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吳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軒,又字粒民,晚號文木老人,別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溫州。贛榆縣學教諭吳霖起之子,中國清代小說家。</p><p class="ql-block"> 吳敬梓出身世宦之家,14歲時過繼給伯父吳霖起,此后一直隨嗣父生活。成年后,吳敬梓遭遇喪妻和科場不利的煩惱,又因生父、嗣父相繼去世而遭遇覬覦、爭奪遺產的家族紛爭,傷心憤懣,以任性揮霍發(fā)泄苦悶,遂“田廬盡賣,鄉(xiāng)里傳為子弟戒”,受盡鄙視。雍正十一年(1733年),吳敬梓因不能忍受家鄉(xiāng)的處境,移家江蘇南京。其為人誠懸豪爽,又富見識才學,在南京得與程廷祚等文人學士廣有交往。乾隆元年(1736年),薦博學鴻詞科試,但督院考試時因病未終卷而退場,未能參加北京廷試,從此絕意仕途。后吳敬梓積極參與修復南京雨花臺先賢祠,資產耗盡,又出售故鄉(xiāng)老屋,從此一貧如洗,幸賴姻親、友人相助得以存活。移家南京后,常往返于揚州、真州、淮安間,與友朋詩酒酬唱,詩名鼎盛。乾隆十九年(1754年),吳敬梓偕妻與幼子游揚州,在揚州客寓逝世,由友人買棺歸葬南京。</p><p class="ql-block"> 吳敬梓40歲前的詩詞文賦由其長子編為《文木山房集》,今存4卷本。其后的詩文未結集。吳敬梓曾研究《詩經》,編有《詩說》一書。而最著名的則是著于南京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該長篇小說是中國小說史上一部帶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杰作,該書奠定了中國諷刺小說的基石,對后世文學的影響巨大而深遠。此書為《紅樓夢》外中國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另一高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