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安 天 下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黃斌根</b></p><p class="ql-block"><b> 園子里有一叢孝順竹,粗細不一的約有五十多根長在一起,竹桿高近三米,枝條數(shù)簇生于一節(jié),披針形的竹葉依次向外伸展,遠看像一塊無瑕的翡翠,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四季常青。</b></p><p class="ql-block"><b> 有事沒事總愛看著這塊“翡翠”,時不時的就去打理它一番:把不規(guī)則的枝條剪去,對著有竹蚜蟲的葉子上噴點藥,用繩子把每根竹子圈成一個圓形。就如今日,我去疏理每根竹子,抖抖竹桿讓枯葉掉下,扯扯枝條讓纏繞在一起的竹葉松開,雖然是力氣活,卻興趣盎然。突然間,一只鳥窩從竹叢上面掉下,我有點不知所措,趕忙把鳥窩拾起來。這窩巢細致輕巧,骨架用的是細枝,四周用絲帶般的藤條編織,托在手中有飄飄然的感覺。這應該是青雀的窩,因為青雀食花飲蜜伴竹生,它們喜好在枝繁葉茂的竹子里筑巢繁殖后代。我很想把窩巢放回原處,奈何夠不到原來的高度,繁茂的竹葉也被我抖落得稀疏了些,只好作罷,心里有種愧疚感,不免雙手合十,盼明年青雀再來筑巢,我必認真守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很自然地想起季羨林先生的一篇散文,叫《喜鵲窩》。文章描述的是季先生文革后住北大燕園時看到喜鵲筑巢、而后被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掏走小喜鵲、鵲去窩空、幾年后又見喜鵲筑巢的過程,心情從心花怒放到抑郁不安、再到好運來臨的變化。我覺得我就是那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雖沒有陶走小鳥,可好端端的干嘛要破壞青雀的家呢?古詩有云: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想想那子盼母歸的情景,心靈就會受到震撼。我是一個護鳥愛好者,厭惡網(wǎng)鳥打鳥行為,好在現(xiàn)在是秋分時節(jié),青雀的孩子已不在巢中,或許長大后已隨父母翱翔天空去了,倒是讓我心安了許多。</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很久以前就喜歡季羨林先生的文章,因為喜歡其作品,便習慣性地去關(guān)注他的履歷。季先生不但是國學大師,還是中國民主同盟的盟員,他和民盟先輩聞一多、費孝通、陶行知等人一樣,有追求真理、堅持正義的英勇精神,有不畏權(quán)勢、堅守良知的浩然正氣,有求真務實、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受他的影響,在我年輕時的內(nèi)心深處,便埋下了一顆想加入民盟組織的種子。</b></p><p class="ql-block"><b> 種子一直蟄伏在心里,早期是因為自身不夠入盟條件,后來是因為沒有在合適的時間點上遇到合適的介紹人。恰在今年的立春時節(jié),種子開始發(fā)芽了,到了秋分豐收季,我與準盟員身份相擁,有“好竹連山覺筍香”、“清香留齒怯初嘗”的愉悅。民盟組織就像個家庭,倦了煩了,可以回家歇息和家人聊聊遇到的問題,開心時刻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我們要像鳥兒守護自己的巢穴一樣愛護自己的家。待我成了正式盟員,責任也多一份。在現(xiàn)今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以后休閑的生活里,為履行民盟宗旨---“實行民主政治,促進民主文化”方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這艘巨大航母上的一員,航母的掌舵者是中國共產(chǎn)黨,無論是黨內(nèi)還是黨外人士,無論你加入什么組織,都應該緊跟共產(chǎn)黨走,齊心協(xié)力,讓航母所向披靡,讓航母上的每個人都能過上幸??鞓返纳?。</b></p><p class="ql-block"><b> 季先生在文章的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希望在全中國,在全世界,人與鳥都能和諧融洽,像一家人一樣生活下去,希望人與鳥共同造成一個和諧的宇宙。</b></p><p class="ql-block"><b> 我相信季先生的希望會實現(xiàn),就像我相信青雀還會在這叢孝順竹里筑巢一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筆于2023.9.30日·南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