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來到古都西安,經(jīng)鐘鼓樓來到回民居住區(qū)北院門時,您將看到在鼓樓西北隅化覺巷有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這就是全國著名的伊斯蘭教寺院-﹣西安清真大寺。原名清修寺,因坐落在陜西省西安市化覺巷內(nèi),又名化覺巷清真大寺。</p> <p class="ql-block"> 公元7世紀初,伊斯蘭教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中國。經(jīng)唐、宋、元、明至清,伊斯蘭教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各地幾乎都保存有歷代修建的清真寺,化覺巷清真寺便是著名伊斯蘭教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碑文記載,清真大寺創(chuàng)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距今已有近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后重修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奏請改寺名為“敕賜清修寺”。此后歷經(jīng)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和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相繼修葺擴建,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有黨和人民政府正確的民族宗教政策,有關部門撥??钪鹉晷掭?,逐步形成現(xiàn)在規(guī)模宏大、壯觀,樓、臺、亭、殿布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一組古建筑群。寺內(nèi)曾設有經(jīng)文大學,清代以來經(jīng)學人才輩出,為經(jīng)堂教育“陜西學派”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這座大寺是“最不像清真寺”的清真寺,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看不到阿拉伯清真寺所固有的寶石藍圓屋頂、塔樓等標志,映入眼簾的反而是大牌坊、大照壁、八角樓閣、斗拱飛檐等傳統(tǒng)中國古建筑風格,如果不是雕刻的穆斯林圖案和文字,真的會以為這是個佛教寺廟。它以中國式伊斯蘭寺院的“另類”風格在中國清真寺中獨樹一幟。</p><p class="ql-block"> 步入其中,寺院內(nèi)的一切布置又嚴格按照伊斯蘭教制度,殿內(nèi)的雕刻藻飾、蔓草花紋裝飾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組成,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伊斯蘭建筑藝術風格如此和諧地結(jié)合,令人贊嘆。它是迄今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園林式的清真寺。它現(xiàn)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伊斯蘭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西安清真大寺占地面積約1萬4千平方米,建筑面積6千多平方米,全寺院沿東西走向呈長方形,南北寬約50米,東西長約280米,寺院共分四進院落,每進院落又構(gòu)成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第一進院內(nèi),古建木質(zhì)大牌坊聳立在磚雕大照壁的對面,異角飛檐,斗拱層疊,樓頂琉璃覆蓋,蔚為壯觀。該牌坊約建于十七世紀初,距今已有三百九十余年。其南北兩側(cè)各有廂房三間,現(xiàn)陳列著明清古式家具等。</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五間樓,進入二進院落,中央豎立石牌坊一座,為三間四柱式,中楣鐫刻"天監(jiān)在茲",兩翼各為"虔誠省禮"和"欽翼昭事",東西有踏道,繞以石雕欄桿,約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后南北兩側(cè)各豎立沖天雕龍碑一通,一為明萬歷三十四年"敕賜重修清真寺"碑,碑陰鐫刻宋米芾手書"道法參天地"五個大字;一為清乾隆三十三年"敕修清真寺"碑,碑陰鐫刻明天啟年間禮部侍郎董其昌手書"敕賜禮拜寺"五個大字,是我國書法藝術之珍品。</p> <p class="ql-block"> 院南側(cè)設有穆斯林教徒禮拜前沐浴的沐浴室,上面掛著“靜思滌慮”牌匾。里面設有大凈房,大凈是伊斯蘭教凈禮之一,是阿拉伯語 “?????” 的意譯,原意為洗滌,教法意義指在特定的情況下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把純潔的水傾注遍及全身。</p> <p class="ql-block"> “婦女小凈室”用于女穆民禮拜前“小凈”的地方。小凈,伊斯蘭教凈禮之一。阿拉伯語“渥都”的意譯,即沖洗身體部分肢體,具體為凈下、洗兩手、漱囗、刷牙、嗆鼻、洗臉、洗兩肘、摸頭、洗兩腳、搜趾縫、洗腳到踝骨等。女穆民做禮拜,極其講究。不但要披上蓋頭,而且要穿上袖子長到手腕的衣服,還要穿上襪子,不能露出皮膚。</p> <p class="ql-block"> 第三進院落通過之敕修殿,是這座寺院歷史最早的一座殿宇,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手書牌匾:勅賜禮拜寺。殿內(nèi)有曾任該寺教長,人稱"小西寧"撰寫的阿拉伯文"月碑"一通,其內(nèi)容系伊斯蘭教齋月計算方法,此碑對了解陜西伊斯蘭教發(fā)展史有極為珍貴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 院落正中矗立著一座二層三檐八角攢頂?shù)?quot;省心樓"。省心樓”,即呼喚穆斯林做禮拜的禮拜樓,高聳穩(wěn)固,巍然挺立,極為壯觀,為宣禮者呼喚教徒禮拜的至高點。</p><p class="ql-block"> 南側(cè)有官殿,北側(cè)有講經(jīng)堂,經(jīng)堂內(nèi)珍藏著明代手抄本《古蘭經(jīng)》和清代繪制的天方麥加圖。</p> <p class="ql-block"> 跨過飾有雕鏤精美的磚刻的連三門,就是寺院的最后一個進院落。</p><p class="ql-block"> 首先看到的"一真"亭是一座集牌樓和亭閣于一體的獨特建筑。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飛檐尖頂,兩側(cè)三角形似牌樓,左右翹翼,三亭相連,貌似鳳凰展翅,栩栩如生,又稱鳳凰亭。亭中檐下懸"一真"雕龍小匾一塊,系明建文元年兵部尚書鐵鉉(回族)手書。</p><p class="ql-block"> "一真"亭南北各有面寬七間的廂房,南廳原為接待歷代朝廷文武官員宣諭皇帝圣旨而修建,現(xiàn)陳設有魚骨鑲嵌的黃楊屏風十二扇,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廳內(nèi)展示明清兩代的桌椅、瓷器,字畫等文物。北廳存放著唐天寶元年救賜進士、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王鉄所撰《創(chuàng)建清真寺碑記》、明嘉靖年重修清真寺碑各一通以及清官石、日晷(古時測量日影,推算時間的儀器)等。</p> <p class="ql-block"> 當你走出南北廳,跨上廣闊的月臺,巍峨壯觀的禮拜大殿就呈現(xiàn)在您的眼前。殿寬七間進深九間,屋頂覆以藍色琉璃瓦,飛檐斗拱宏大,殿內(nèi)天棚藻井彩繪蔓草花紋套刻經(jīng)文六百余幅,四周鑲嵌著大型木版雕刻中、阿文《古蘭經(jīng)》各三十幅,是目前世界伊斯蘭教寺院中極為罕見的巨型《古蘭經(jīng)》雕刻藝術。大殿可容納一千多人同時做禮拜。</p> <p class="ql-block"> 清真大寺于一九五六年被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八年晉升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單位。自一九七八年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來自世界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廣大游客,穆斯林兄弟和港、澳、臺胞等共一千多萬人次,并且接待了一大批國家元首和政府高級官員等貴賓。通過此次參觀加深了對這座古建筑群和穆斯林群眾宗教生活的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