設上下場門,中以木板隔開,清代補建的卷棚上懸正額“水鏡臺”,是清乾隆翰林、名書法家、晉祠人楊二酉所題,以秀麗著稱,被譽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楊二酉是楊廷翰之侄,伯父與侄兒,一武一文,各題名匾,一前一后,同懸于水鏡臺上,為這座戲臺增色許多。 金人臺共有四尊鐵人,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 <br>西南隅的這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 <br>周柏唐槐,二者都是晉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種植的柏樹,位于圣母殿北側,周柏樹身向前傾斜與地面成45度的斜角,偎倚在撐天的槐樹上,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是晉祠古樹中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樹綠蔭濃。 對越坊在晉祠景區(qū)中軸線上的金人臺西,建于萬歷四年(1576年),造型優(yōu)美,結構壯麗。此匾由明代書法家高應元所題,“對越”二字出自《詩經(jīng)》:“對越在天”的詩句,“對”是報答,“越”是顯揚,意思是報答、顯揚周文王的功德。 <br><br> 獻殿為金代建筑,是祭祀時陳列供品的場所。獻殿建筑結構簡單,不弱不費,是我國唯一的殿和亭結合的建筑,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之一。 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在圣母殿與獻殿之間,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古人以圓者為池,方者為沼。此為方形池,故稱“魚沼”。在這方形的魚沼上,架起了一個十字形的橋。橋面東西寬闊,而南北猶如鳥之兩翼,與圣母殿脊相呼應,翩翩欲飛,故稱飛梁。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亦為古代橋梁建筑中的孤例。<div><br></div> 圣母殿創(chuàng)建于宋天圣年間(1023年—1032年)。圣母傳為叔虞之母邑姜。 圣母殿前檐柱木雕盤龍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木雕盤龍柱。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鱗甲須髯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br><br> 圣母殿雕塑:圣母殿的中央是“邑姜”像,左右兩廡有40多位侍者。在圣母殿內(nèi)尚存的43尊彩繪塑像中,除圣母像兩側的小像是后來增補的外,其余都是宋初原塑。圣母殿內(nèi)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國宋代宮廷人物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塑像寫實傳神,清秀典雅,是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珍品。<br><br> 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北齊時有人據(jù)《詩經(jīng)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泉上有亭,“難老”的匾為傅山先生所寫,字跡蒼勁有力又揮灑俊逸,堪稱一絕?!半y老”語出《詩經(jīng)》:“永錫難老”句,意為晉祠之水水流不竭,永遠年輕。<br><br> 晉祠的泉、殿、樹確實構成了三絕。難老泉水清澈清涼,在難老泉下洗洗手,或許能洗去晦氣,帶來好運哦。<br><br> 晉溪書院人稱“王家祠堂”,主體建筑為“子喬祠”。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晉,乃周靈王太子。本姓姬,名晉,字子喬,也稱王子晉,王子喬。恭喜我家王先生找到自己的祖先啦。恭恭敬敬三鞠躬。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海外王氏聯(lián)誼后援會,泰國王氏宗親總會及社會各界的大力資助下,在王子喬的后裔王瓊的晉溪書院,辟建了子喬祠,作為太原王氏朝宗謁祖的殿堂。 古老的晉祠所蘊涵的內(nèi)容太豐富,太多的歷史典故,不愧是我國歷史傳承中一顆璀璨明珠。<div><br></div>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大同在南北朝北魏(386年至534年)時稱為平城,北魏在平城定都近百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決定漢化,將國都從平城遷至中原的文化中心洛陽。 坐高鐵到達大同。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入住古城對面的華貿(mào)大酒店,窗口看見古城城墻。 20年前先生來過大同,印象最深的就是漫天黑塵飛舞,一眼看出大同煤都的風范。而今天一出車站,藍天白云,空氣清新,曾經(jīng)的印象幾近天壤?!睕]有耿市長,就沒有大同的今天,大同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2008年上任的耿彥波市長“,的士司機和后來遇到的導游和居民口徑驚人的一致。任期不到一屆的耿市長,能得到普通百姓的交口稱贊,感恩,實屬難得,引發(fā)我們對耿市長的好奇。先生上網(wǎng)查閱了耿市長的信息,是一位有爭議的市長。我認為耿市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膽識,有擔當,我敬佩!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zhèn)”之稱。大同古城始建于宋朝,明朝時又對其重新修建。但幾百年過去了,這座古城歷經(jīng)了歲月的侵蝕,戰(zhàn)火的摧殘,已經(jīng)破敗不堪,古城及內(nèi)部文物不斷遭到人為破壞,也有許多人為無人居住,年久失修而倒塌。耿彥波復建大同,給予大同古城新的生命。我贊同這個觀點:復建爭議雖多,但總比抱殘守缺從根上徹底爛掉強。 華嚴寺,占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2008年,大同市啟動名城復興工程,投巨資對華嚴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恢復了遼金時期大華嚴寺的鼎盛格局。<div>上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地藏閣及兩廂廊廡,布局嚴整,高低錯落。</div> 古香古色的大雄寶殿 攜手同行。登山爬樓,先生必牽手扶助,留影存念。 華嚴寶塔是根據(jù)《遼史·地理志》上的記載恢復建造的。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宮,采用100噸純銅打造而成,內(nèi)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輝煌。我只參觀了地宮,先生還登上了塔最高層。 這座天下第一的九龍壁,是明朝代王的影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建筑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龍壁。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面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均勻協(xié)調(diào)地分布著9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 古城街景,天宮閣 鐘樓 四牌樓位于舊城中心,由四個相連的牌坊組成的建筑。四個牌坊分別面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坊額上有清代大同書法家王德馨書寫的街名:“和陽街”、“清遠街”、“武定街”、“永泰街”。 呵呵,山西的俗文化景觀。 戲臺正在正兒八經(jīng)的上演著晉劇折子戲,下面坐著很多自帶馬扎的本地戲迷在認真觀看。 晚上登上城墻拍夜景。風大,八爪魚腳架太軟,沒法拍,草草了事。 大同的第二天,恒山、懸空寺一日游。早上6點半出發(fā),9點差一刻鐘就到了懸空寺。有些意外的是,下車之后盡是租大衣,賣沖鋒衣的,感覺真的很冷,趕緊買了一對加絨護膝,還真起了作用。<div>懸空寺,位于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div><div>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說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導游告訴我們,那“壯”字上多了一“點”,意思是懸空寺太壯觀了,比壯觀還要多一點。</div> 放眼遠望,寺廟猶如鑲嵌于懸崖絕壁之上,古老滄桑,韻味悠長。 懸空寺全寺為木質(zhì)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 殿樓曲折回環(huán),小巧玲瓏,層次多變,布局緊湊。 建筑構造獨具風格,形式豐富多彩,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div>懸空寺的選址之險,建筑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nèi)涵,堪稱世界一絕,懸空寺也是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br><div><br></div></div> 懸空寺旁邊遠遠拍到的竟然是恒山十八景之二的“云閣虹橋”。 恒山,含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廣義的恒山,或稱恒山山脈,是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部、河北省張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間一系列山峰的總稱,俠義的恒山,即所謂“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就是我們今天去的恒山。 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纜車上山到達天峰嶺魁星閣后還得爬山才到最高峰,望而卻步。跟著導游,沿著主峰南面的山腰,一路觀景,一路聽她的講解。帶著長焦相機,拍著遠處懸崖峭壁上的景觀,連連稱奇。 白云靈穴出云洞,即恒山十八景中的“石洞流云”,位于紫芝峪東崖上。據(jù)說當日朗天晴時,洞口一片寂靜,但是山雨來臨前,洞內(nèi)吐出團團白霧,霎時漫山云霧繚繞,煙嵐飄渺。 恒山十八景之一的飛石窟就位于一處因垂直崩塌而造成的凹壁中,窟前有“云中勝跡”和“一德峰”的石刻大字。據(jù)說是恒山靈石飛去后形成的空窟,故名“飛石窟”。飛石窟內(nèi)東巖龕下建有北岳寢宮和后土夫人廟,南巖龕內(nèi)建有二層梳妝樓等,為北魏時期建筑。沒開放,只可遠觀,不能走近。 遠遠望去,松屏柏障后的懸崖壁中間有一小道觀,一兩幢三層朱欄碧瓦的連體樓閣負崖危棲,峭立于崖壁凹陷處,其凌空之高度和險絕之驚悚更勝山下懸空寺。驚嘆于古人想象力,也想不通工匠們?nèi)绾螌⒌烙^建在這樣偏遠且陡峭的山上。這個景點沒有開放或開發(fā),也沒有任何游客能夠造訪此地。 懸崖峭壁上松樹林立 起伏的山巒和恒山水庫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國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們風雨蒼桑的足跡。恒山漢代建廟,到清初僅主峰周邊就建有各種寺廟六十余處,并形成蔚為壯觀龐大的古建筑群和濃郁的道教文化氛圍。會仙府內(nèi)建筑群從左到右依次為會仙府、玉皇閣和御碑亭。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恒山修煉、使恒山道教道場香火名揚天下。 努力一口氣爬103級臺階到達恒宗殿,恒宗殿是北岳恒山的主廟,又名貞元殿、元靈宮,又稱朝殿,是北岳大帝的供所。奇怪的是恒山里所有的景點都關著門,沒有香火沒有道士,玉皇大帝的塑像都缺胳膊少腿,一幅衰敗的景象。 北岳恒山入口處的牌坊。恒山?jīng)]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美,嵩山的少林,在五岳中顯得冷落,衰敗,但它依然有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方來客。 <div>云崗石窟是我們到大同游覽的主要目的之一。本來可以昨天參團一日游,參觀大同云岡石窟的,先生覺得自己去看會更充實,便留了一天時間單獨游覽。交通很便利,在酒店附近不遠的322醫(yī)院公交站乘旅游603快線,7站路半小時就到達云岡石窟景區(qū)。</div>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北魏初期開鑿,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龍門石窟就是北魏遷都到洛陽后才建筑的。)以建筑規(guī)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 <div>大門口樹立著曇曜塑像。曇曜,北魏高僧。舉世聞名的云岡石窟,最初開鑿的推動、組織、經(jīng)營者,就是北魏復興佛教的名僧曇曜。</div> 佛光大道,十三對“騎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佛光大道兩側。查閱資料得知:云岡旅游區(qū)管理委員會按照大同市政府提出的“全方位精心打造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云岡石窟旅游大景區(qū)”的工作目標,利用3年時間,擴建了的云岡景區(qū),參觀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近10倍,景區(qū)內(nèi)集皇家石窟寺、皇家園林、古建筑群于一體,充分體現(xiàn)云岡石窟雄偉壯觀、撼人心肺的文化張力。 穿越七孔橋,就是靈巖寺。 云岡石窟依武州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qū),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還有許多小型洞窟。共計1100多龕,大小造像51000多軀,所以云集一處像蜂窩一樣排列非常壯觀。石窟的編號是從東往西依次編制的,而不是按時間編次。位于中部、編號16-20的石窟是最早期開鑿的,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曇曜五窟”。 中期石窟:是云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第5、6窟,以及“五華洞”(9-13窟)。<br>5、6窟的洞窟前檐,被稱為窟檐建筑,也稱窟前建筑。 五華洞,即中部9窟—13窟這五個石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繪,彩繪后的五個洞窟異常華麗,五彩斑斕,因此稱為“五華洞”。為防止風化,同時不損害佛像,近幾年對五華洞進行了保護性建設,在前面建起了閣樓。 立三佛洞18窟的造像 第20窟正中的這尊露天大佛是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 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是宣傳媒介山云岡石窟的標志。 佛像身披右袒袈裟,雙手放在腹前系禪定印,是表示禪思,使內(nèi)心安定的意思。這尊露天大佛是文成皇帝的象征,他恢復佛法,開鑿云岡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佛教徒對他的敬意。 大佛的衣紋成階梯狀排列,線條簡潔,顯示出一種粗重厚實的質(zhì)感,反映了鍵陀羅造像和中亞牧區(qū)服裝的特點。 20窟大佛西邊的區(qū)域為晚期石窟:北魏遷都洛陽后(494年),云岡石窟皇家工程宣告結束,但西部山崖成了民間造像的樂土,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從東往西布滿崖面。但晚期石窟藝術水平較早、中期石窟要低,且保存得不好,沒有什么看點,我們也就一路走過。 石窟里的雕像集錦:石窟里面是不能拍照的,有些洞窟里的管理員和善,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游客拍拍,再招呼一下:別拍別拍。于是也就不自覺地搶拍幾張,大多在中期石窟里拍攝,也不記得那個雕像在哪里啦。 云岡石窟雕刻以造像氣魄雄偉、內(nèi)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多為神態(tài)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最大的洞窟——第3窟,又稱“靈巖寺洞”。它被稱為云岡石窟之最。洞窟崖面高25米,開窟面寬50米,規(guī)模最大??醋笙陆堑挠慰头街鹣裼卸喔叽?。</p><p class="ql-block"><br></p> 雕刻技藝精妙絕倫,雕飾精美、栩栩如生的佛像 石窟西邊走過去就看見了山谷里的博物館。一反博物館高大的形象,如小橋一般貼著地面。 玻璃橋 下山去博物館。 造型獨特的博物館。 博物館入口是不是也有創(chuàng)意。 原來魏碑源于大同。<div>應該是博物館還有許多展廳沒參觀,我們就原路返回出來了。也是中午時分,累得走不動了。</div> 遠遠看見了20窟的大佛像。我們在廣場的旁邊乘坐電瓶車直達景區(qū)出口食貨街。很快在大門口乘上一輛603路公交車,里面沒人,偌大的公交車成了我們的大的士,上去一會兒就開車,一路上只上了三位乘客,很快就回到城區(qū)吃過中餐,回到酒店。<div>下午午休后,我在酒店休息,先生一人又去了古城里的善化寺。</div> 半個月的陜西、山西自由行,一半游玩,一半讀史,累并快樂著。明天我們就結束了山西的旅行,回家了。<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