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學中醫(yī)理論之陰陽五行</p><p class="ql-block">自學中醫(yī)入門,如攀登峻嶺,難易程度不可小覷。個人認為,其中存在兩大障礙:</p><p class="ql-block">首先,中醫(yī)古籍猶如千年古樹,其語言文字往往深奧難解,如同一片迷霧森林。我們現(xiàn)代人的文言文功底無法與之媲美,更別提深入理解其中博大精深的中醫(yī)哲理了。讀起來猶如漫步云端,讓人如癡如醉,亦步亦趨。</p><p class="ql-block">其次,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總是追求速成和立竿見影的效果。當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我們往往選擇付出金錢來解決,而不是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然而,學習中醫(yī)卻需要耐心和深度,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挖掘和領悟其中的奧秘。</p><p class="ql-block">我本人有幸閱讀了諸多中醫(yī)經(jīng)典,從中悟到了一些較為易懂的解釋。在此,我愿意與大家分享這些心得,并歡迎各位不吝賜教,共同探討學習。希望這些淺薄的見解能為初學者指引方向,讓我們共同前行。</p><p class="ql-block">陰陽未分化,天地未分離,混沌一片。彭子益在《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中對陰陽的解釋:“當一個生物存在于一個地方,太陽照射到此處的光和熱就是陽;當這個地方的光和熱已經(jīng)過去,與光和熱還未到來之間,就是陰?!标柧褪悄芰?,而陰就是承載能量的物質。這讓人聯(lián)想到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chǎn)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边@說明了陰陽是在不斷轉化、互相依存。對于人類來說,每個人都是陰和陽的結合體。人體是陰體,因為需要陽氣的供給才能正?;顒?。我們生存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輸入,這些能量是通過食物獲取的,食物也是陰和陽的結合體。當食物進入人體后,經(jīng)過消化和吸收,陰陽得以分離。陽為人體提供所需的能量,而陰則繼續(xù)發(fā)揮承載能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陰與陽,如同一對默契的舞者,無法徹底分割,彼此依存。正如一碗清水,無碗則水無以依托,無水則碗無以展現(xiàn)其用途。在人體中,陰與陽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命之舞。它們相互交織,不斷運轉,時而蓄積能量,時而釋放能量,時而處于兩者之間。這種運動被中醫(yī)以五行之道進行解析:金、木、水、火、土,各階段皆有其獨特的韻律與節(jié)奏。中醫(yī)便是探究陰陽在人體中的運行規(guī)律,把握生命的旋律,以解決問題,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p><p class="ql-block">您可能會問,明明只有四種狀態(tài),怎么弄出來個五行?太牽強了吧?!</p> <p class="ql-block">我們拿一種自然現(xiàn)象來理解一下,雨的形成:地表的水,經(jīng)過蒸發(fā)的作用,變成水蒸氣,到天空結成云,云遇冷變成水滴降到地面,變成水,我們把雨水轉換分成四個階段,加上推動這四個階段轉換的力量,總共五種力量:疏泄、宣通、收斂、封藏、運化。</p> <p class="ql-block">這五種力量對應了中醫(yī)的五行,疏泄、宣通、收斂、封藏、運化對應木、火、金、水、土。五行不是臆造出來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