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香閣是頤和園的標志性建筑,以它為中心,建筑群左右對稱,眾星捧月,氣勢宏偉。其最南端,是一座木牌樓。</p><p class="ql-block">云輝玉宇牌樓,依山傍水,起到引水接山的作用。這是一座三間、四柱、七樓的琉璃牌坊,頂覆黃色琉璃瓦,上繪金龍和璽彩畫。南面匾額上題:星拱瑤樞。意為眾星拱衛(wèi)的神仙之地。</p> 北面匾額上題:云輝玉宇。寓意這里是宮殿和彩云相輝映的世界。 排云門,山上的佛香閣就像是排云門正脊上的脊剎 鑄造精美的銅獅,左雄右雌,威武兇猛 <p class="ql-block">排云門的正門橫匾:萬象光昭</p> 后面橫匾:多祉攸集 排云門內(nèi)的第一進院落中心長方形水池,上架單孔石拱橋。 院落東西兩廂是玉華殿、云錦殿。玉華殿大門橫匾:珠緯聯(lián)輝 云錦殿橫匾:祥映昌基 遠眺佛香閣,建筑在萬壽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臺基上 檐廊兩側(cè)山墻內(nèi)掛著彩畫 排云殿二宮門 二宮門橫匾為,萬壽無疆<div>排云殿曾是乾隆皇帝為母親60大壽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清咸豐十年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焚毀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被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jīng)費重修清漪園并改名頤和園,同時重建排云殿。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再次洗劫頤和園,兩年后慈禧再次重修頤和園,并于1904年七十壽辰時舉辦萬壽慶典,圓了她在頤和園舉辦生日慶典的愿望?!叭f壽無疆”匾額是慈禧手書<br></div> <p class="ql-block">排云殿位于萬壽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排云殿建在一座高臺上</p> 從東向西拍攝的排云殿 排云殿外柱楹聯(lián):崧岳大云垂九如獻頌;瀛洲甘雨潤五色呈祥。 匾額為:大圓寶鏡 <p class="ql-block">排云殿的東西兩翼各有一小殿,東面小殿掛有“鳯藻騰文”匾額</p> <p class="ql-block">西面小殿掛有“光絢春華”匾額</p> 遠眺佛香閣,建筑在萬壽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臺基上 芳輝殿、紫霄殿為排云殿的東西配殿<br>芳輝殿的橫匾為:齊榮敷芬 紫霄殿橫匾為:登祥薦祉 檐廊兩側(cè)山墻內(nèi)掛著彩畫 排云殿后面匾額"天樂人和" <p class="ql-block">從排云殿向后,廊道分為兩條,右面是爬山圍廊,直接上到高一層;左面是連通后院的院內(nèi)圍廊。</p> 高處是爬山圍廊,從東西配殿北側(cè)開始向上爬 爬山圍廊直接到達上方的德暉殿 <p class="ql-block">沿院內(nèi)圍廊走到排云殿后院,眼前面臨一面絕壁,絕壁上造了兩截八字大爬梯,順右側(cè)上行,攀登八十八級臺階到達上層的德暉殿。</p> 中部稍停一下,俯視昆明湖西堤 德暉殿,大殿面闊五間,前出廊,兩翼有爬山廊與排云殿相連,是帝后到佛香閣禮佛時更衣休息的場所 德暉殿里間有些陳設(shè)展覽,圖為排云殿大修時換下來的清代正脊鴟吻 檐廊兩邊山墻上也掛著畫 <p class="ql-block">德暉殿后面橫匾,春和元氣</p> <p class="ql-block">德暉殿內(nèi)院的東西兩側(cè)均有礓磋步道,沿步道下行,東面可達轉(zhuǎn)輪藏,西面可達五方閣。</p> <p class="ql-block">德暉殿后院正北又有一面絕壁,向上攀登前往佛香閣,還有一百多級臺階</p> 停一下,看看南湖島和十七孔橋 <p class="ql-block">東側(cè)有轉(zhuǎn)輪藏,這是乾隆御筆的“萬壽山昆明湖”石碑</p> 佛香閣大門外的觀景平臺,遠看是昆明湖全景 向下看,云輝玉宇坊、排云殿、德暉殿呈一直線 佛香閣的大門坐北朝南,門上橫匾:導(dǎo)養(yǎng)正性。 <p class="ql-block">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筑,為全頤和園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閣外形按杭州六和塔設(shè)計,八面三層四重檐,高約41米,內(nèi)有八根鐵梨木大柱,直貫頂部</p> 佛香閣一層匾“云外天香”。二層匾“氣象昭回”。三層匾“式揚風教”。四層匾“佛香閣”。 佛香閣的“雲(yún)外天香”匾額比佛香閣山門“導(dǎo)養(yǎng)正性”匾額大得多 千手觀音鎏金銅像,鑄于明神宗萬歷二年 眾香界,后面是智慧海 <p class="ql-block">佛香閣院的圍廊</p> 擷秀亭位于佛香閣西側(cè)巨大的假山石上 <div>排云殿建筑群的東南和西南還有兩座重要建筑:慈福樓和羅漢堂</div>清華軒,前身為清漪園時期的五百羅漢堂,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今仍存八角形水池、漢白玉石橋、乾隆御制平定準噶爾碑等遺物。光緒重修頤和園時,在羅漢堂的基址上建成了這組前后兩進的院落,改名清華軒 八角放生池,上有一座漢白玉橋 清華軒主殿 <div>再往西行,還有一些著名的建筑,如</div>聽鸝館原名慈禧小戲院,是慈禧太后常來欣賞戲曲和音樂的地方。 乾隆題名的“山色湖光共一樓”。朱柱、黃瓦、八角、三層,第二層有雕欄相圍,可憑欄眺望山色湖光。 邵窩殿。邵雍是北宋著名哲學(xué)家,一生過著隱逸的生活,其居名曰安樂窩。乾隆南巡途中,對邵雍隱居的安樂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京后即仿建于此。借邵雍的安樂窩之意建殿,稱邵窩殿。 萬壽山前山的東面有福蔭軒<br>福蔭軒,原為餐秀亭,取秀色可餐之意,為兩層樓式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間。光緒十七年(1891)改建為卷書式平臺建筑,更名為福蔭軒,取洪福庇護之意。福蔭軒坐北朝南,周圍有廊,東西各有三間曲廊與山石相連。 <p class="ql-block">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方位看佛香閣,感覺定然不同。</p><p class="ql-block">站在東九間房看佛香閣,后面是眾香界牌坊和智慧海</p> 站在知春亭看佛香閣 <p class="ql-block">站在南湖島上的涵虛堂看佛香閣</p><p class="ql-block">萬壽山前山之景,從正面遠距離觀賞最好。</p><p class="ql-block">中路從昆明湖、排云殿、佛香閣層疊向上,沖破山頂輪廓線。從佛香閣平臺往下,東面有“敷華”亭、專輪藏、慈福樓,西面有“擷秀”亭、五方閣、羅漢堂延伸到水岸,的確氣勢磅礴。</p> 沿著西堤散步,遠眺佛香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