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紀實文學《越老越想家鄉(xiāng)事》 系列之三<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鄉(xiāng)賢李懷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秦樹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鄉(xiāng)賢,是對《南董完?!吩iL李懷良的尊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校長在南董村苦心培育過兩三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是五十年代初長治師范畢業(yè)來到村小學當老師,當時還不足18歲,高高個子,帥氣過人,愛說愛笑,聲如洪鐘。黎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當時念書的小學原校址在村中斗桿圪廊路北的老君廟,這座廟規(guī)模不大,座北朝南,兩進院。第一院是空院,沒房子,做了操場。往北經(jīng)過道是第二院,正中是三間正殿,有東西配房,有南房,都是教室。東房北頭與正殿之間有間夾房,李懷良老師剛調(diào)來就住在這里。晚上院里陰森森就他一人,很害怕,在班里挑了幾個男生輪流陪他,我也在其中。教課時對我們要求很嚴,語文課很重視基本功訓練,要求我們多讀課文,多背寫課文,加強朗讀,多在課堂上發(fā)言,他說這是童子功。事實證明效果很好,為我們以后在生活與工作中的語言交流、文字表達和即興講話都打下了一定基礎。另外他很重視學生的身體鍛練,下午下了第二節(jié)課,他堅持每天帶領全班學生在操場跑步。他在教我們時有句話印象最深,一個學生學習好與差不是頭等重要,重要的是人不能差,差了一輩子攆不上,學校首要是育人。這句話在他后來當校長期間的教育理念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還有一件事至今難忘,那是開春后的一個下午,他帶領全班學生上五龍山春游,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唱著當時很流行的”雄赳赳齊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曲順著斗桿圪廊出了小東門。一路上學生們高興的像一群出窩的麻雀嘰嘰喳喳沒完沒了。走到半山腰,有個學生走不動了,李老師把他背到山上。我們坐在山頂,望著眼前的殘垣斷壁,看著到處是荒山禿嶺,興味索然,不知李老師為啥帶我們到這個破敗不堪的地方。李老師看著大家無精打采的樣子說,你們生長在五龍山下,可知道它的前事今生?見我們搖頭,他便講了五龍山曾經(jīng)祥云繞山、古松撐天,唐初修建的五龍大廟金碧輝煌,廟中的樹上樹、門上門、大戲樓、蜘蛛羅網(wǎng)、五龍殿、三圪節(jié)樓、碑林等建筑奇觀,還有廟外的石佛洼、黃梅寺、小松洼、三官閣、三皇廟、風洞等景點,顯示了它幾千年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造就了五龍山名揚晉冀豫陜,成了上黨地區(qū)之首,它是寶山。說到這里,李老師突然語氣急轉(zhuǎn),憤然地說,可惜啊,這樣美好的五龍山就毀在日本侵略者手中!1940年,日寇人性滅絕放火將五龍山吞噬殆盡。同學們,我們要牢記這段歷史!希望大家要努力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好,把祖國的大美河山保衛(wèi)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來他被調(diào)到定流村小學當主任,調(diào)走后學生們都很想念他。我們膽大的三個同學便在一個星期天去定流村看望他,當時我們還不滿十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翻過五龍山經(jīng)過廟上和曹家堰村再翻過一道嶺到了賈掌村,時己近午,還有四五里才能到達,我們?nèi)淌苣_痛肚餓一路向定流走去。到了定流小學,李老師看見我們嚇了一跳,問出啥事了?我們羞赧地說,想你了。他拍了拍我們笑著說沒事就好。給我們每人倒了碗水,說先歇會兒,我給你們準備飯。飯后李老師說,來回三十多里,再累也得趕回去,不能讓家里著急。走,我送送你們。一路上他給我們講了不少要好好學習的話,鼓勵我們要立志!不知不覺就到了五龍山頂,太陽西沉,霞光滿天,他凝望著山下的南董村,說本想送你們到村里,我也想念其他同學,很想見見大家,但明早我還得給定流的學生上課,不能耽誤了他們。我們不舍地向山下走去。到了山腳下,扭頭看山頂,他還佇立在晚霞的余暉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十年代初,李懷良老師調(diào)回南董完校任校長,一干就是20多年,期間把老婆孩子的戶口遷到了南董村,他退休后住在南董村,直到人生的終點也魂歸南董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校長在南董完校工作期間,他始終堅持教書首先是育人的理念。學生的成長要從愛國愛民教起,并貫穿教育的全過程。雖說在國難的非常時期他的觀念曾在全縣受到嚴厲批判,但并沒有動搖了他的思想。在他病重期間住在女兒家里,我去看望他,他有時清醒有時糊涂,但還是含淚對我說:”我覺著一輩子沒有愧對學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校長在南董完校工作期間首先建設了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他深知要想辦好學校,教師是關鍵。他充分發(fā)揮教師們的特長,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使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先后出現(xiàn)了李滿成、靳景山兩位全國模范教師,省市縣的模范更是層出不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常言說賢師出高徒。李校長在南董完校20多年中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遍布各地的各行各業(yè)。其中有專家、教授、博士、高級工程師數(shù)人,有對越反擊戰(zhàn)的戰(zhàn)斗英雄,有晉商名人,有國家干部,有優(yōu)秀教師,有名醫(yī),有名演員,有精工巧匠,有種地能手等等精英才干。這些人的成長是在南董完校打下的堅實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鄉(xiāng)賢李懷良校長,南董永遠懷念你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者簡介;秦樹堂,男 ,山西長治人,祖籍河南省林州,1950年左右(具體不詳)出生于山西省長治縣南董村,自幼成長于南董,歷任村教師,長治縣王坊公社黨委書記,長治縣土地局局長,現(xiàn)居北京,退休。愛好文學,擅長文學創(chuàng)作,作者多篇文章作品多次發(fā)表于各大刊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