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外甥女梅杰家里去,偶爾看到了二十多年前教她們班級的幾張老照片,勾起了好多回憶。</p> <p class="ql-block">在一小參加工作的第三個年頭,1997年,學校在全市率先開展雙語教學,成立了四個班的雙語實驗班,兩個五年制班,兩個六年制班,我擔任二班的語文老師、英語老師,兼班主任,除了早讀、午休看班外,每周18節(jié)課的課時量。一年級開學時,人數(shù)不太多,25人,到了二三年級,加上轉(zhuǎn)來的學生,班額最大時接近40人。在當時大班額背景下,雙語實驗班是標準的小班化教學了。</p> <p class="ql-block">當時沒有英語教材,全省普及小學英語教學之前,我們用的是自編教材,一直用到2002年,把這一屆孩子帶到五年級,才開始使用pep統(tǒng)編教材。</p><p class="ql-block">我和另一位英語老師張卓(多年前已移居美國)經(jīng)常在課余時間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口語練習環(huán)境,偶爾帶他們到臨沂大學英語角去練習口語,二年級的時候,帶他們到臨沂電視臺上演了一場英語晚會。</p> <p class="ql-block">我們還經(jīng)常帶孩子們外出旅游,用現(xiàn)在的話叫“游學”。一年級下學期,在熱心家長的幫助支持下,我?guī)е⒆觽兊狡揭卮笸萑ヂ糜巍?lt;/p> <p class="ql-block">周末時間,應家長和孩子們的要求,我經(jīng)常把一些孩子帶到家里去,給他們輔導作業(yè),陪他們讀書,給他們講故事,還管他們吃飯,當然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也從沒有過“收取費用”的念頭。單身的我周末時間就是“孩子王”,陪他們一起讀書學習玩樂對當時的我來說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周末了,幾個孩子一召集,想讓我?guī)е鋈ネ?,于是說走就走,那時候外出不用到學校報批,也不用準備安全預案。我們一起到盛能游樂園看孔雀、看小鳥,在園子里跑啊跳啊,現(xiàn)在回憶起來,具體的細節(jié)都想不起來了,能回憶起來的只剩下當時開心快樂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我當時經(jīng)常帶著梅杰去參加省市區(qū)的各種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小主持人大賽、唱歌比賽等等,班里的其他孩子朗讀水平絕大部分都很棒,因為我喜歡指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所以孩子們愿意學習我的樣子,朗讀水平自然整體比較高。學校有大型活動時,每次都少不了我們班的孩子登臺展示表演。梅杰因為先天聲音條件好,學校政教處給她的鍛煉機會多,到四年級的時候,登臺主持就不用再手把手輔導,能獨立擔當起學校大型晚會的小主持人了。她還受邀和臨沂電視臺當時的知名主持人同臺主持過。長大后也因為小時候的這段經(jīng)歷順利考上了川音的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班里的其他孩子考大學時也有幾個因為小時候的表演經(jīng)歷而選擇了相關的專業(yè)。看來,小學老師對他們的成長還是影響挺大的。</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2002年7月初,我和他們一起拍的畢業(yè)照。和入學時相比,都長高了一大截。每一個孩子,都成長得快樂、陽光,20多年過去了,至今我還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在陪伴這些孩子五年成長的過程中,我也在成長,在磨練,2002年4月,我參加了山東省首屆小學英語優(yōu)質(zhì)課比賽,獲得一等獎。送走他們后的第二年,2003年,我又獲得了山東省教學能手。</p>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年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了孩子的爸爸媽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今依舊在熟悉的校園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守著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著他們慢慢長大。</p> <p class="ql-block">今年三月份,兩位雙語班畢業(yè)的學生邀請我和梅杰同學去他們單位參觀,現(xiàn)在的他們已經(jīng)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帶領公司發(fā)展壯大的同時,還熱心公益事業(yè),擔當社會責任。聊起多年前曾經(jīng)在雙語班上小學的經(jīng)歷,他們記憶依然深刻。有人說,孩子們長大后最容易忘記的是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看來也不盡然。當然,能被畢業(yè)多年的學生記住,我還是感到很幸福。</p> <p class="ql-block">長大了的你們,</p><p class="ql-block">我親愛的孩子們,</p><p class="ql-block">你們都還好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