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筆者此次山西行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開鑿于北魏年間,距今有150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大同以我國“煤都”著稱,盛產(chǎn)煤老板。當(dāng)?shù)厝苏f,我們這兒以前只注重挖煤,不在意這些歷史上的東西。這幾年轉(zhuǎn)型,開發(fā)旅游,才開發(fā)這些古跡。</p><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絕對是大同特點:簡單、直白。而且不太好找。</p> <p class="ql-block">不過,游客中心這尊四面佛,還是蠻好看的。</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qū)廣場,中心醒目位置是云岡石窟開鑿建設(shè)者——北魏高僧曇曜塑像。云岡石窟規(guī)模宏大的早期工程“曇曜五窟”,就是他主持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穿過新修建的禮佛大道,進入山門,云岡石窟景區(qū)展現(xiàn)眼前。</p>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現(xiàn)在保存主要洞窟45座,附屬洞窟209座,佛像5900余尊。洞窟呈一字型分布在一公里長的范圍內(nèi)。</p> <p class="ql-block">游客參觀,主要是從進門開始的1號石窟到第20號石窟。這部分石窟是北魏皇家修建的。這是云岡石窟的一大特色。北魏皇家崇尚佛教,舉全國之力修建佛教石窟——其實就是依山而建的寺廟。北魏朝廷遷都洛陽后,又在洛陽開建了龍門石窟。云岡石窟的后期主要是由民間修建。其規(guī)模影響力便可想而知了。</p><p class="ql-block">下面的游覽圖中,黃色與綠色之間的一排建筑就是云岡石窟了。</p> <p class="ql-block">20號窟的露天大佛,是大同乃至山西的形象代表。先認(rèn)識一下,后面再說。</p> <p class="ql-block">越過沒開放的一二號洞窟,這里是古道車轍。馬車底下的車轍印,據(jù)專家考證,是北魏時期實實在在被車輪給壓出來的。可見這里當(dāng)年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碧霞洞。正面開六個窗口。似乎是道教的洞穴。云岡石窟因此沒給它排序號。</p> <p class="ql-block">第3窟:最大的沒完工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崖壁上面的12個方孔,當(dāng)年應(yīng)該是12根梁。我們可以腦補一下,這個窟的前門臉當(dāng)年有多豪橫,有12個開間(后面幾個窟有帶木結(jié)構(gòu)前臉的,可以參考想象)。</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洞口鉆進去,里面又空又大,寒氣逼人。</p> <p class="ql-block">從第二重洞口鉆進去,需要向上方爬。</p> <p class="ql-block">洞里的空間足夠大,而且舉架也相當(dāng)高。</p> <p class="ql-block">靠近出口處有三尊佛像,一大兩小。據(jù)說不是北魏時期的,是后人給加上的。</p> <p class="ql-block">第4窟 女子為紀(jì)念亡夫而建的民間窟</p> <p class="ql-block">穿過小石橋,進入云岡石窟中段。這里的5——15窟大部是云岡石窟中期作品,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幾十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5窟 有云岡石窖最大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釋迦摩尼佛有17.4米高??上Р婚_放。</p> <p class="ql-block">第6窟 ,外有木制建筑,內(nèi)部保存最好的一窟。</p> <p class="ql-block">第六窟前精美的四層木建筑,是云岡石窟原本的模樣。但它是清朝順治年間重修的,距今有300多年。1500年前的原貌,我們只能去想象了。</p> <p class="ql-block">進入第6窟,兩側(cè)是彩繪壁畫,中間是第二重門。</p> <p class="ql-block">進入第二重門,正中是保留著部分彩繪的高大佛像。</p> <p class="ql-block">兩側(cè)是眾多的佛像和佛教故事的展現(xiàn)。尤其是這一側(cè),保存了相當(dāng)艷麗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穹頂部分。</p> <p class="ql-block">△另一側(cè)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佛教故事這一部分沒有開放,借用幾幅網(wǎng)圖。</p> <p class="ql-block">回看精美的木建筑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7、8雙窟,風(fēng)化嚴(yán)重。</p> <p class="ql-block">△正面佛像。整個洞窟下部石刻風(fēng)化損壞嚴(yán)重。</p> <p class="ql-block">△穹頂。</p> <p class="ql-block">門楣之上,著名的“云岡六美人“。</p><p class="ql-block">穿過下圖洞口,進入到第8窟。</p> <p class="ql-block">第9、10雙窟。</p> <p class="ql-block">第11、12、13窟。</p> <p class="ql-block">第14窟。</p> <p class="ql-block">第15窟 千佛洞。有8900多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了。是云岡石窟的精華。里面的五座大佛,據(jù)說是北魏五帝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第18窟。</p> <p class="ql-block">第19窟。</p><p class="ql-block">實生佛洞(第十九窟公元四六零一四七零年)主佛像結(jié)跏趺坐,高16.8米,是雲(yún)岡石窟中第二大佛。</p> <p class="ql-block">第20窟。佛像史上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散落的200多個洞窟,就是民間窟了,由民間出資建造。雖然規(guī)模不能與皇家相比,但是藝術(shù)方面卻有自己的特點。比較活潑靈動,不受拘謹(jǐn)。</p> <p class="ql-block">北魏是北方鮮卑族建立的政權(quán)。崇尚佛教。雖曾出現(xiàn)過全國滅佛的情況,后又恢復(fù)對佛教的推崇。云岡石窟就是在這個時期開鑿的。它的特點,一是皇家建造,二是兼容并蓄,由多國工匠共同完成。融合了各個國家地域不同的風(fēng)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