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回到了鄭州,一個中原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過去的四個月,一直在海南的一個美麗的縣城過冬,平靜而閑適,精神富足。</p> <p class="ql-block">每次回家都選擇不同的路線,這次打算經(jīng)潮汕地區(qū)回去。這樣,就無意中觸碰了一段歷史——客家先民南遷史。千百年來,客家先民由于避亂、戍邊、貶謫等原因一次次向南大舉遷徙,留下了一個個匆匆的背影。作為來自中原的我們,自然與這些先民精神上有了某些聯(lián)系,回望客家人南遷歷史,親眼目睹其現(xiàn)今生活,給我們的行程增加一些文化因子,還是挺有意義的。先人們是順流南下,我是逆向北上。為方便記錄起見,還是依著先民們一路南遷的順序作介紹吧</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主要來自以河南地區(qū)為主的中原,他們最早于東晉戰(zhàn)亂時就開始向南遷移,后來又經(jīng)歷多次大的遷移,比如“五胡亂華”、“安史之亂”,也有些是皇家以平叛之名派遣官員南進,這些人陸續(xù)在閩、粵、贛三省邊區(qū)聚居,形成龐大的客居群體。之后,他們中很多人又繼續(xù)向臺灣以及南亞地區(qū)遷徙,亦即“下南洋”,使客家人的行跡不斷延伸,現(xiàn)在新馬泰等地華人占當?shù)厝丝诎霐?shù)以上,而其中多半為客家人。</p> <p class="ql-block">江西應該是他們成規(guī)模遷徙的第一站,而江西客家人最大的集中居住地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贛州</span>,以贛州人的說法,客家人由贛南入閔西粵東,完成了客家人在國內(nèi)的遷徙。贛州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是“客家搖籃”,客家人占90%以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因此,</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贛州</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人在龜角尾公園建了客家先民紀念壇,筑有紀念鼎,鼎上銘文記錄了客家篳路藍縷南遷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下方的一圈刻滿了“客”字,宣示著客家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和銘記。</p> <p class="ql-block">贛州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墻據(jù)說最早修于晉朝,現(xiàn)保存完整的古城墻修于北宋年間,有3.6公里。所以他們也稱其為宋城墻。也有“江南宋城”之稱。</p> <p class="ql-block">八鏡臺,與古城墻相連。登臨能觀贛州八景,蘇東坡曾為《虔州八境圖》按圖題詩。文天祥、郭沫若等古今大家也曾題詩于此。</p> <p class="ql-block">贛州還有郁孤臺,辛棄疾寫有菩薩蠻“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p> <p class="ql-block">這種商會也可以看出歷史贛州的古老和繁盛。</p> <p class="ql-block">贛州是一個水系豐富的城市,章江、貢江及其他支流在龜角尾匯合贛江,建有合江亭。</p> <p class="ql-block">贛州人丁興旺,人口、面積都是江西第一大城市。這是商業(yè)街宋城夜景。夜晚且雨天,未進去深入了解。</p> <p class="ql-block">更致力于打造客家文化的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福建長汀</span>,他們自稱為“客家首府”,認為汀江是客家民系的形成中心,客家人由汀江南下粵東,移殖廣西,回遷贛南。這完全是可能的。千百年的光景,人口來回遷徙,不是素有“湖廣填四川”之說嗎,這些年我行走一些地方,發(fā)現(xiàn)至少有江西九江、安徽廣德跟我的出生地河南光山方言非常相像,但有人考證光山人大多來自江西南昌府筷子巷,而廣德人認為自己是來自河南光山,所以這種南遷北移都是可能發(fā)生的。</p> <p class="ql-block">長汀建有客家博物館,讓我們比較詳盡的了解客家南遷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福建廣東陳黃鄭等都是大姓,來自我們老家信陽居多,臺灣素有陳林半天下之說,陳姓主要來自古光州(信陽固始縣)。</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的服飾顯然是中原服飾模樣</p> <p class="ql-block">這個也跟我有關(guān),我祖籍潢川跟固始同屬光州,光州的陳元光被稱為為“開漳圣王”(建立漳州)。我在濮陽市工作時因舉辦舜帝后裔19屆國際大會及張姓第二屆大會籌備工作,曾兩下新馬泰印尼等國拜望宗親,在那兒我發(fā)現(xiàn)當?shù)乜图胰俗鎵霞腊莸亩际顷愒?。因為我本姓陳,是宗親,又是領(lǐng)隊,被尊稱為宗姐、宗嫂。</p> <p class="ql-block">開汀刺史也是陳家人。</p> <p class="ql-block">長汀前身為古汀州,城墻及古城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城門有好幾處</p> <p class="ql-block">城門樓古老而厚實,現(xiàn)在還在為居民們遮風擋雨</p> <p class="ql-block">這種古街區(qū)都完整的保留著,我們冒雨轉(zhuǎn)了店頭街等街道,人們還在那里生活,主要經(jīng)營當?shù)靥禺a(chǎn)和美食。</p> <p class="ql-block">這種古剎廟宇不少</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是宗祠家廟,長汀有240個客家姓氏,據(jù)介紹歷代有近千個宗祠,現(xiàn)在僅長汀古城還保存有36所</p> <p class="ql-block">因為飛虎隊在這里駐扎過,店頭街還有個飛虎隊的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汀州人才薈萃,建有鄉(xiāng)賢祠</p> <p class="ql-block">長汀還是個紅色旅游城市,曾是福建紅都。想起主席詩詞: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p> <p class="ql-block">長汀是個寶藏小城,沒想到路易.艾黎還有過這樣高度的評價。你也許去過鳳凰,但不了解長汀,至少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她。</p> <p class="ql-block">冒雨在長汀拍了幾張夜景</p> <p class="ql-block">而汀州府及附近閩西地區(qū)分布著大量的客家居住建筑群——土樓,形成了獨特的土樓文化。上了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靖</span>是客家土樓集中地之一,這個俗稱為“四菜一湯”(圖片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地處<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靖</span>的目前最大的土樓——承啟樓,高峰時住有800多戶人家</p> <p class="ql-block">共有四層,上面居住,一層廚房洗漱,二層糧倉,三樓以上是臥室</p> <p class="ql-block">滿滿的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外部細節(jié),下面兩層沒有窗,上面有窗作臥室</p> <p class="ql-block">花10元錢,或買他們的特產(chǎn),可以上到樓上拍照。這種限制是必要的,如果游人都能上去,對上百年或更久的土樓而言是毀滅性的。</p> <p class="ql-block">仰拍承啟樓,是當?shù)貙в谓探o我的角度。</p> <p class="ql-block">以前以為土樓都是圓形,其實還有大量的方形土樓??唇鞯膰輬D片,基本都是方形的。從長汀在貫通閩西粵東的重要作用,以及附近大量的土樓遺存,作為客家首府長汀還真不是浪得虛名。</p> <p class="ql-block">還記得電影《云水謠》嗎?因為電影在此地拍攝,南靖人將拍攝地幾個村莊連在一起,搞了個云水謠景區(qū)。是古樸秀麗的那種美,古樹參天,流水潺潺,民風淳樸。</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云水謠小鎮(zhèn)夜宿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當?shù)氐膽堰h樓,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的一個。</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地處<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定</span>縣的振成樓,是海外華人林家人所建,中西合璧,素有土樓王子之譽。永定現(xiàn)屬龍巖,歷史上也是汀州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這是它的仰角照,中間是中堂。</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來到了當時的蠻荒之地,帶去北方的先進文化和技術(shù),土樓不僅有著科學布局和實用性,而且客家人也帶著祖制規(guī)訓,孕育了一代一代的客家人,長汀也是名人輩出。</p> <p class="ql-block">客家先民就這樣在閩西大地繁衍生息,樓旁的古樹應該見證了主人的興亡更替。</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電影《大魚海棠》的拍攝地,電影沒看過,但非常喜歡周深配唱的電影插曲《大魚》,周深的歌正是因為它而逐步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泉州</span>是以宋元中國國際海洋貿(mào)易中心的形象示人的,泉州港在宋元時期曾為國際第一大港。</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陽江海陵島看到的南海沉船1號,就是由泉州始發(fā)的。</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始建于唐代,已有1300年,參天古樹隨處可見</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有東西雙塔,一為鎮(zhèn)國塔,一為仁壽塔,是石材建筑藝術(shù)珍品</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在泉州開元寺等寺廟居住14年,并在閔地傳法講經(jīng),研究佛學,在開元寺圓寂。</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造像。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言泉州“此地可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也許是弘一法師在這里躬耕多年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這棵樹有故事,存活了1300年。據(jù)載開元寺寺址原是唐代一財主經(jīng)營的桑園,似乎神靈感化,滿園桑樹蓮花盛開。由此這塊地成為道場。這株枝干龍蟠的老桑樹,被賦予“桑蓮法界”的雅稱。也是大殿匾書“桑蓮法界”的來歷。目前這棵樹主干一分為三,卻依然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由于通達四海,泉州充斥著各種宗教廟宇祠堂。這是關(guān)岳廟 ,與我們同乘一個電瓶車(泉州獨特的城市交通工具)的兩個女孩要去拜關(guān)公,我們也去湊熱鬧。</p> <p class="ql-block">果然人頭攢動,南方人生意人多,對民間信仰比北方人略勝一籌。</p> <p class="ql-block">這是清凈寺,由于阿拉伯人的大量涌入,高峰時泉州有六七個清真寺,而目前碩果僅存只有這所寺院。這所清凈寺是全國最古老的清真寺,有1000年歷史,仍在正常使用。</p> <p class="ql-block">明永樂年間,皇帝則親下諭旨,授伊斯蘭教傳教士米里哈只“以敕諭護持,所在官員軍民一應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對傳教活動給予強大的支持。此一時彼一時也。</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來泉州時感覺從未見過這么大的清凈寺,這次突然感覺沒那么大了,也許是當時泉州給我的總體震撼放大了對某個個體的感受吧。</p> <p class="ql-block">禮拜堂尤其小</p> <p class="ql-block">泉州清源山還有座老子石雕造像(這次沒去,圖片來自網(wǎng)絡),據(jù)稱老子天下第一,是全國最大的石雕造像。半城煙火半城仙,不同族群,不同教派在這里匯合,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泉州正是在這種文化基因中獲得發(fā)展的強勁動力。</p> <p class="ql-block">這個鐘樓矗立在街道中心,并不起眼,卻是泉州的地標建筑呢!它建于民國時期,由留英設計師設計,以西洋風格融合閩南風格建造。</p> <p class="ql-block">泉州跟中原相關(guān)的有洛陽橋(圖片來自網(wǎng)絡),已經(jīng)有將近千年歷史,還在使用,還有洛陽鎮(zhèn),洛陽村,洛陽江,都是來自河洛地區(qū)的先民因思念家鄉(xiāng)而命名。這次時間緊沒去一一尋訪,但泉州和中原的關(guān)系可見一斑。在我看來,泉州人更重視其曾經(jīng)有過的宋元時期國際港口的地位和當時的繁盛氣象,以及致力于發(fā)展當前經(jīng)濟(泉州是連續(xù)22年GDP排名福建省第一的城市),而不刻意強調(diào)其客家人的身份。當然,泉州本身就是一個移民雜居城市,因為國際港口地位,泉州還集中了一批阿拉伯人及其他外來移民。</p> <p class="ql-block">但盧克文工作室關(guān)于泉州的詩意描述可溯見泉州之濫觴:“一座始于西晉永嘉之亂,洛陽城殤;林 黃 陳 鄭等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命名了清源山南北的晉江和洛陽。把“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閩地建設成近900萬的人口大市,無論南來北往,皆是乘風破浪”。方知晉江之“晉”也是與客家歷史相關(guā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潮州</span>是一個古老的城市,這是廣濟橋,也稱湘子橋,始建于宋代,明代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p> <p class="ql-block">所謂啟閉式,是指廣濟橋包括浮橋和梁橋兩個部分,浮橋由18艘木船組成,每天五點半時拆去木船,讓大型船舶航行,也有泄洪作用。就這樣過河拆橋,開開合合了800年,古人智慧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梁橋橋亭各具特色,下面的基石為古橋基</p> <p class="ql-block">唐宋以來,大批中原漢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jīng)宋、明數(shù)代,人文漸盛,名賢輩出,潮郡被譽為“海濱鄒魯”、嶺海名邦。因此為表彰達官明吏功德,科第突出者的牌坊眾多,最高時多達90多個。</p> <p class="ql-block">隨著歲月更迭,潮州的牌坊多數(shù)已不存,解放后又拆除了僅存的17座,現(xiàn)今修復有22座,與兩邊的騎樓一起重現(xiàn)古城風貌。</p> <p class="ql-block">騎樓下邊主要是潮州特色小吃和各種特產(chǎn)店鋪,如潮繡、紅泥壺,潮州三寶等,特色產(chǎn)品不少。</p> <p class="ql-block">潮州菜也好吃。一路走來,每天大快朵頤各地美食,僅有的減肥成果消失殆盡。</p> <p class="ql-block">古城一邊連著開元寺</p> <p class="ql-block">一邊連著廣濟樓,廣濟樓對面即為廣濟橋。景點相對集中。</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廣濟樓。潮汕地區(qū)比起大灣區(qū)內(nèi)的佛山、中山這些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落在后邊,但從人文上來說,至少我看到的潮州是很有底蘊的。</p> <p class="ql-block">潮州文化是也一種民系文化,潮州人是疍家、畬族、俚族、漢族等融合的后裔,其中中原南遷的漢族是主干,被譽為中原文化櫥窗。</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對貶謫到潮州府的韓愈十分敬重,為紀念韓愈治潮的功績,他們將筆架山改稱韓山,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并建有韓文公祠和韓愈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本來想走一下潮汕地區(qū),但卻未去汕頭,而去了汕頭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澳島</span>,南澳島風景還是可以一看,尤其是走出喧鬧而有幾分污染的城市,這里海的遼闊和海上吹來的風,馬上讓你感到心神的安寧。</p> <p class="ql-block">這是北回歸線標志塔</p> <p class="ql-block">沒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惠州</span>前,我以為她是一個新興的工業(yè)城市。來了才知道,惠州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惠州官方的網(wǎng)頁上,重點介紹了她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據(jù)介紹,她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图宜闹葜笍V東惠州、梅州、江西贛州、福建汀州。這次就梅州沒經(jīng)過。</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風景秀麗,姹紫嫣紅</p> <p class="ql-block">惠州歷史也果然不俗,惠州是蘇東坡被貶謫的重要一站,在這里人們不僅津津樂道他為改善惠州人民生活做出的貢獻,他和小妾王朝云留下了很多趣聞也讓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這里建有蘇東坡紀念廣場和紀念館。雕塑是再現(xiàn)蘇軾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幾年因為幾下海南的原因,路過或?qū)3虆⒂^蘇軾的貶謫地,黃州惠州儋州,將另篇介紹,此處不多呈現(xiàn)。</p> <p class="ql-block">豐湖書院,建于南宋時期,是廣東四大書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惠州人的幸福是不言而喻的</p> <p class="ql-block">走在林蔭道上,想起一句廣告詞,這里連風都是綠的。嗯,讓我們做一天幸福的惠州人吧。</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隨著電視劇《狂飆》熱播,去<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門</span>市打卡的,《狂飆》是在這種老街區(qū)拍的,有點像八十年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但江門也是個華僑城,他們也將華僑們早年建的房子保護起來,形成這樣一條條尋根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墟頂老街比較有名,有墟頂即江門一說,這些都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似乎江門市政府沒有刻意大拆大建,或者是重視保存歷史文化,江門的舊街道保留比較多。</p> <p class="ql-block">這也是《狂飆》在那里拍攝的原因,江門也由于《狂飆》不意走紅。這真是無意插柳柳成蔭。</p> <p class="ql-block">江門下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開平</span>市,感覺比江門還有名氣,主要是由于大名鼎鼎的開平碉樓,是廣東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幾次到廣東都錯過了,這次終于得見真容。</p> <p class="ql-block">這次看的是開平自力村的碉樓,其實這種碉樓整個開平甚至江門還有不少,甚至路上也經(jīng)??吹叫┧奶幧⒙涞牡飿牵皇亲粤Υ甯?,更具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方姓先祖<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道盛</span>是南宋的公主駙馬,也是尚書的兒子,河南固始人,南宋時隨軍抗元至新會崖門,兵敗后攜家眷移居開平。祭拜排位中央依然是河南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這些來自中原的先民,在生活困頓中在北美淘金熱中前往美國加拿大等地,也是美加鐵路修筑中的華僑工人主力。他們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匯款回來建造了這些碉樓,堅實厚重,是為了防止匪患,與客家圍屋有異曲同工之處。對于外來者,安全總是第一位的考慮。</p> <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的是銘石樓,主人方潤文曾在美國開餐館,雜貨鋪。里邊陳設都非常有現(xiàn)代氣息。這里也被作為電影《讓子彈飛》中黃四郎的家。</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有些建筑材料都是來自外邦。</p> <p class="ql-block">開平政府在赤坎鎮(zhèn)還搞了僑鄉(xiāng)旅游度假區(qū)。就這樣,客家先民由中原到閔粵地區(qū),有的又去了更遠的遠方,北美、歐洲,東南亞。樹挪死,人挪活,避亂也罷,為生活所困也罷,生活總是給予勇敢者更多的希望。感覺比起依然在中原內(nèi)卷的人們,客家先民們多了幾分審時度勢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也許我們看到的只是成功者的歷史,我們也沒有深入了解和展現(xiàn)客家先民篳路藍縷、飽含血淚的艱辛??图胰?,多少有點像猶太人。多來自中原士族,在外人的地盤上打拼,或者開荒拓土,憑空打下一片天地,成功者為數(shù)不少,有的甚至創(chuàng)造了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也展現(xiàn)出獨特鮮明的客家文化。成功也罷,平淡也罷,個中滋味,甘苦自知。我們看到的是,經(jīng)過上千年的融合發(fā)展,年輕人族群觀念正在或已經(jīng)淡化。對這個,我們并不詫異。其實,不管客從哪里來,又去往何處,只要你把握當下,有一份安定富足的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祝福你們!</p> <p class="ql-block">寫在后邊:這次北歸路上,恰巧走了一條客家祖先們走過的路,思考半晌,題名為《客向何處去》,這樣就感覺似乎是只做了下半篇文章,應該先有《客從哪里來》才對,所以5月份成篇后一直未發(fā)?,F(xiàn)在看來,美篇里未完的草稿也太多了,還是先發(fā)了吧,待我有時間有心情時再做上半篇文章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