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真子</p><p class="ql-block"> 在高高的鹽垛上/那一片白茫茫的鹽田/在日光下閃耀著光芒</p><p class="ql-block"> 冬去秋來/母親在這片土地上揮灑著汗水/童年時光漸漸遠(yuǎn)去/鹽田也已消失不見。</p><p class="ql-block"> 童年時,我的家鄉(xiāng)大嶝島橋頭有一大片白茫茫的鹽田,還有我家上紅壁村后面也是一大片白茫茫的鹽田。那時候,大嶝島小嶝島盛產(chǎn)鹽,家家戶戶要吃鹽就去鹽田裝兩大袋回來,倒在瓦罐鹽缸里慢慢吃。因此,那時候大嶝人食用鹽是不用買的。因此大嶝人如果煮飯?zhí)塘?,老人家就會打趣說:打死賣鹽的!或者說:鹽不用錢的呀!大嶝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在曬鹽場工作。我媽媽和叔叔也是這個曬鹽大軍中中的一員。</p><p class="ql-block"> 曬鹽是很辛苦的,記得小時候,媽媽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用綠色軍用水壺帶上一壺開水就到鹽田了。鹽田是用一塊塊長方形石頭圍成一塊塊長方形,像田地一樣。然后用各色瓷磚鋪上。人們從港口用水管把海水引進(jìn)鹽田里。海水在陽光下自然晾曬,等海水結(jié)成冰晶狀的鹽,她再用竹掃帚把鹽掃成一堆堆。然后力氣大點的叔叔和其他男人再用鏟子把鹽鏟到一旁,堆成一堆高高的鹽垛。最后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蓋起來,以防下雨鹽融化了。等待政府收購的車來了,人們再一起把鹽鏟到收購的車上。</p><p class="ql-block"> 媽媽常年在鹽田里工作,常常戴著一條紅頭巾,外加一個竹斗笠,鹽田上每個婦女都這樣穿戴。那也成為大嶝女的一個經(jīng)典形象,成為大嶝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因為每日風(fēng)吹日曬,媽媽的臉都被曬得黝黑黝黑的,笑起來,特別淳樸。叔叔在鹽田的時候,常常戴個斗笠或草帽,穿著軍綠色外衣,穿著黑色短水鞋或長筒水鞋。</p><p class="ql-block"> 童年時,我最不喜歡中午的鹽田。因為太陽把大地曬得火熱火熱的,我一個人要徒步走過村后那條彎曲的小路,去給媽媽送午飯。曬鹽的人們中午是沒時間回家休息的,他們簡單地吃點家人送去的飯,喝點自帶的水,就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做曬鹽,掃鹽,收鹽的工作了。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她們?nèi)蝿谌卧?,為祖國各地的人們,輸送出大量的食用鹽。</p><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的鹽田是最美的,這時候夕陽斜斜地投影在大地上,給鹽田籠罩上一片柔和的光。一堆堆鹽垛反射著耀眼的白色光芒,猶如一座座小雪山。這時候,我悠閑地坐在田壟邊,晃悠著兩條腿,看夕陽慢慢從天邊落下;有時我也在草叢里捉蚱蜢玩,夏天的時候聽榕樹上知了一聲聲地叫。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候,一直等候到媽媽勞動完再帶我高興地回家。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就這樣從身邊悄悄地溜走。</p><p class="ql-block"> 那時大嶝有上百畝曬鹽場在現(xiàn)在大嶝橋頭的位置,當(dāng)鹽場邊立起一堆堆鹽垛,鏟鹽車在鹽田邊穿梭,那場面好似一幅小漁村美景圖??上缃襁@片鹽田已被陽塘村拆遷后的新居住區(qū)取代,再也看不到那么壯觀的場面了。童年的美好回憶只能深深地留在我腦海中。記得還有上百畝鹽場在上紅壁村和田墘村交界,如今也被平整為土地,其中一塊地蓋起了村里高大的集資樓,另一塊地有廈漳泉快速路橫穿而過,作為大嶝國際機(jī)場的配套交通設(shè)施。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已遍布大嶝的每個角落。兒時那片熟悉的白茫茫的鹽田已經(jīng)消失不見了。就如許多小時候熟悉的玩伴因為謀生,各奔東西,再也很難遇到一樣,我心里空落落的。</p><p class="ql-block"> 大嶝鹽田,充滿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如今,它已完成歷史使命,華麗轉(zhuǎn)身。那片消失的鹽田,唯有留在大嶝人的記憶中,留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p> <p class="ql-block">真子,原名謝阿貞。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青年作家高研班學(xué)員,翔安區(qū)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2022.2出版?zhèn)€人詩集《繁花心靈的原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