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說說習俗

陸?錦?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很多習俗。對于久在外地生活的游子,有些習俗,漸漸的淡忘;而有些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是越來越模糊,似乎覺得漸行漸遠。</p><p class="ql-block"> 何謂“習俗”?專業(yè)的含義大概需要“磚家”來解釋或定義。</p><p class="ql-block"> 我來說說我老家的幾樣習俗。</p><p class="ql-block"> 比如今晚,中秋佳節(jié),便有些約定俗成。在老家,一般不說什么“中秋節(jié)”、“團圓節(jié)”,老家人直截了當?shù)慕兄鞍嗽掳搿薄?lt;/p><p class="ql-block"> 八月半,在老家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更是一個儀式,闔家團圓、寄托思念的一個儀式。</p><p class="ql-block"> 八月半,在外地的人,只要有時間,都得趕回來,陪老人坐坐,陪孩子玩玩,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頓團圓飯。</p><p class="ql-block"> 八月半,家家戶戶要放炮祈福。老家叫“敬月光”。為什么要“敬月光”,我不知道,想必是這晚的月光最為動人明媚。母親告訴我,月光必須敬,八月半就得敬菩薩敬月光,這是傳統(tǒng),也是傳承。</p><p class="ql-block"> 擺上燭臺,端來香爐,擺滿貢品,燃燭焚香、放炮燒黃元……</p><p class="ql-block">  敬祭的桌子擺放有講究,不是通常的坐北朝南,而是斜向東方,母親告訴我,敬祭要正對著月亮。</p><p class="ql-block"> 貢桌上擺上貢品,有菱角、月餅、蓮藕、蘋果、柿子、葡萄、香蕉、桔子,還有三碗水……</p><p class="ql-block"> 別問我為什么擺這些,我個,我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母親也不知道,我問過她了。</p><p class="ql-block"> 想必,這是代代相傳,含義已不一定清晰,但程序和內(nèi)容卻是不變的,這就是習俗的本意了。</p><p class="ql-block"> 不妨來看看這些貢品:</p><p class="ql-block"> 月餅(老家叫“月光餅”),本就是團團圓圓的象征;無論在天南海北,八月半都要吃月餅的;</p><p class="ql-block"> 蘋果,寓意平平安安;在外的游子回家的也罷,無法回家的也罷,一生都得平平安安才是;</p><p class="ql-block"> 菱角,寄托著大人們期盼孩童“聰明伶俐”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蓮藕,心眼多,是聰明智慧的代名詞,蓮藕還寓意好運連連、連年有余;</p><p class="ql-block"> 葡萄,成串多粒的果實,其人丁興旺、后繼有人、多子多福的寓意不言而喻;對老人而言,多子多孫,幾代同堂是他們莫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還有,柿子、香蕉、桔子,莫不是圓滿、紅火之意。</p><p class="ql-block"> 至于,這三碗水,我無從考證,無非是清清白白、水到渠成的愿景吧。</p><p class="ql-block"> 八月半,在我兒時,還有一樁趣事——“偷月光”。確切的說,是偷月光餅。</p><p class="ql-block"> 孩童們,是早早就期盼“八月半”到來的,一是八月半,家家戶戶都得殺雞宰鴨,美餐一頓是無比幸福快樂的事情;其二就是“偷月餅”的樂趣。</p><p class="ql-block"> 八月半敬菩薩的時候,是不能夠關大門的,八月半的貢桌貢品是放在院子里的。</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誰說的,偷得別人家的月餅,吃了長勁、腰不疼。</p><p class="ql-block"> 于是,八月半這天,我們幾個屁孩,早早吃完晚飯,聚在一起,躲在墻根下草垛里,單等誰家放炮完畢,就奔誰家院子里去,貓著腰,躡手躡腳,迅速的把桌上的貢品拿走一半,是的,拿一半,不能全部拿走,得給主人家留點。這也是約定俗成……</p><p class="ql-block"> 家里主人一旦發(fā)現(xiàn),也得象征性的罵上幾句,吼上幾聲,然后愉快的收拾貢品,洗腳睡覺。</p><p class="ql-block"> 主人是希望孩童們吃了貢品長勁、腰不疼,這是農(nóng)村人的質(zhì)樸,你們何苦要“偷”,拿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不過,記得有一次,河西征家二大媽家,大概光顧的“小偷”太多了,一撥一撥的,居然把二大媽家的月光餅全偷光了,我還記得二大媽的哭喊:“細麻腿子哎,我咯的是月光餅啊,不是粘燒餅嗝,你留點把我吃吃撒……”。</p><p class="ql-block"> 畢竟那是物質(zhì)匱乏短缺的年代,二大媽自己的孩子們都沒有嘗一口月餅,偷月餅的孩子們是有些過分了。而今,早已沒有八月半“偷”月餅的了,我不知道是物豐富了,還是習俗丟了。</p><p class="ql-block"> 我小時候是偷過月餅的,偷過不止一次。</p><p class="ql-block"> 八月半的習俗,我記憶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如:除夕夜習俗,有三件事:</p><p class="ql-block"> 貼春聯(lián),敬菩薩,年夜飯。</p><p class="ql-block"> 貼春聯(lián)這個傳統(tǒng),從我記事起一直以來還是延續(xù)著,家家戶戶在年三十的上午,都要把大門外面清理干凈,換成嶄新的一副寓意吉祥向上的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 當下與以往不一樣的是,現(xiàn)在家家戶戶貼的對聯(lián),基本上都是從鎮(zhèn)上買來的,或者保險公司、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贈送的。我小時候,則是自己寫春聯(lián)、刻花邊。從上學后,每年的寒假,主要的一件事就是春聯(lián)。幾個小伙伴集中到一起,買來紅紙和筆墨,剪裁、試寫……更為重要的是,寫什么,也需要小伙伴們獨自解決。</p><p class="ql-block"> 刻花邊,是一項精細活??痰兜闹谱骱芊爆崳娩撲彈l磨,布條包裹成把手;鋼鋸條不太好找,小伙伴們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尋摸,見到哪家在做木工活,就在一旁守著,期待木匠能夠斷掉一根鋸條。還有,花邊樣子,聰明的小伙伴會把上一年的留一張,但日期又不對,上一年是1975年,這一年則是1976年,就需要把“5”改成“6”……所以,往往那時候花邊總有一個數(shù)字是歪歪扭扭的。</p><p class="ql-block"> 除夕的下午,貼對聯(lián)、粘花邊,是小孩子必須完成的除夕任務。家家戶戶門口門楣,貼上嶄新鮮艷的春聯(lián)花邊,節(jié)日的氣氛,一下子布滿村落。</p><p class="ql-block"> 記得兒時還有個習俗:除夕夜睡前,媽媽會給每個人發(fā)一塊糖,放在枕頭下,叮囑孩子們:早起醒來第一件事是先吃糖,不能先開口說話,自己把糖放嘴里,吃完了,才能說話。</p><p class="ql-block"> 我很長時間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實際上,簡簡單單的一顆糖,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媽媽在傳承著習俗的同時,實際上也是給孩子們一次人生的教育:新年吉祥,孩子們一睜眼,先吃上一顆糖,開始了甜蜜蜜的一個新年。這種寓意,實在是太直接了。</p><p class="ql-block"> 敬菩薩、年夜飯,不必一一詳細述說了,除夕夜的三習俗,形成了過年的儀式感,也就是所謂的“年味”。為什么現(xiàn)代人覺得年味淡了?我想,通過這些習俗,大體能夠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 還有,清明節(jié)的添(填)墳、祭祖,端午節(jié)包粽子,七月半燒紙,十六夜跨火堆,這些習俗,老人們?nèi)匀蛔袷刂嬷疲\而認真,能不能代代相傳,我有點也不看好……</p><p class="ql-block"> 習俗,是,揮之不去的村落文明、文化!</p><p class="ql-block"> 習俗,是,傳承!是一種精神!</p><p class="ql-block"> 習俗,是,村落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