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2日下午,來到了拉不楞寺。隔著玻璃望去,停車場滿滿當(dāng)當(dāng),辦完手續(xù)走到入口還要分時段放行。</p><p class="ql-block">名聲大,“遠(yuǎn)者來、近者悅”,只是工作人員的臉上有些疲勞的表情。</p><p class="ql-block">一條周長達(dá)3公里的轉(zhuǎn)經(jīng)長廊,猶如城墻包圍著拉不楞寺,進(jìn)門后首先到達(dá)這里。光線強(qiáng),人太多又以游客為主,不“戀戰(zhàn)”,往里走,朝著大金瓦殿方向。</p><p class="ql-block">置身于大街小巷,更像一個特色的大村莊,除了金碧輝煌的的大殿是多層建筑,其余都是土坯平方,一排排錯落有致。</p><p class="ql-block">原來,拉不楞寺還是一處規(guī)模很大的學(xué)?!拭C省佛學(xué)院,下設(shè)六個學(xué)院,鼎盛時期僧侶達(dá)4000余人,那些小平房相當(dāng)于學(xué)生宿舍。</p><p class="ql-block">到達(dá)宗喀巴佛殿,拜謁祝壽佛殿,路過文思院,參觀博物館后,來到了白塔附近。我們已從東北門轉(zhuǎn)到了西南門,這人不但游人增多,而轉(zhuǎn)經(jīng)的藏民也明顯增加,是一處拍攝人文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東南方向有兩處觀景臺,目測直線距離一公里左右,與同行幾位影友一合計——上。拉不楞寺雖然很大,但作為攝影來說并不好下手,上觀景臺是不二的選擇。</p><p class="ql-block">跨過大夏河橋,順公路前行幾百米,開始登上觀景臺的木棧道。海拔不到3400米的高度,攀登起來卻十分費(fèi)勁,十多分鐘后達(dá)到第一個觀景臺觀景(小山頭),俯瞰、欣賞和拍攝了一會兒,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微信語音響起,影友說上邊的觀景臺有好景,讓我趕緊過去。</p><p class="ql-block">不走棧道,直接爬上去,影友會意的動作,明白了所謂的“好景”,即這里有三位僧侶,身披袈裟,非常耀眼,影友與他們邊交流邊拍照。</p><p class="ql-block">走向前雙手合十向三位致意后,經(jīng)相互介紹交流得知,三位年輕英俊的僧侶,來之幾百里之外的某寺院,因慕其名、拜其學(xué)、取其經(jīng)而到這里,并征得同意,以拉不楞寺為背景,為他們拍下了留念照片。</p><p class="ql-block">一朋友看過這幅照片留言:“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依然是山”。人生三重境界,世事一場大夢,這夢做的如何全開努力和奮斗,也就是所說的修身吧。</p><p class="ql-block">晚7:30集合時間快到了,下山。</p><p class="ql-block">行走在長長的大夏河邊,黃昏光線下的拉不楞寺顯得更祥和,只有融化下來的雪水匯成的大河嘩嘩作響。偶爾有寺院僧侶跨出小門來到河邊,或沐浴或洗滌,蕩滌一天繁忙和疲勞,度過一個安靜、清凈的夜晚。</p><p class="ql-block">明天很快到來,太陽又會在龍山和鳳山之間升起,為拉不楞寺帶來光芒,照亮大街小巷,還有人們的心靈。</p><p class="ql-block"> 2023.9.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