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騎友進(jìn)入哈薩克斯坦努爾繞爾口岸</p> <p class="ql-block">哈國騎友給我送的鮮花</p> <p class="ql-block">陜西營盤集體食堂的餐具,</p> <p class="ql-block">熱情的東干族白發(fā)人給黑發(fā)人沏茶.已過花甲的退休教師,他膝下有7個子女,現(xiàn)在有28個孫子。</p> <p class="ql-block">安主席受胡錦濤主席接見</p> <p class="ql-block">安主席和哈國邊防軍合影</p> <p class="ql-block">霍爾果斯市口岸</p> <p class="ql-block">我和馬伊思哈拉家常熱淚盈眶</p> <p class="ql-block">安主席和哈國邊防軍</p> <p class="ql-block">哈國努爾繞爾口岸大門</p> <p class="ql-block">訛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訛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圖訛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圖訛答刺酒店早餐</p> <p class="ql-block">和陜西村同胞合影</p> <p class="ql-block">國門一刻</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圖驛站用餐</p> <p class="ql-block">我和陜西村同胞馬伊思哈</p> <p class="ql-block">途中午餐</p> <p class="ql-block">扎爾肯清真寺大門</p> <p class="ql-block">途中驛站</p> <p class="ql-block">在扎爾肯特吃午餐</p> <p class="ql-block">騎行途中用餐</p> <p class="ql-block">自助早餐我食量少,取得也少</p> <p class="ql-block">陜西村吃到了家鄉(xiāng)臊子面</p> <p class="ql-block">陜西村騎友</p> <p class="ql-block">扎爾肯特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扎爾肯特清真寺參觀</p> <p class="ql-block">和陜西村同胞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陜西村同胞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日理萬機(jī) 事必躬親 周密安排這次騎行活動的細(xì)枝末節(ji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安主席這樣一個日理萬機(jī),席不暇暖大忙人,他常年幾乎都在尋找快速致富的項目,時常在思考怎樣使東干族走出陜西村與世界經(jīng)濟(jì)接軌。每天都在與各類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洽談?wù)猩桃Y業(yè)務(wù)。即便是公務(wù)非常繁忙。但在籌備和組織及運作這次西安~阿拉木圖絲綢之路萬里騎行活動的這段時間里,每時每刻還在關(guān)心著~中哈絲綢之路騎行的途中我們騎友生活的和遇到的困難,無論什么那種場合他總是一個亮點,他有著非常不錯的口才和活力四射的熱情以及非常好的記憶力,在各種場合不用講稿對各種數(shù)據(jù)的爛熟于胸,信手拈來。雖然我們只是見過一兩次面,許多我們騎行群的人他都能夠記住他們,甚至可以記住騎友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3日上午10.00在中哈絲綢之路萬里騎行最后一程~境外騎行出征儀式在霍爾果斯市新國門廣場舉行,由主辦方與霍爾果斯市旅游局和中哈一帶一路商會等各有關(guān)單位的代表出席,在霍爾果斯新國門前舉行了簡短的出征儀式,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然后通過中哈兩國的各自國門安檢程序,由專用通道到達(dá)哈國順利出境。在我們走出哈國國門努爾饒爾口岸,進(jìn)入哈國境內(nèi)的那一刻,受到了哈薩克斯坦東干族同胞+騎友的熱烈歡迎和無比親切的問候,我和他們互道“色蘭”(色蘭:全球穆斯林通用問候語,意思是,愿真主給你平安,對方回答也是一樣的),哈國同胞為給我們送了鮮花,作為一個花甲老人我一生接到過無數(shù)次的鮮花,但是這一次在接到鮮花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濕潤了,眼淚情不自禁的奪眶而出,因為鮮花是傳遞情感的使者,一束鮮花代表著無聲的“花語”,勝于千言萬語。尤其是送我的是一束白色百合花,它的寓意深長而淳樸,潔白無瑕,事事順利。因為在異國他鄉(xiāng)遇到了操著與我們同樣口音的鄉(xiāng)音同胞,緊緊相擁,格外親切。因為這不是一束普通的鮮花,它肩負(fù)著積淀145年的對祖國親人的深情厚誼,它蘊藏幾個著朝代的更迭所凝練的萬語千言的祝福,它寄托著海外赤子對龍的傳人的尊重和赤誠,它更是象征著天下騎友是一家諍言。在當(dāng)天我所見到的每一個人都首先互道色蘭。這使我萬萬沒想到的,實乃唐詩所言,久旱遇甘露,他鄉(xiāng)遇故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后由在東道主騎行隊員的引導(dǎo)下我們騎行約40km到達(dá)今天宿營補給點~扎爾肯特鎮(zhèn)。</p><p class="ql-block">進(jìn)入哈國的騎行途中,所有遇到的不管是還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向我們招手問好。在騎行途中小憩時,陜西村的同胞給我們大家買了幾個大西瓜為我們解渴。</p><p class="ql-block">到達(dá)目的地后,為我們準(zhǔn)備了豐盛的午餐,這是典型的俄式風(fēng)情分餐制長條形餐桌,大家依次坐在桌子的兩邊的位置上,桌子中央擺放著時蔬水果和各種飲料以及甜點面包(類似新疆馕餅),主餐是和新疆風(fēng)味差不多的牛肉抓飯?;径际敲總€人一份。這里的餐具和國內(nèi)大不一樣了,不僅有筷子還有大小湯勺。而且每次不論是正餐或者小憩時吃水果他們都把我們當(dāng)做尊貴的客人。首先安排我們中方騎行就坐用餐,而后他們看到我們把大家都已經(jīng)安排好了,他們才開始自己用餐,有一天因為住宿條件有限,他們首先安排好我們中方騎友住宿而后,他們到10幾公里外尋找住宿點,他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那樣的默默無聞,這使我感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我會永遠(yuǎn)記住你們~我的東干族同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餐和晚餐都十分合口而且品種豐富。當(dāng)東干族騎友知道我是來自甘肅蘭州附近的回族騎友時,顯得格外親切,在晚餐后請去拉家常。他姓馬 名字叫:伊思哈,官名:馬伊思哈,今年60歲,在10年前他和陜西村的幾位同胞就是由西安騎自行車到陜西村。我們相互交流了自己的家庭和過去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他說他的孩子就是受益于中國大陸的東干族學(xué)生免費在西安師范大學(xué)學(xué)習(xí)的好政策,在西安學(xué)成回國后現(xiàn)在阿拉木圖做進(jìn)出口貿(mào)易。他自己多年來一直從事著烏魯木齊~中亞國家的糧油長途商貿(mào)生意。他抹著奪眶而出的淚水說說,他曾經(jīng)到過西安 蘭州 銀川 廣州 北京等大城市,他親自目睹了幾十年來,咱的祖國一步步的強大了,今天又親自見到了和他走著同樣信仰的回族同胞騎友,他心里非常的高興,他非常希望我把他對家鄉(xiāng)同胞的問候和祝福帶回中國去。希望我?guī)Ц嗟膰鴥?nèi)同胞來東干族陜西村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