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月滿河山話中秋

風(fēng)起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高云淡,露涼水淺,明月皎皎,桂香飄飄,又是一年秋風(fēng)爽。送得暑去,迎來秋涼,吹得榴裂,染得菊黃。是夜,清風(fēng)習(xí)習(xí),裊裊娜娜,宛如兒時母親的催眠曲,夾雜著牛乳一般簌簌灑落的月光,在醉人的夜色中,水一樣脈脈地流淌著,如夢如幻,柔柔地將我包圍,讓我沉淪其中,如夢如醒,如醉如癡。將半未半,溫潤可人的上弦月,一份嬌羞傾倒世間,如一個挽云撩紗半遮面的古代女子,含情脈脈地告訴我: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就要來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秋節(jié),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又稱祭月節(jié)、團圓節(jié),是我國規(guī)模和影響力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農(nóng)歷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我國古代的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為“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恰逢秋半,暑熱才退,冬寒未至,不熱,也不冷,不濕,也不燥。草青木秀,花繁葉茂,風(fēng)清云淡,露涼水淺。我們的老祖宗刻意安排在如此美好的季節(jié)里的節(jié)日,一定不會辜負了人間這美好的愜意時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泡在月光中,聽著嫦娥奔月的故事,唱著“月亮光光,裝滿筐筐,抬進屋去,全都漏光”的童謠一起長大的??赡苁巧衩囟篮玫脑聦m里有飛天的嫦娥,伐桂的吳剛,搗藥的玉兔,高大的桂樹的緣故吧,對于一輪圓月的向往和熱愛,更勝于愛太陽愛星星。小時候家鄉(xiāng)還沒有電,自然就沒有電燈。似乎家家都很窮,一毛錢一瓶的煤油,幾分錢一盒的火柴也覺得很貴,所以盡量節(jié)著省著用,能不點燈便不點燈。于是到了晚上,月亮便成了我們心中的太陽,稀罕得不得了。為了能省點煤油,吃完晚飯,大人們便聚集在巷道里,坐在皎潔的月光下,談天說地講古論今侃大山。我們一些小屁孩便呼三喊四地聚在巷道里,或者選一塊閑地,開心的瘋來瘋?cè)?。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老鷹捉小雞,一會兒斗斗雞,一會兒滾鐵環(huán),一會兒又借著月光跳房子打沙包……開心地打著,鬧著,吵著,嚷著,逐著,唱著。在沒有電燈又不得不節(jié)省媒油的歲月里,晚上只要有月亮,便是我們夢中的天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請原諒我的無知與淺薄,彼時的我,只知道八月十五,不知道什么是中秋節(jié),也不知道中秋節(jié)就是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jié)。只見過吃過媽媽烙的小圓餅,沒見過什么月餅,更沒有吃過月餅。院子里供著的只是幾個老冬果,幾個老沙梨,紅撲撲的,像寒風(fēng)吹裂的小孩子的紅臉蛋。沒有石榴,沒有香蕉,沒有葡萄,也沒有大西瓜小蜜桃??赡芤矝]有供桌,只有大人膝下跪著的虔誠。等祭完月,母親便把碗中的幾個老冬果和老沙梨拿菜刀切成幾瓣,一人一瓣分給我們吃。偶爾有幾個山核桃,母親便小心翼翼地砸成花碼,一人一兩瓣分給我們吃,父親和母親就坐在旁邊看著我們吃,看我們吃香了吃開心了,他們也便吃香了吃開心了。等我們吃完了,八月十五便也結(jié)束了。期待了很久,盼望了很久的八月十五,就這樣匆匆結(jié)束了,一點也不隆重,也沒有儀式感,豐滿而骨感,浪漫而寒酸,簡單而倉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子?xùn)|頭的園屲上,原本是一大片朝陽的山坡,彎彎繞繞的小徑雖陡雖窄,里面的梯田卻平平整整,錯落有致。遠遠望去,猶如一幅濃墨潑就的山水畫,又如一架直通天際的登天梯。藍天如洗,白云如絮,層層疊疊,綿綿延延,如風(fēng)舞飄帶,如雨梳長河。再添上蜿蜒曲折的羊腸小徑,縱橫交錯,上下翻飛,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后來栽上了蘋果樹,成了生產(chǎn)隊的蘋果園。為了防止小孩子禍害,生產(chǎn)隊專門輪流派人看護。園屲上的蘋果樹品種很雜,盡管好多品種早已滅絕了,我到現(xiàn)在都能清楚地記得那些蘋果樹的名字:黃元帥,紅元帥,青蕉,紅芋,美夏,青冠,老冬果等。在數(shù)量上,尤以老冬果居多,但色度、甜度、嫩度、個頭等各方面都是老冬果最差。入秋以后,園屲上的蘋果便成了我們一些淘氣鬼的主要偷襲目標(biāo)。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還真是如此。在那缺吃少喝的年代里,偌大一個蘋果園的蘋果也是稀罕物了,于是也常被我們惦記著。午飯后,太陽熱辣辣的曬著,看蘋果的人便鉆進坡頂?shù)母G洞里面睡覺了,我們就學(xué)著幾個大男孩的模樣,把背心下擺塞進褲腰里,再扎緊褲腰帶,跟在人家的后面,從西邊的地里跳下去竄進果園,或從下面的崖上爬上地埂,鉆進園子里,猴子似的爬上樹,不管好賴,不管生熟,只要能夠著,就摘下來從背心領(lǐng)口塞進去。不大一會,便滿載而歸,一個個胸前后背塞滿了蘋果,肚子鼓得像十月懷胎的孕婦,走起路來也沒有平時靈活了,滑稽笨拙,妥妥的一群憨鴨子。那種洋洋自得,得意忘形的神情,一點也不亞于打了勝仗歸來的士兵?;蛘叱酝晖盹埡?,天漸漸黑了下來,看蘋果的人看不清,或者下雨天看蘋果的人去窯洞里避雨了,我們便出發(fā)了。由于有大男孩策劃,統(tǒng)一指揮,大多時候都是順利得手,滿載而歸。當(dāng)然了,也有失手的時候。偷的次數(shù)多了,看蘋果的人也了解了我們行動的規(guī)律,就故意下個套,擺個空城計,專門等我們自投羅網(wǎng)。即使被抓住了,看蘋果的人也不會打我們,不會罵我們,也不會告隊里找家長。往往都是先嚇唬我們幾句,再把我們領(lǐng)到有熟好了的蘋果的地方,讓我們各自摘一些蘋果拿回去。臨走又叮囑我們,以后天黑了,下雨天不要再偷蘋果來,太危險了,偷幾個蘋果事小,萬一擦傷胳膊摔傷腿就麻煩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擔(dān)心父母知道了會挨揍挨罵,偷來的蘋果不敢直接往家里帶,我就偷偷的藏在后院里自己挖好的窯洞里偷著吃。如果是老冬果的話,就等父母上地干活了,放在鍋里面煮著吃,或者埋在灶膛里燒著吃。皮糙肉厚的老冬果,一燒一煮之后,便完全變了個樣,吃起來軟軟的,棉棉的,簌簌的,酸酸甜甜,入口即化,生吃時有的那種酸澀也全然不見了。不斷的輪流換人看護的緣故吧,園屲上的蘋果,一天天會越來越少,到了該采摘的時候,基本上只剩不為數(shù)不多的一些老冬果了,稀稀疏疏的,風(fēng)吹剩的殘葉一樣掛在樹上。最后生產(chǎn)隊統(tǒng)一采摘后,一家只能分得為數(shù)不多的一些蘋果了,而且往往都是長得最小,面相最差的老冬果。等分來的蘋果拿回家,便被餓怕了,饞瘋了的孩子們一哄而搶,洗都不洗,直接狼吞虎咽。好在大人們會悄悄地藏幾個蘋果,等到八月十五再拿出來獻月亮。</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現(xiàn)在想起來,頗是懷念那段美好而幸福的童年時光,盡管貧窮,吃的不好,穿的不好,卻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快樂,也最幸福的時光,深深地刻在生命的年輪里,流淌在血脈之中,與生命同在,不可復(fù)制,無可替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 月餅在當(dāng)時算是稀罕物了,比肉還稀罕。絕大多數(shù)人是吃不上的,只有極個別大人在外面工作,家里條件好一點的人家才能吃到中秋節(jié)的月餅。記得有一年八月十五,班上有個女同學(xué)上學(xué)時帶了一個月餅,大家看到后一個個眼睛里都放著光,羨慕得不得了,饞得口水直流。課間活動時,女同學(xué)放在抽屜里的月餅不見了,便哭哭啼啼的找到老師。老師再三追問,全班同學(xué)就是沒有一個人承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接下來的體育課上,老師宣布,這節(jié)課要做個游戲,并通過這個游戲選舉新的文體委員。大家聽了興奮不已,紛紛歡呼著雀躍著,掌聲雷動。老師在一張紙條上寫上“文體委員”四個字,再揉成小紙團,連同其它的一些空白紙條揉成小紙團一起,放在一個同學(xué)的帽子里搖晃了一番。老師接著說,我會把這些紙團一個個放在大家的口袋里,寫有“文體委員”四個字的紙條放在那個同學(xué)的口袋里,這個同學(xué)就是班上新的文體委員。為了公平公正,防止作弊,在同學(xué)們的注視下,老師自己拿領(lǐng)巾蒙上眼睛。然后老師讓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圈,再后轉(zhuǎn)面朝圈外,拿各自的領(lǐng)巾蒙上眼睛。老師又叮嚀道,你們一定要聽到我的指令之后,才能摘掉領(lǐng)巾,轉(zhuǎn)過身來,再檢查各自的口袋的小紙團。一番忙碌之后&nbsp;,老師摸索著依次往大家的兜里各塞了一個小紙團。等大家迫不及待地摘下領(lǐng)巾,從口袋里掏出小紙團,急不可耐地揉開看著時,被幸運之神眷顧了的那個同學(xué),開心地揮舞起他手中的紙條,興奮地喊著,蹦地三尺高。在同學(xué)們的羨慕和掌聲中,老師鄭重宣布,這個同學(xué)就是班上的文體委員了。然后,老師突然變戲法似的,從他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個拿紙包著的圓圓的月餅來,親手交給了那個女同學(xué),問這個月餅是不是她的。小月餅失而復(fù)得,女同學(xué)終于破涕為笑,開心的點了點頭。最后,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大家一定要記住,不是你的東西,就千萬別動心思,更不能動手,因為它不屬于你!本來香甜可口的一塊月餅,被你偷拿了,也就變味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多年之后,有多人多次問過老師,當(dāng)年到底是哪個同學(xué)偷人家月餅了,老師笑著說:“我和你們一樣,也是蒙著眼睛的。當(dāng)年你們都還小&nbsp;,不懂事,不管是誰做的,上帝都會原諒的?!?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古時代,因為無知,人們對自然界的事物都有敬畏心理,把日、月、山、川、雨、電都奉為神靈,加以膜拜。而月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僅次于太陽,自然也成為重要的祭拜對象。古代帝王有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習(xí)俗,民間也有秋季祭月之風(fēng)。時間久了,秋季祭月就漸漸演變成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到了后來,隨著人們認知的逐漸提高,對一些美好事物,漸漸的由最初的敬畏轉(zhuǎn)化為熱愛與欣賞,于是,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也變成了家人團聚,一起輕松愉悅的賞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秋”二字,最早見于儒家經(jīng)典《禮記》:“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行糜粥飲食”。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是由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轉(zhuǎn)化而來,興起于隋末唐初,流行于兩宋,到了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的晚上,每當(dāng)圓月升起,輝灑人間,人們紛紛在院子里擺上香案,將月餅,石榴,蘋果,棗子等瓜果供于桌上,燃燭焚香,祭拜明月,祈求福佑。拜月之后,全家人圍桌而坐,談天說地,月餅月果,分而食之,一起賞月,思念祈福在外的家人,共享天倫之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來歷,有一個凄美的傳說。后羿射日有功,王母娘娘賞賜他兩粒不死藥,吃一粒長生不老,吃兩粒飛天成仙。后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嫦娥,不愿獨自吃了仙藥,便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后羿的徒弟逢蒙,是一個奸詐小人,早就對不死藥垂涎三尺。一次后羿外出打獵,逢蒙便假裝生病沒有隨從,乘機威脅嫦娥交出仙藥。情急之下,嫦娥拿出藥放進嘴里,不小心卻吞了下去,隨即飛向天空,進入月宮。嫦娥奔月之后,后羿日夜思念,念妻心切,便在院子里面設(shè)立香案,擺上嫦娥最愛吃的各種水果,以表念妻之情,也盼望嫦娥能回來夫妻團圓。鄰里鄉(xiāng)親也紛紛在院子里擺下供桌和水果,祝福善良美麗的嫦娥幸福平安。從此,中秋祭月,拜月的風(fēng)俗,便在民間紛紛傳開了,年年如此,代代相傳,漸漸的就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作為祭拜月神的供品,又稱團圓餅,其由來歷史悠久?!霸嘛灐币辉~最早出自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有詩句贊美月餅:“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月餅最初只是一種點心食品,并非中秋節(jié)專有。一直到了明代,中秋節(jié)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并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jié)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月餅同時也是中秋節(jié)親戚朋友間用來聯(lián)絡(luò)感情的重要禮物。月餅寓意團圓,也是從明朝開始有文字記載的,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記載:“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月餅內(nèi)餡多采用植物種子做原料,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蓮蓉、紅小豆、棗泥等,香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中秋月餅形如滿月,寓意團圓美滿,皮酥餡飽,油而不膩,香甜可口,老少皆宜,食之令人回味無窮,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反抗,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zhǔn)備在八月十五夜起義。但朝廷重兵把守,盤查的又十分嚴密&nbsp;,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獻上一計,命令把藏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分頭送到各地起義軍中&nbsp;,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夜同時起義。到了起義那天,各路義軍紛紛響應(yīng),里應(yīng)外合,很快就殲滅了敵軍,攻下元大都,起義順利成功。為了紀(jì)念這次起義,建國之后,朱元璋傳下口諭,每年的八月十五,全天下人都須吃月餅,君民同樂,舉國同慶。并將當(dāng)年起義時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于是,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便漸漸在民間流傳開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秋節(jié)祭月,選擇供果還是挺有講究的,一般選外形光圓,寓意美好的水果作為供果。柚子是一種圓形水果,符合中秋節(jié)家人團聚的主題,同時,“柚”與“佑”諧音,代表了人們祈求護佑的美好愿望。柚子也諧音“有子”,象征著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因此,柚子常被選作中秋節(jié)的供果。桃為“五果之首”,選作供果寓意福壽滿堂,祈福老人健康長壽。棗在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都被視為“吉祥果”,寓意早生貴子,以棗祭月,祈求早生貴子,子孫安康。蘋果向來被譽為“平安果”,選作供果寓意平平安安,健康吉祥。石榴紅火多籽,作供果寓意多子多福,人丁興旺。柿子紅紅火火,惹人喜愛,作供果寓意事事如意,紅紅火火。供桌上擺放鮮花,代表了生命和美好。當(dāng)然也有禁忌,一忌奇形怪狀的水果,如榴蓮。二忌寓意不好的水果,如梨子,栗子,李子,都與“離”諧音,有分離,離散之意,不適合出現(xiàn)在中秋團圓的日子里。此外,中秋節(jié)還忌諱男性拜月,我國自古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講究,所以拜月只能是由女性完成。</p><p class="ql-block"> 中國地廣人眾,民族繁多。除傳統(tǒng)的祭月、賞月外,中秋習(xí)俗因地而異,各具特色。中秋前后,桂花盛開,香氣撲鼻,“桂”是“貴”的諧音,寓意著富貴美好。因此,南方有中秋夜賞桂花,飲桂花酒的習(xí)俗。中秋佳節(jié),有些地方會在公共場所掛上很多寫有謎語的燈籠,讓大家賞花燈,猜燈謎,既豐富了中秋生活,又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江浙一帶,中秋觀潮也是又一中秋盛事,寓意思念親人,期盼遠方親人好友的歸來。大文豪蘇東坡詩中寫道:“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廣東潮汕有中秋吃芋頭的習(xí)慣,俗諺云:“河溪對嘴,芋囝食到”,“芋頭”諧音“胡頭”,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先祖,不忘胡人屠城之恨。南京人中秋節(jié)要吃桂花鴨,寓意著團圓和幸福,也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和祝愿。在福建蒲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掛燈,作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福建一些地方還有中秋之夜“拋帕招親”的習(xí)俗。臺灣中秋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的習(xí)俗,俗語云:“偷著蔥,嫁好夫,偷著菜,嫁好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流,人生如夢,仿佛只是做了一場夢,只是看了一場戲,只是眨了眨眼,只是偷了會懶,驀然回首,大半輩子人生便沒了,同時沒了的還有辜負了的數(shù)十個中秋節(jié)。潑出去的水,吐出去的煙,曾經(jīng)做過的夢,隨風(fēng)揚起的一把土一樣,風(fēng)一吹,說沒就沒了,拿橡皮擦擦過似的,不留一點痕跡。感覺什么都還沒有做,感覺還沒有好好年輕過,感覺才剛睡醒,感覺才要上路,卻早已流年虛度,空剩一副空空的的皮囊,了度余生。曾經(jīng)揮霍了的數(shù)十個中秋節(jié)里,留下來的,只有揮之不去的念想,記憶中又大又圓的明月,還有小小的五仁月餅,紅著臉蛋的老冬果老沙梨的味道。當(dāng)然,還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圓”,蘇軾的“但愿人長久&nbsp;,千里共嬋娟”,還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所有這一切,都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刀刻斧鑿過似的,越來越深,越來越沉,越來越親切,越來越清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時光不居,歲月如流。圓月還是兒時那輪圓月,中秋節(jié)也還是兒時那個中秋節(jié)。但是,在一輪圓月之下,院子當(dāng)中擺放的一個粗瓷小碗里,幾個老冬果,幾個老沙梨,幾個五仁月餅,分別切成幾瓣,一人一瓣分著吃的歲月,早已成為歷史,一去不返了。到了今天,吃過的,沒吃過的,應(yīng)季的,反季的水果都有了。聽過的,沒聽過的,見過的,沒見過的月餅也都有了。但是,怎么也吃不出當(dāng)年那一人一瓣老冬果,一瓣老沙梨,一瓣五仁月餅的中秋節(jié)的味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秋風(fēng)帶爽,月餅含情,丹桂飄香,銀蟾輝滿,幾多期待,幾多感慨。歲歲中秋,今又中秋,在一輪圓月的見證下,歲月的年歷又將翻過一頁,我們即將迎來又一個中秋佳節(jié)。漫漫人生,任世事滄桑,歲月無常,亙古不變的是那一輪明月,在歲月的長河里,一路陪著我們,走過春秋冬夏,走過歲月綿長,默默相伴,不離不棄。猶如父母愛意滿滿的雙眸,默默地陪伴著我們,照亮著我們的旅途,一路走來,從未走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秋,你好!無心云,梧桐雨,總把良辰美景欺。用我三千煩惱絲&nbsp;,換你當(dāng)空月皎皎!</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