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稻子熟了,金秋的田野里翻滾著一遍一遍金黃的稻浪,在平地上,坡上,山頂上,只要能灌溉的地方都有水田,那漫山遍野的,一層一層的梯田里,黃登登的披著黃金袍,閃著耀眼的金光。一陣風來,整個的田野和村莊都浸染在成熟的稻香里了……那是三十年前鄉(xiāng)村的美好畫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家鄉(xiāng),是多么的美好,多么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xiāng)在湘西農村,老家座落在山彎彎最里面的山腳下,兩條進出村的土路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型,村子外面有一條橫過的小溪把村子同外面分隔開來。對于過去解放前的亂世來說,這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寨子。村子的后山上都生長著郁郁蔥蔥的大樹。村子到鎮(zhèn)上是綿延曲折5里地的盤山石子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到秋天,稻子熟了的時候,那層層疊疊一級一級爬山而上的梯田都會披上金黃的盛裝。一丘丘有水的田里,還有可愛的稻田鯉魚在禾稻之間喜戲追逐。山坡上一坡連一坡的紅青相融的辣椒透出一派豐收的景象。辣椒地邊上時不時還套種有西紅柿,長豆角或者是本地小黃豆,又或者是種一排玉米,又或者是將辣椒地的一角種上紅薯,種上兩三棚西瓜,這些種植都隨你個人喜好,想吃什么就套種點什么。但山地里的主角還是本地的玻璃椒。這種辣椒成熟時色澤紅亮,皮薄,果長,產量合適,容易曬干,不象現在市場上出售的那種肉厚,籽多,果短,不易曬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摘紅辣椒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首先要找好曬辣椒用的平地,還要根據辣椒的產量買好曬辣椒用的竹墊子和大量的加厚塑料薄膜。家里還得隨時準備著木碳和大烘焙籠,以防在辣椒采收期間下雨天可以烘焙,不然成熟的紅辣椒會因為水分過多而快速腐爛。只要采收辣椒期間太陽??好,有四天時間辣椒就會曬干透。每次摘紅辣椒心情都非常好,因為我知道前期栽種和管理的辛苦都沒有白費。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大姐二姐還有母親一起有說有笑的搞摘紅辣椒比賽,一個人摘一塊地,看誰先摘完。當然每次還都是我輸。第一,因為我還在上學不經常做農活當然就慢了。第二點,還是因為摘辣椒要彎腰,對于我來說,那真的是老大難,由于個子高要彎腰成90 度才能摘到辣椒,要不然就只能蹲著摘。為了不折斷辣椒樹枝,為了不摘到青椒和紫色椒(不成熟的辣椒),只有慢慢小心翼翼地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輸了的我自然就要被罰把摘下來的紅辣椒一擔一擔挑回家。相比較之下,送辣椒回家來去要輕松些,至少不需要長時間彎腰。于是我就一擔又一擔挑著100斤左右的紅辣椒走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肩膀上是扁擔壓磨得火辣辣的生痛,只好一路跌跌撞撞地小跑。因為擔子真的是感覺好重,只有跑動起來扁擔一跳一跳才不覺得太沉。就從那時起,我就深深體會到做農民的不容易和勞動的辛苦。挑回家還要把紅辣椒倒在打開的竹墊子上邊挑選出壞的青的紫色的辣椒,和那些一起摘回來的西紅柿長豆角,一邊攤開來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邊山上旱地里紅辣椒還沒有摘完那邊山上山地里的辣椒又紅了,這樣來來回回的摘和曬,日子一天天充實而忙碌地過去。等到農歷八月十五之前半個月,那些中熟稻子也成熟了,金黃得耀眼,一穗穗低著頭迎接著主人的收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稻子成熟之前半個月,是需要把稻田里的水放干,這樣子有便于收割稻谷的時候谷子是干的,要是田里有水,收稻谷的時候稻谷容易粘到水不容易曬干。還不利于打稻機在田里正常工作。把田里的稻禾i分成大小不一的長條塊,在條塊與條塊之間開深水溝,溝開好之后把田坎的開口處打開,開始放水捉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稻田里放魚是有講究的,那是一定要在禾苗插下去一個月定根之后才能放小魚苗,這樣才不會影響禾苗的生長。一般能養(yǎng)魚的稻田是水源好的,不然一到天旱田就干了,魚也活不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吃魚沒有捉魚香”,稻田里捉魚是件很開心快樂的事。魚在淺水里是游不快的,人在泥田里當然也是走不快,所以,捉魚的樂趣就是追逐的過程。這邊手抓住了魚頭,那邊手剛準備擒住魚尾,那知魚拼了命一擺尾又掙脫手跑了,這樣來回捉了跑跑了捉,搞得不亦樂乎。只有眼疾手快才能捉住滑不溜湫的東躲西藏的魚。捉完一丘田的稻田魚基本上是要成泥人一個,捉來的魚也都是泥水魚,把捉來的魚洗干凈魚身上的泥,然后都放進一條盛有清水的大水桶里。那時每年這個時候,家里的魚都吃不完,大部分捉回家的魚,等它們在干凈的清水里養(yǎng)吐完泥巴水之后,都會被從魚背剖開再在魚身上里外撒些鹽疊在一個干凈的大盆子里淹制半天,然后攤開在一個大的箥箕里放置在屋頂瓦背上曝曬到干為止。其間千萬別下雨,因為鹽淹制的魚弄上雨水最容易長蛆蟲,不利于制作太陽魚(太陽曬干的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稻田里的水放干了,魚也捉完了,這時候稻子也差不多完全熟了,等待好天氣就可以正式收割了。這個節(jié)骨眼上天千萬別下雨,因為成熟了的稻子一遇到水有兩三天就會變黑發(fā)芽。記得奶奶去逝那年就是因為落長雨,最后稻子在稻田里都發(fā)芽了,沒辦法只好到稻田里一穗穗拔回家攤在地上,盡管如此,第二年我們家還是整整吃了一年的發(fā)芽稻米。所以,趕農時對于農村人來說就是生活攸關的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農村,都有互幫互助的好風氣。只要誰聽說我家明天打稻子,第二天早上一大早一準都有同村的叔叔伯伯嫂嫂或者是嬸子又或者是哥兄姐妹來幫忙。每到這時候家里就要準備買好幾斤豬肉,水豆腐,油豆腐,鹵豆腐,粉條,雞呀鴨呀和雞蛋鴨蛋這些農村人每家每戶都有,就不需要準備,直接早上不開雞鴨舍抓來殺了就可以了。這一天家里就需要留一個人辦飯菜,一般一戶有十一二個人打一天稻子就可以打完了,而且還會在傍晚6點鐘前就可以收早工。第二天又可以去幫同村另一戶人打稻子,天氣好的話這樣你幫我,我?guī)湍阌?0 天時間全村人的稻子就可以收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里農村的稻田都是碎片化的,最大的一丘1.2畝,小的只有兩三分,農忙的時候,十幾個人一起打稻子的場景那是非常壯觀的:四個人一字排開,銀鐮飛舞處已是一扎一扎整齊倒下的禾稻把,四個人輪翻把一扎一扎禾稻架在打禾機的脫稻子大飛輪上,隨著"嗚嗡一嗚嗡一嗚嗡"的機器歡快鳴叫聲,稻子紛紛雀躍從禾把上脫落到打稻機的肚子里。一個人在機器尾部清理干凈稻子里的碎葉和雜草,然后伙同另一個人裝筐裝袋打包好,還有兩個人負責挑擔子送稻谷回家。古話說的好,"人心齊,泰山移!“最大一點1畝多的田有一個小時,小一點田10幾分鐘就打好了。打好一丘大家都一起把稻草一蘢一蘢打捆好。然后又快速向下一丘田進軍。而年幼的孩子們跟在打稻機后面在草垛里捉螞蚱,蟋蟀,螻蛄等開心地玩耍,也忙得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曬稻谷每個村都有一個很大的哂谷場,地面全是用水泥和碎石澆筑的,很平整,村子里面打回來的所有稻子都得經過這個曬谷坪曬干然后裝倉入庫??梢韵胂笠幌?,幾百平米的坪場上全是曬開黃金般耀眼的稻谷,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幅豐收的畫面。盡管如此,由于辣椒和稻子采收時間點有重疊,導致有許多人家只得把紅辣椒曬到山坡向陽的大山石板面上。站在遠處望向有石板的山坡,東一片火紅,西一片火紅,霎是好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又到稻子成熟了的日子,前兩天侄子發(fā)來收割稻子的視頻,一直在感慨現在的家鄉(xiāng)再也沒有那些年在秋收的時候出現過如此熱火朝天的豐收畫面了。因為大部分青壯年人都外出務工謀生,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種的田地也少了,山坡上撂荒的田地里到處是瘋長的雜草和野生的樹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前兩幅圖片摘自網絡,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