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暑假期間,一行三人出發(fā)江西,從鄭州東站搭乘高鐵經(jīng)武漢換乘去廬山,經(jīng)漯河、駐馬店、確山、孝感、黃石,一路上層巒疊翠,稻田縱橫,山的雄渾,水的秀美,從眼前掠過,便讓人心生歡喜。</p><p class="ql-block"> 出站后有車接住我們前往廬山市。云霧繚繞的廬山連綿不絕,一路相隨,車過秀峰,遠遠望見開先雙瀑如銀練掛在山間,山峰連綿,我無法辨別哪座是香爐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边@是李白的錦繡,也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娖?。大堆大堆的云彩聚攏一起又散開,再堆砌,蘑菇般純凈又壯觀,云朵里的海市蜃樓讓我們驚嘆連連。魯山、廬山也許有淵源吧,路牌上的溫泉鎮(zhèn)、沙河大橋,讓我對廬山瞬間親切起來,有了家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廬山市原名星子縣,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故里,田園詩發(fā)源地,路口有一座高大的陶淵明塑像。廬山市人口不多,面對鄱陽湖,三面環(huán)水。輪船在黑夜里行駛,點點星火折射著光芒,幽暗的湖面便更加遼闊與深遠。</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心所向,皆可往。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趕往廬山,走進牯嶺鎮(zhèn),坐索道穿行云端,索道下是滿山的茶園,因為常年生長在云霧繚繞中,云霧茶是廬山的特產(chǎn),牯嶺鎮(zhèn)就在索道的頂端。</p><p class="ql-block"> 這真是個神奇的地方,云海深處的世外桃源,輕煙裊裊,小鎮(zhèn)若隱若現(xiàn),人走在仙境里,車行在云海里,人聲車鳴飄在云端里。一陣風過,只剩下白霧茫茫,籠罩蒼穹?!霸浦猩匠恰泵惶搨?,青石板臺階,石頭墻,連老樹都長進了樓梯內(nèi),上行拐彎又是石板階梯,不熟悉地形可能會迷失方向,不過也沒關系,四通八達的路口會讓你柳暗花明。清水在石階旁嘩嘩流著,路邊的小花,攀爬的凌霄花讓窄窄的石路明艷許多,到了晚上百年老街又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牯嶺鎮(zhèn)集中了廬山大部分景點,沒有摩托沒有單車,公交車比比皆是,游客去景區(qū)可以選擇步行,可以坐小交通,我想如果細細地去體味,是需要住上月余的,在云海里穿梭,在山巔上品茗,把萬壑的風情,悠遠的史詩研磨進字里行間。御碑亭、仙人洞、險峰、錦繡谷、天橋,人文與地理環(huán)境重重疊加,滄桑又厚重,古樸又綿長。御碑亭是朱元璋所建,曾風靡大江南北的電影《廬山戀》拍攝地,天橋是冰溢口遺跡,傳說為天降金龍化成虹橋救朱元璋處,還有朱元璋尋訪周顛仙人所建的訪仙亭,后被毀,現(xiàn)存的是蔣介石所建,改為觀妙亭,水泥穹頂,上無片瓦,不知道為什么,所見的亭子好像都是這種構造,竹林寺?lián)f也與朱元璋有關系,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系懸崖絕壁中之天生石洞,因其形如手,又名佛手巖,內(nèi)有一石制殿閣,立呂純陽(洞賓)石雕像,洞深處,有兩道泉水沿石而下,這便是,《后漢書》記載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是毛主席所寫,仙人洞左側有石砌月亮門,月亮門內(nèi)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有一勁松插石挺立,稱為“石松”,石上刻”縱覽云飛“,是廬山著名景點,談判臺是馬歇爾與蔣介石晤談之處。廬山留下了國共時期的無數(shù)印記,小鎮(zhèn)經(jīng)歷了時光的無限流轉(zhuǎn),把一本厚厚的圖鑒完好的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冰川運動的地貌,興衰存亡的歷史,這個神秘的古老小鎮(zhèn)更加讓人著迷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早起床,決定步行走走牯嶺鎮(zhèn),公交車還沒有開始運營,早晨是寧靜的,暈染得心情也無比清明。站在望江亭上,目光穿越懸崖峭壁,遠眺霧靄沉沉的九江,江水寂寂,山川聳立。廬山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故事的,見一入口處的一副對聯(lián):長江入海方無限,廬岳撐天始有峰,橫批:河山不二。原來這里是國民革命軍第99軍抗戰(zhàn)紀念碑的入口,野生獼猴也不怯生,在樹上自由跳躍。</p><p class="ql-block"> 好漢坡時間不允許了,就去塔院看看吧,又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石階,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讓我義無反顧地向前。在松影里,在兩排小白塔的護衛(wèi)中,走進了諾那塔院,碧綠色的小天池深邃幽靜,梵音繞梁,藏傳佛教諾那塔院在晨曦里愈顯莊重,登臨塔院最高峰,廬山美景一覽無余,亭子邊書寫:無住,有些佛教用語真的是參悟不了,看來是慧根太淺,緣分不到吧。沒有看到日出,廬山有江有湖,地表濕潤,不是非常晴朗的天氣,大概很少能看到日出,這不,遠山又起了云霧,輕輕裊裊,白色的塔身襯著云海更加漂亮了。</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不到三疊泉,不是廬山客,來廬山怎能不去三疊泉呢?聽人說去三疊泉很累,所以選擇坐小火車,結果來回還有2600個臺階,一個也沒有少,這是坐了個寂寞呀。去的時候個個猛如虎,回的時候個個腿打鼓。臺階讓我產(chǎn)生一種恐懼感,畢竟早已過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紀,一切都要量力而為,保存實力。請個轎子據(jù)說是論斤的,八塊到十幾塊不等,1千多呀,我的媽,還是走路吧。一步一喘,兩步一歇,揮汗如雨,買了幾個拐杖倒是節(jié)省了不少體力。從大月山經(jīng)五老峰過青蓮谷、鐵壁峰,一跌一宕一滑落,最終形成“銀河倒掛三石梁”的三疊泉,環(huán)環(huán)相扣,裊裊婷婷,夢一樣的飄逸,絹一樣的絲滑,如太極八卦的綿柔,又似蓄勢待發(fā)中的緩與靜,就這樣慢動作一般攀山越峽從天而降,霧氣彌漫了整個山谷,而目之所及處又是陽光燦爛,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呀。騰起的水珠像下起了毛毛細雨,汗水很快縮進了毛孔,冷氣嗖嗖的蹭刮著臉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不吟幾句詩,都對不起詩人的驚嘆,這是李白的灑脫,也是廬山瀑布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李白多次登臨廬山結廬而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把美景鐫刻在了廬山的山山水水,釀成了月光,嘯成了劍氣。因為沒有爬五老峰,去白鹿洞書院意外看到五老峰,書院在五老峰下,是中國最早的四大書院之首,宋朝書院講學之風盛行,因朱熹和學界名流陸九淵等在此講學或辯論,成為理學傳播中心,享譽海內(nèi)外。白鹿洞內(nèi)的石鹿是書院遺存的明代實物。古樹垂蔭,翠竹依墻,溪水輕吟,獨對亭、枕流橋、流芳橋面對五老峰,獨對亭意為朱熹的理學思想可與五老峰相對。欞星門石坊樸拙厚重,是白鹿洞書院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古色古香的大四合院布局,非??季康膸走M幾出院落,明清建筑,白墻灰瓦,盡顯清雅淡泊之氣。</p><p class="ql-block"> 未曾近距離觸摸到五老峰,總覺心有不甘,又起一大早,沿著去九江方向,想努力追上五老峰的影子,拍幾張照片,陽光灑下來,五老峰有些氤氤氳氳,就這樣走走停停,不覺走到了白鹿洞村,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角度,有些氣餒,無奈返回。有時候固執(zhí)地以為,遠方可能有更好的風景,殊不知觸手可及就是最好的底色,五老峰上的五位老人是不是也在笑我傻呢。就像傍晚沿著堤壩來回兩個小時去鄱陽湖,就為了去看鄱陽湖的晚霞,鄱陽湖的燈塔,鄱陽湖的輪船,每個人想法不一樣,感知的事物不一樣,你不是我,怎么能知道我的快樂呢。</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去廬山風景區(qū)的路上看到了東林大佛,就那么驚鴻一瞥,便讓我心心念念。心動不如行動,離開廬山市還有半天時間,正好公交車可以直達,半個小時后我就站在了東林寺,路上又看到了秀峰,看到了瀑布,人不是靠希望來支撐未來嗎?留白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把念想留給以后的時間吧,反正也走馬看過了幾遍。</p><p class="ql-block"> 東林寺,西林塔 ,西林寺建于東晉,后來在寺東邊建東林寺。因時間緊迫,沒有拜謁西林寺,無法體會東坡居士的詩韻,就把“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留給下回分解。東林寺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蓮池皆種植珍貴的白蓮,東林寺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fā)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凈土宗和凈土真宗視為祖庭。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國家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p><p class="ql-block"> 東林寺位于廬山西麓,自建造以來,至2014年已有1600多年歷史,滄桑歷盡,屢廢屢興,生生不息。東林阿彌陀佛銅像用了48公斤黃金,代表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加火焰寶蓋共81米,代表九九歸一,修行不易,功德圓滿。</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正是一場修行嗎?在這路遙馬急的人間,你可以試著慢慢來,不問結果反而一身輕松,路的盡頭是什么也許從來都不重要,一站有一站的風景,心里存美麗,一切皆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