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高球開荒之旅第二站:古城瑯勃拉邦<div> 上午打球,下午離開萬象,乘坐火車二個多小時,晚上6點多到達老撾古城-瑯勃拉邦。</div> 萬象火車站-中國援建項目 萬象火車站內(nèi)景 瑯勃拉邦火車站 據(jù)說美國 《國家地理》雜志公布了 2023年值得去的25個旅游目的地。老撾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上榜的東盟國家。<div><br><div> 瑯勃拉邦坐落于湄公河畔,處于群山懷抱之中,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民風淳樸,是一個精致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被公認為東南亞傳統(tǒng)與殖民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是西方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div><div> 1995年瑯勃拉邦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歷史遺產(chǎn)名錄。</div></div> 整個古城為了保持原有風貌,沒有現(xiàn)代化建筑,沒有高樓,大都是一至二層的低矮房屋。 <div> <br></div> 老城住宅區(qū)不算密集,生活不算富裕也不算貧窮。這座城市的市民養(yǎng)狗、養(yǎng)貓,種花植樹,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個小菜園。 當?shù)靥厣疱?,炭火,一鍋二吃,上面烤肉,下面涮菜? 瑯勃拉邦高爾夫山地球場 高球開荒隊員 酒店附近用處理過的炸彈做小院裝飾的人家<br> 在越戰(zhàn)期間,美軍戰(zhàn)機向老撾投下200多萬噸炸彈,其中30%約7800萬枚屬于未爆彈,這些未爆彈一直威脅著老撾人民的生命安全,炸彈造成超過20000人傷亡,其中有不少是兒童,大量的耕地因為有未爆彈無法開采利用。<br> 這是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秘密行動,美國不顧國際協(xié)定,對保持中立的老撾實施地毯式的大轟炸,目的是切斷通往越南北方部隊的補給線“胡志明小道”,從而打擊東南亞的共產(chǎn)主義聯(lián)盟。 在瑯勃拉邦入住的My Ban Lao酒店<div><br></div> 這里的建筑原來是越戰(zhàn)期間美軍在瑯勃拉邦的國際開發(fā)暑的辦公室,作為美對外援助和中央情報局總部的掩護地,這個停車場曾經(jīng)有一個直升機的停車坪。 <div> <br></div>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這里被改建成酒店,法式建筑風格,四周環(huán)繞著花園和百合花池,內(nèi)設(shè)露天泳池,目前是瑯勃拉邦唯一有充電樁的酒店。 酒店大堂外廊休息區(qū) 酒店大堂寬敞明亮,這里是當?shù)嘏e行婚禮和派對的熱門場所。 大堂入口 內(nèi)設(shè)小店售賣各式糕點。 酒店免費拉客人去附近景點的觀光車。 酒店室外游泳池 入住的標間客房 瑯勃拉邦是老撾歷史的縮影,這里曾有很多朝代在此建都,1560年老撾遷都到萬象。因此市內(nèi)名勝古跡眾多,大小寺廟有30多座。 王宮博物館 王宮位于普西山與湄公河之間,這是1904年至1907年法國人為當時的老撾國王西薩旺·馮建造的王宮,1959年西薩旺·馮去世,他兒子西薩旺·瓦達納繼承王位。<br> 1975年老撾廢除君主制后,西薩旺·瓦達納搬出王宮,王宮改造成博物館。 精致的雕金花紋,鋪滿了朱紅色和綠色的墻壁,雖然全部都是黃金,但一點都不俗氣。飛翹的屋檐上是瑯勃拉邦的傳統(tǒng)神獸,白色的階梯上雕砌著威武的金龍,十分氣派。 王宮至今保持原樣,有大殿、議事廳、書房、起居室等,還有大量皇家宗教用品、雕塑、繪畫、奇珍異寶等。<br> 大廳左側(cè)有中國等國饋贈的國禮。進去參觀需要脫鞋、脫帽、裙子褲子過膝蓋,禁止拍照等。 西薩旺.馮國王的雕像,這座雕像是在60年代俄羅斯的一位雕塑家的杰作。 街道上走路匆匆而過的小僧侶 自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后,瑯勃拉邦這座古城的生命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不再輕易地寧靜和殘舊下去,許多老房子得到保護性修復,也為這座城市帶去很多背包族,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老撾的旅游勝地。 街道主干道上都是酒店、餐館、酒吧、手工藝品店等。 王宮博物館外面的道路,晚上就是夜市的場所,售賣各種紀念品、衣服、手工藝品、手機配件等,這些手工藝作品有些還是挺精致的。 香通寺入口 香通寺位于湄公河附近 香通寺是瑯勃拉邦最宏偉的一座寺院,以其構(gòu)筑別致、陳設(shè)堂皇、宏偉的大殿、玲瓏的佛塔以及精美的雕刻和華麗的鑲嵌而聞名于世。<div> 寺內(nèi)精美的木柱支撐著鎏金法輪房頂,墻壁上的圖案描繪了各種傳奇人物的豐功偉績。</div> 寺廟這面墻上雕畫的生命之樹,占滿一面墻,講述了牛犢懇求老虎吃自己,換取母牛平安的故事,體現(xiàn)孝順和知恩圖報的哲理。 在大街上,抬頭望去,隔不了多遠就有寺廟,有的寺廟外墻貼滿金箔浮雕。<br> 在這座古城,最好的建筑幾乎都是寺廟。 老撾人篤信佛教,90%以上的居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僧侶們一日二餐過午不食,飲食都靠每日清晨出門化緣所得,這也形成了瑯勃拉邦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線。 瑯勃拉邦大街小巷有很多寺院,而這里的寺院是不開伙的,所有的和尚伙食都要通過化緣獲得,僧人每天清晨走向大街小巷尋求布施,整個城市也會因此蘇醒了。<div><br><div> 我們清晨5點半出發(fā),來到“洋人街”這邊,買好飯團和點心,體驗了清晨布施的全過程,去感受那真正的、原始的施與受。<br> 大約六點鐘僧侶們排隊出來,不同的寺院組成不同的隊伍,很快就到了你的面前。</div></div> 他們?nèi)砍嘧?,靜悄悄的,沒有人說話,來到布施者面前,打開食缽,布施者會抓一把米飯或其他食物放入,然后再走到下一位布施者跟前。 身穿橘黃色袈裟的僧侶,有老有少,手里拿著食缽,排成一直線行走于寧靜的大街小巷,接受早已蹲在路旁的民眾布施米飯、水果、點心等。 每個匆匆而過的僧人隊伍,都是以長者為先,走在前面,年紀小的排在后面跟隨。<br> 小小一簇的糯米團幾百年來將信眾、僧侶、佛祖聯(lián)系在一起,此時你會覺得布施的過程非常的莊重和神圣。 <div><div><div> <br></div></div></div> 瑯勃拉邦這種布施已經(jīng)延續(xù)了上千年,無論刮風下雨,僧人與信眾都不會停止施與和被施與。對僧侶與布施者來說,化緣體現(xiàn)出他們的慈悲與感恩之心,潛移默化讓人心存善念。<br> 在僧隊必經(jīng)路上也有一些家境比較貧窮的孩子等待僧侶們的施與。僧侶會把剛得到的糯米團、餅干、糖果再回贈給等在一旁的孩子,有的孩子會雙手合十跪地禱告,一切都在無聲中默默有序的進行。<br><br> 看到這里大家的心都感覺暖暖的...,在這個不算富裕的國家,大家都堅信施比受更有福,施與被施一樣幸福。 圖片、視頻:拍攝于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