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1.借我一生——富足的童年(1958.7~1970.4.20)

關茉莉

<p class="ql-block">  童年生活是溫暖和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父親聰明過人,24歲就是本鋼發(fā)電廠的最年輕電器技術員。母親的漂亮遠近聞名,我從小就知道真的長不過她。</p><p class="ql-block"> 我祖上是東北遼寧本溪人,家境殷實,南芬有布鋪和糖鋪,北臺有地百晌。</p><p class="ql-block">老人講那時我的奶奶景氏生完父親滿月后,和大姑奶、二姑奶去奉天買金手飾,每個人買的數(shù)量都裝滿一襪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是爺爺,姥爺兩家孫輩中的第一個孩子,不缺溺愛。</span></p><p class="ql-block"> 民間還有個傳說,老關家的女兒嫁到誰家,誰發(fā)家。果然,經(jīng)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20日,農(nóng)歷六點初四卯時,我出生在南芬姥姥家的耳房里。</p><p class="ql-block"> 媽媽說,我是八個月的早產(chǎn)兒。聽說本溪望溪公園的鐵樹開花了,是百年不遇,爸媽興致勃勃準備去看,結果我提前出生了。爸爸索興要以花為引為我起名,一個女孩子總不能叫鐵樹吧,于是爸爸選了個花中最柔弱的茉莉花。</p> <p class="ql-block">  一歲的時候從姥家的南芬搬入本溪的市里,住進了平頂山下的紅磚樓房,有紅松的本制地板,原始結構的水泥洗澡堂,冬天有暖氣,<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甲樓,顧名思義,房子應該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平民百姓最好的住宅。</span></p><p class="ql-block"> 樓房是風吹不進,雨淋不著,在寒冬臘月,用嘴吹著窗玻璃上的冰雪世界,再拿手去涂畫,那是無比的快樂和溫暖。</p> <p class="ql-block">  這應該是我此生最早的一張照片,被姥姥抱在懷里。大大的眼睛是我兒時的標志。小的時候是姥姥帶大的,此生與姥的</p> <p class="ql-block">  姥姥屬鼠。是這個世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假期去姥姥家是生活中的盼頭,可饑餓年代,媽媽不給帶糧,到的家門愧疚的不敢敲門,姥姥好像忘了,依偎睡在姥姥懷里,常怕醒來姥姥死了怎么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1年,騎著木馬,穿著毛衣</p> <p class="ql-block">1961年,進入本鋼東明幼兒園</p> <p class="ql-block">1962年的4月,我應該是不到4歲1962年四歲的我,穿著媽織毛衣,帶著白紗巾,頭上扎著紗。在本鋼東明幼兒園</p> <p class="ql-block">媽媽剛剛給織了一件毛衣,活上扎了一朵大花棱子,樂顛顛地照了張照</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凡是本溪商店能買到的奶糖,我都吃過。</p> <p class="ql-block">3分錢的冰棍,5分錢的奶油冰棍,10錢的冰磚,每天換著吃</p> <p class="ql-block">從小時候記事起,就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因為家里有一個大花瓶,上面寫的是</p> <p class="ql-block">1965年夏天,在我們住的甲樣下,我和弟弟妹妹在晚,媽媽坐在旁邊織毛衣,只見爸爸下班回來了。爸爸身穿白色上襯衫,下穿灰色西褲,腳登黑色皮涼鞋,完全是一副青年才俊的樣子。特別是腋下夾著大獎狀,引來許多鄰居們的圍觀。這個青年革新能手的獎狀,背景圖案是人民大會堂,一直掛在墻上好多年。</p> <p class="ql-block">應該是1965年,中國全民皆兵,全民練打靶。在當時的黎明小學操場。媽媽天天去打靶,我只好背著2歲的妹妹,領著5歲的弟弟,到現(xiàn)場追逐媽媽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媽媽天天練節(jié)目,演活報劇,媽媽是主演,扮墨索理尼,當被執(zhí)行處決時,姥姥在人群里大哭。說啥也不讓參演了,理由是孩子天天不能按時吃飯。</p> <p class="ql-block">這臺紅燈牌收音機,從小就跟著爸爸聽早上的新聞聯(lián)播和報紙摘要節(jié)目,對政治的偏愛,是小時候形成的習慣</p> <p class="ql-block">五歲的我會坐在父親的腿上男父親上夜大</p> <p class="ql-block">7歲了,爸爸在為我上學作準備,將對面屋已上一年級王展平學過的書借來,讓我學習,</p> <p class="ql-block">1967年3月1日,8歲了。媽媽送我上了平山小學的一年級,斑主任老師馬麗樹。二年級的時當上了班長,其實心里想當中隊長。</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上學,學的第一道歌是《夢見毛主席》,音樂老師蔡敏華。歌詞的內(nèi)容是:“我家小弟弟,半夜笑嘻嘻,問他笑個啥,夢見毛主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夢見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姥爺家住在郊區(qū)北臺,農(nóng)村的三間瓦房前后有菜園子,我就是不明白姥爺家前院二十幾顆,年年種重來不收,我問姥爺:為什么。姥爺說:留著冬天下雪天給鳥吃。</p> <p class="ql-block">姥爺為人謹慎,不多說一句廢話。成家后,姥爺曾祖父對他一番叮囑。他說:恩榮啊!我們祖籍是山東人,我們是逃荒來到東北的,到你這代徐家窮八輩了,你要爭口氣,攢錢蓋房子置地,把家業(yè)撐起來,斷掉咱們上輩子的窮根!</p><p class="ql-block">姥爺有文化是十八村的俊后生,寫一手好毛筆字,農(nóng)村一進臘月,請他吃豬肉寫對聯(lián)莊戶人家要排隊,38歲時,農(nóng)村娶親還能伴姑爺。</p><p class="ql-block"> 姥爺在岫巖縣當差,當過財政,做過縣長助手。左右逢源,使家里日子富足。</p> <p class="ql-block">  姥爺在郊區(qū)北臺農(nóng)村,我從八歲開始,就從平山甲樓的英勇公交車站坐車到本溪火車站前,坐火車30分鐘到北臺站,下次后步行穿過代家堡車,到山前姥爺家,晚上回市里的時候背上一面袋子云豆,茄子,辣椒等疏菜20多斤,原路回到家中,一個八歲孩子的負重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我就是那個時代孩子狀態(tài)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破四舊,回家用斧子,和弟弟一起把媽媽的三雙高跟鞋的跟用斧子挆下去了。</p><p class="ql-block">然而,惡夢卻沒有因為垛掉的高跟鞋而散去。</p> <p class="ql-block">1967年,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妹妹三個孩子去岫巖老家了。數(shù)久寒冬,坐在長途客車上,腳凍的沒有知覺,9歲的我,時兒想腳能凍掉,時兒又想人要是凍死前可能就是這個感覺。</p> <p class="ql-block">年幼的妹妹,還穿著活檔褲坐在了火盆里,8歲的我,當時就說是媽媽沒盡到責任,媽媽哭天喊地</p> <p class="ql-block">文革第二年,我們都不上學了,在家的日子,爸爸拿出課本讓我學,課本學完了,爸爸又給了我一本《新華字典》,讓我看課外的文學作品,一本《紅巖》能看好幾十遍,里面的詩都能背下來,有此情節(jié)還能當故事講給弟弟妹妹們聽。</p> <p class="ql-block">借助字典,我把紅顏這本書看了多少遍,我自己都記不清了,里邊所有的詩我都會背,所有的人物我都熟悉他的情節(jié)我都能背</p> <p class="ql-block">文革文革伊始,中國人的文化生活只有京劇是全部一天晚上我去買醬油,到家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正好趕上停電,我一進房間在昏暗的燈光下,我一下被爸爸捂住了雙眼,露出來個縫我看到了兩張猙獰的京劇臉譜那一天我哭的天昏地</p> <p class="ql-block">1968年,爸爸指著墻上的標語告訴我,臺灣是我國的領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