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題目中的雨雪、朔風(fēng)說的不是冬天,而是2023年季春的山西大地。</p><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天在大同游歷五天,最后一天遇到了倒春寒。從內(nèi)蒙古刮來的冷風(fēng)首先光顧山西最北端的大同,氣溫驟降近三十度;大風(fēng)刮來了冷雨,冷雨到夜間又變成了雪。第二天我離開大同南下平遙,沒想到冷雨一步不落的跟到平遙;平遙雖比大同南去800里,但雨與大同一樣是接近冰點的冷雨;到了晚上,雨同樣變成雪,并且雪比大同更大。于是繼續(xù)南下,去雙林寺、去張壁古堡、去王家大院;在車過綿山時已經(jīng)成了暴雪,雪加霧使能見度不足百米。</p><p class="ql-block"> 余生也晚,一個甲子的人生記憶中沒有這樣的春雨春雪。以前來過山西,知道高原氣溫低;但第一次常住就嘗到了黃土高原的春寒料峭,這與老家的倒春寒不是一個等級——至少有體育賽事的專業(yè)與業(yè)余的區(qū)別。</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一段經(jīng)歷一生沒有,余生再遇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于是要做一個游記,主角當(dāng)然是雨雪;雨雪中看到的景物權(quán)當(dāng)陪襯,以后有時間再做專題吧!</p> <p class="ql-block"> 寒風(fēng)冷雨初到大同是4月20日的下午。是日農(nóng)歷谷雨,本來是春暖花開、疫情之后的第一個旅游旺季,卻因為氣溫驟降,古城的中心——鐘樓早早就沒有了人流;偶爾有汽車路過,也是急叢叢的一閃而過。本來拍張照片很困難的馬路中心孤島鐘樓,現(xiàn)在成了逍遙之地——當(dāng)然你得有為美景犧牲溫度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龍壁據(jù)說比北京的還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九龍壁。但天氣突變就沒了人跡;筆者身披黃色雨衣恍惚變成了第十龍??????</p> <p class="ql-block"> 馬路對面的法華寺大門牌坊考究別致——無梁無柱無卯榫也沒有飛檐;有的是三個斗拱門;更吸引人的是上半部分的琉璃裝飾;還有從整體看醒目的長方形框架。來大同已經(jīng)有幾天了,每次路過這里都是游人如織,拍照都要找機會避開人流車流;如今老天讓網(wǎng)紅地冷了場。</p><p class="ql-block"> 從整體上看,我覺得這座牌坊怎么有點像西方的凱旋門?</p><p class="ql-block"> 法華寺里面白塔所在的廣場尚有散客,但他們打著傘繞行白塔,像是轉(zhuǎn)經(jīng)或轉(zhuǎn)山的藏傳佛教信徒。也可能吧,此塔叫覆缽寶塔,初建于元代,完成于明朝,是典型的藏式寶塔。雨中如此這般,讓我們給予足夠的敬意吧!</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離開大同,雨變成了雪;看一眼高高的城樓,雪雖然即下即化,但還是罩上了白色……</p> <p class="ql-block"> 雨雪中坐火車趕到平遙,入住后逛街吃飯,看到的是風(fēng)雪中的古樓。雖然雪還是即下即化,但城樓下打傘的游客增添了情趣——把這張照片叫做“雨雪古樓”吧!</p><p class="ql-block"> 人多的地方還是錢莊,里面的講解員與工作人員都是晚清打扮,再現(xiàn)了18—19世紀(jì)山西金融中心的輝煌。游客都身著雨衣或手打雨傘,看見的畫面就有了時空穿越之感</p><p class="ql-block"> 平遙行的第二天早上,客棧的屋頂已經(jīng)有了厚厚的一層雪;春雪化得快,化掉的與留下的相加,雪應(yīng)當(dāng)是不小了。</p> <p class="ql-block"> 想避開風(fēng)雨雪,于是第二天繼續(xù)往南趕,去雙林寺,去介休市的張壁古堡與靈石縣的王家大院。趕到雙林寺一看,雪比其北面的平遙古城更大;古寺白雪,倒是難得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知道雙林寺是古寺,但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古。殘破的碑文告訴你我,它重修于北齊,也就是我們說得順口的南北朝;那么它距今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年了,還沒有見過這么大歲數(shù)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 此時禪院內(nèi)的古樹已經(jīng)披上新綠;禪房的屋脊是綠琉璃,墻是灰磚或紅粉。千百年的歲月雖無聲但留痕,讓人一進(jìn)院落就感到深深的氣場……</p><p class="ql-block"> 一夜的春雪是天外來客,卻馬上融入了神佛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來的都是客,皆有前世緣……</p> <p class="ql-block"> 動的客與靜的寺形成的畫面好看!寫成文就是:寺待客千年,客悟禪瞬間。</p><p class="ql-block"> 你看得出,筆者不是佛門中人,只是對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有敬仰之心。正是因為不是佛門弟子,進(jìn)了禪院總免不了“胡思亂想”——冒著雪進(jìn)了廟馬上就想到“林沖雪夜風(fēng)神廟”。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事當(dāng)時想;后來見了相片還是冒出這句話;今天寫游記又想了起來。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心理學(xué)家來看看美篇多好!????</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張圖片中沒有雪,但是我在佛的眼睛里看到了雨雪;在寂靜的禪房里聽到了雨雪拍門的啪啪聲;在水池春蓮的漣漪邊感受到雨雪滋生的生命活力……</p> <p class="ql-block"> 去介休的張壁古堡路過綿山,山路漫長且不斷爬升,當(dāng)升到最高處已經(jīng)達(dá)到暴雪級別。在山的高點找一個空地賞雪,能見度不足三十米,真讓人懷疑時間是不是又倒回到冬天。此時對面駛來一輛車,司機是南方人;停下車見我們的車就說“嚇?biāo)懒?!一輩子沒見過北方的雪,沒想到是這樣恐怖”。我說這是你的好運氣,大多數(shù)北方人在春天也見不到這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其實,慢慢開車不用害怕;雖然能見度低,但春天的路面溫度高,不結(jié)冰,存不住雪。</p> <p class="ql-block"> 張壁古堡,典型的黃土高原上的古村落。殘存的圍墻很高,但是黃土筑成的。歲數(shù)大的北方人可能還見過——大木板做架模,填土然后用“石夯”夯實;夯一層后升高木板再夯,最終就形成墻。齊魯一帶雨水多,上面還要鋪磚或掛瓦;黃土高原雨水少似乎就省了麻煩,一色的黃土墻真是粗獷。今天再裝扮上春雪,看看是啥成色?見過嗎?</p> <p class="ql-block"> 這篇游記雨雪是主角,所以不說景點;但雨雪也罩不住張壁古堡的古老神秘,反而更增加了古村落的滄桑感。從城門穿過進(jìn)入村子,覺得自己已經(jīng)穿越回到明清;并且是山西豪紳富甲一方的年月。</p><p class="ql-block"> 越往村里走,穿越之感越強;偶爾回過神來,就慶幸自己的運氣好——這么大的雨雪,道是無情卻有大情,有深情??!</p> <p class="ql-block"> 這樣的房子是民宅,但房主絕不會是一般的農(nóng)民。中國農(nóng)民安土重遷的思想根深蒂固,只要不是兵荒馬亂,積累的財富都會興辦家產(chǎn);但和平的年代并不多,尤其是黃土高原這種胡漢相爭之地;再加之饑荒流民、改朝換代,山西南部很少能脫離禍端。</p><p class="ql-block"> 古堡能留下來真的是奇跡!</p> <p class="ql-block"> 留下來的奇跡不僅在古堡的地面,還在古堡的地下。張壁古堡不僅有城墻,還有幾千米的地道;真的是“有恒產(chǎn)才能有恒心”,自由經(jīng)濟學(xué)的這句名言想不到在中國古代的北方農(nóng)村得到印證。“恒產(chǎn)”的主人只是修城墻、挖地道以防兵匪之禍,不會想到再過兩三個甲子,他們的恒產(chǎn)會成為革 命對象;也不會想象作為褒義詞的“地主”會變成貶義詞,最后又變成游戲語言(打撲克“斗地主”)……</p><p class="ql-block">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誰不是一片浮萍?</p> <p class="ql-block"> “大紅燈籠高高掛”,掛燈籠的時候想不到陽春三月雪打燈吧?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但今天的天算顯然是給人算加了不少分!</p> <p class="ql-block"> 大戶人家很多,但莊園的風(fēng)格并不一樣,這給現(xiàn)代的城市設(shè)計者或開發(fā)商以啟發(fā)——怎么過了幾百年,我們的審美情趣就退回到兵營時代——喜歡千人一面了呢?是不是也給國人以啟發(fā)——整齊劃一絕少能產(chǎn)生美感,有的話也是希特勒納粹式的畸形美。</p><p class="ql-block"> 這種畸形的審美情趣還真不是華夏古有的,你看古堡的大戶人家就追求院落的獨特性。</p> <p class="ql-block"> 聚戶成村,又添新美!</p> <p class="ql-block"> 最后來看山西靈石縣的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在最近幾年的旅游界名聲顯赫,來山西之前我早已耳聞,把王家大院作為大景點放在行程計劃之中??赡苁峭跫掖笤好曁?,以至于走一圈下來有點失望。現(xiàn)在想來不是建筑不美,也不是文物分量不足,而是村落與大戶的宅子都太中規(guī)中矩了。像極了走不出來的體制,也與剛看過的張壁古堡形成兩極。</p><p class="ql-block"> 但是,剛下過的雪到了這里雖然是化了不少,卻還是給大院增色了?;彝甙籽┥屎馨舨皇??</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個看點,中規(guī)中矩的大戶人家,房子的線條絕對講究;再加上白雪的勾勒,絕了絕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看點是運氣也是遺憾:遺憾的是大院的孔廟沒有開放,運氣是隔墻賞景尚能得到一幀不錯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憑此照片我們就可以把想象生發(fā)開去——古代的大戶人家形成的村落就能蓋這么大這么漂亮的孔廟,傳統(tǒng)的中國人是多么重視教育??!</p><p class="ql-block"> 教育走到今天讓重視教育的先人情何以堪,假設(shè)先人九泉有知的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