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p class="ql-block">走進三星堆博物館,就被精美絕倫的文物和高超精湛的技藝所震撼。很難想象距今五千多年的古蜀先民是如何完成這一件件美侖美換的藝術品的,古先民超凡的浪漫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令人嘆為觀止。雖然創(chuàng)造這些驚世之作的先人早巳遠去,但留下的青銅和玉器含義深遠,華夏文明淵源流長,通過這些出土文物讓我們又一次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每看一件文物,我不禁在想,這毎件作品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金泊太陽神鳥</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數量巨大,種類龐多,主要有工具類、兵器類、禮器類和裝飾品等幾種類型,其中又以用于祭祀的禮器類和禮儀化的工具和兵器類最具代表性。古人認為玉吸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玉石具有石之堅貞,水之晶瑩,色彩斑斕,神秘莫測。正因為玉有靈氣,所以成為巫師奉獻給神的禮物,是巫師祭祀天地,溝通人神的法器,是古代宗教禮儀活動中不可或缺之物。</p> <p class="ql-block">小銅立人像</p> <p class="ql-block">商銅立人像:此文物為商代的青銅器,立人像采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身體中空,分人像與底座兩部分。人像濃眉直目,高鼻闊嘴。頭戴花狀高冠,身著三層窄袖半臂式右衽上衣。人像雙臂抱握于胸前,雙手環(huán)握中空。腳戴足鐲,赤足站立于方形怪獸座上。</p> <p class="ql-block">赤裸男性跪像,雕刻細膩,表情豐富,應該是一種特殊的祭祀品。然而,這些人像的發(fā)型十分怪異、雙手被反綁、全身赤裸等特征。</p> <p class="ql-block">青銅臥虎,揚頭引頸張口虎嘯是在宣示它所擁有的領地唄</p> <p class="ql-block">行走于天地之間,任爾遨游</p> <p class="ql-block">望著4米高的青銅神樹</p><p class="ql-block">相隔五千多年的凝望,穿越歷史的長河</p><p class="ql-block">揭開古蜀文化塵封的璀璨歷史</p><p class="ql-block">神樹究竟神奇在哪呢! 在記錄中國古代神話的《山海經》里,有屹立于東方和西方的“扶?!薄叭裟尽鄙駱?。三星堆的巨大青銅神樹,把古代中國“宇宙神樹”展現出來,成了遠古神話最直觀“實物樣本”,完美詮釋了千載傳唱的關于“神樹”“十日”和“太陽鳥”的美麗傳說。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青銅神樹便是其集大成之作。</p> <p class="ql-block">青銅著裙立人像</p> <p class="ql-block">以金杖、金面具、金鳥形飾為代表的金器所展現出的輝煌的黃金工藝成就,在東方農耕文明中極為獨特。</p> <p class="ql-block">商金箔虎形飾:此文物為商代的金器,系用金箔捶拓成形,遍體壓印“目”字形的虎斑紋?;㈩^昂起,張口作咆哮狀,眼部鏤空,前足伸,后足蹲,尾上卷,呈奔跑狀。金虎呈半圓形。</p> <p class="ql-block">黃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是蜀先王的王冠吧</p> <p class="ql-block">是來往于人神之間的精靈吧</p> <p class="ql-block">青銅鳥足神像</p> <p class="ql-block">搖錢樹的樹座為紅陶綠釉,上塑神獸,樹頂鑄造朱雀,樹干上插有六層四出枝葉,葉片上鑄西王母、瑞獸及歌舞雜技、狩獵等人物形象,其間巧飾銅錢400余枚,表達羽化成仙的思想和對財富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雄雞一唱天下白</p> <p class="ql-block">青銅虎頭龍身像</p> <p class="ql-block">青銅神壇</p> <p class="ql-block">縱目青銅面具</p> <p class="ql-block">青銅獸首冠人像</p> <p class="ql-block">青銅龜背形網格狀器是用來過漏還是燒烤的呢</p> <p class="ql-block">青銅尊</p> <p class="ql-block">他們高鼻、大嘴、粗眉、大眼,眼睛突出而斜視,耳朵寬大而有孔,身材比例也相當夸張。</p> <p class="ql-block">金泊面罩</p> <p class="ql-block">戴金泊的青銅面具是貴族氣息呦</p> <p class="ql-block">盤麻花的青銅</p> <p class="ql-block">微笑的青銅面具</p> <p class="ql-block">這么嚴肅在思考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館的成立令人重新認識了巴蜀文化,改變歷史學界的觀點,即:與中原地區(qū)相比,古代巴蜀地區(qū)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博物館及其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并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后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fā)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qū)存在過不亞于黃河流域地區(qū)的古文明,有觀點認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p> <p class="ql-block">這次去三星堆博物館,留下了諸多遺憾::其中兩個尤為明顯:一是因為參觀人數眾多,每個展臺前都是許多駐足觀看的人群,所以許多圖片只能是不知名的觀看者與展品一起出現,又因珍貴的展品都被放進玻璃柜中,圖片拍的就不是那么清晰和完美,敬請大家見諒了!二是展品太多,參觀時間不夠,幾乎每看一件展品大都需從眾多人群縫隙中才能看到,可謂匆匆一瞥了。盡管如此,三星堆的古蜀燦爛文化和不解之謎引發(fā)了我濃厚的興趣,我想我還會再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