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定南山的道教靈云觀,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屢屢重建于宋金元時期,距今已一千零六十三年。雖經(jīng)多次自然和戰(zhàn)爭的災禍被夷為平地,但古建筑遺址的八卦臺型依然清晰可見。矗立山頂?shù)目情w,承寶塔形式的仿古建筑莊嚴肅穆,千年來香火鼎盛,科考前,隴上歷代虔誠士子絡繹不絕,焚香許愿,以求金榜題名。更有衣錦還鄉(xiāng)的海外學子前來還愿,以報神恩。</p> <p class="ql-block"> 看到魁星閣下的《掛榜臺》和《蒼頡亭》,陪伴筆者的繁江同學說:“觀中供奉的造字鼻祖?zhèn)}頡,傳說雙瞳四眼 ,天生睿德?!?倉頡通過觀察星宿運動的趨勢、禽獸飛跑的痕跡,把形象和意會融合,創(chuàng)造了象形文字,革除了結繩記事之陋,開創(chuàng)了文明禮儀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字圣”。 </p> <p class="ql-block"> 而倉頡的故里在那里呢?一說出生地是陜西白水縣,具體為陜西白水縣北塬鄉(xiāng)陽武村。又有一種說法是今河南濮陽南樂縣吳村。還有一種說法倉頡是甘肅天水人,天水甘谷頡氏家族和倉頡同宗同源,以上都是有史料佐證的,也許是族人繁衍分流遷徙,后世對最原始的生息發(fā)源地反而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 在外裔眼中神奇的方塊字,在華夏人眼里是最美的文字,它不僅僅是一種適宜記史敘事的漢字,更是蘊含著一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那就是書法。當那一筆一劃,筆走龍鳳般地從龜甲到巖壁,從竹簡到絹帛,進而到草紙、麻紙、宣紙上的肆意游弋宣泄,如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和懷素的草書《自敘帖》,待筆酣墨飽時,給人們的,是一種即絲滑又凝重的觸覺;是一種即意境又章法的修煉;是一種即靈動又沉穩(wěn)的享受;是一種即美雅又藝術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緊緊依偎在南山腳下的定西一中,是筆者的母校,創(chuàng)建于1941年8月,1955年被確定為甘肅省重點中學,也許是有了靈云觀里文祖?zhèn)}頡的千年護佑,如今成了考生們福至心靈的寶地。</p> <p class="ql-block"> 多年來,定西一中每年考入國家985和211和雙一流大學的人數(shù)達數(shù)百人。僅僅本年度,定西一中應屆885名文化課考生參加高考,本科一、二批共錄取837人,錄取率達94.58%,其中148人被985院校錄取,297人被211以上院校錄取,320人被雙一流院校錄取,占參考總人數(shù)的86.44%。</p> <p class="ql-block"> 嘆倉頡造字有感,翻閱惠存在手機里朋友們的書法佳作,重溫文光同學的行草《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月秦同學的行楷《孤煙寒色樹》,還有高泉同學的纂書《博古通今》等墨寶,又添幾多滋潤,幾多雅趣……</p><p class="ql-block"><b><i> 嗚呼!倉頡造字,燃文明之火種,奠華夏之升騰。傳萬世之大美,書九洲之恢宏!</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癸卯年七月二十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于定西攝影撰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