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一、從個人歸因到系統(tǒng)觀點</b></p><p class="ql-block">要協(xié)助家人投入治療,知道是第一步,需要將焦點從有問題的某人拓展到身邊的人身上,要做到這件事,可以詢問來電者,這個問題如何影響到家中其他成員,把這個問題問的更詳細(xì)一點兒,我們可以問:</p><p class="ql-block"><b>當(dāng)孩子早上不肯上學(xué)或其他任何問題行為,通常是誰來處理你?</b></p><p class="ql-block"><b>怎么處理的?有效嗎?孩子的反應(yīng)是什么?當(dāng)然不會太有效,否則就不會打電話來求助了。</b></p><p class="ql-block"><b>你們會不會擔(dān)心孩子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孩子的問題會不會造成你和其他家人的困擾?什么困擾?</b></p><p class="ql-block"><b>其他家人怎么看這孩子目前的狀況?你先生同意你處理孩子的方法嗎?或者是你同意你先生處理孩子的方法嗎?</b></p><p class="ql-block">治療時,可以向媽媽說明先生對解決孩子問題的重要性,和媽媽一起商量,如果能將先生邀請進(jìn)來,如果至少是能讓媽媽理解家人參與的重要性,同時幫助充滿無力感的媽媽打打氣兒,媽媽往往可以變得有力量,順利促成第一次家庭訪談。</p><p class="ql-block"><b>二、步步贏得家人的投入</b></p><p class="ql-block"><b>第一是成效</b></p><p class="ql-block">如果家人有機(jī)會看到治療工作真能幫到家人,他們接受的意愿自然就會高一些,所以讓家人看到初步成效,有助于其他家人投入。</p><p class="ql-block"><b>第二是信任</b></p><p class="ql-block">心理師展現(xiàn)出的沉穩(wěn)和力量,對焦慮,不知所措的家人是很大的安慰,所以會愿意信任心理師的建議。如果心理師能在第一次會談就讓家人感受到改變是可能的,方向是具體,自然可以重燃家人希望。</p><p class="ql-block"><b>第三是系統(tǒng)思維</b></p><p class="ql-block">心理師關(guān)注不只在孩子一人身上,還應(yīng)積極把家人的意見、困難和痛苦納入考慮,讓家人逐漸進(jìn)入治療過程,共同面對家中突發(fā)的難關(guān)和挑戰(zhàn)。</p><p class="ql-block"><b>第四是和家人合作</b></p><p class="ql-block">不要對抗,家人之所以拒絕孩子,拒絕讓孩子接受咨詢,很可能是出于保護(hù),以免孩子受到進(jìn)一步的刺激傷害。如果能理解接納家人出發(fā)點,家人會感受到心理師的尊重和體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