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響水潭之絕響</span></p><p class="ql-block"> 昨天(2016年5月11日周三),同幾位驢友沿新修筑的鄭大南路,一路向南,直奔溱水河上響水潭附近可玩可看的幾個去處。原來,到達(dá)這幾個地方要向東繞行107國道,或向西走梅山、曲梁、牛集等地,一繞就是四十多公里,在曲折不平的鄉(xiāng)間路上騎行近四個小時。而現(xiàn)在新修的鄭大南路一直通向新鄭西的省道323,使得我們向南出行方便了許多,原來的曲曲折折的四十來公里,如今變成了幾乎直線的雙向八車道的柏油馬路,跑起來真是舒服了許多,里程也不到35公里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景點的情況卻令人失望,那座已有二千七百多年、滿目滄桑的鄶國古城墻開始保護(hù)性維護(hù)了。但所謂維護(hù)就是用現(xiàn)代的方式把老城墻下部兩側(cè)被挖得千瘡百孔的城墻用泥土封填起來,全不顧維修古建筑修舊如舊的原則,使得古城墻如同圍了一條不規(guī)則的遮羞布,讓人看著刺目無語。實際上,鄭州古城墻的保護(hù)似乎采取的都是這么一種類似方法,用新土把古城墻全部包裹起來,弄成一個不倫不類的現(xiàn)代怪物。鄭州市區(qū)的商代古城墻遺址如此。春秋時期京襄城的“保護(hù)”與商城遺址如出一轍。如今,鄶國古城墻的“保護(hù)”似乎也是這種方式的改造版,只不過是局部貼封,沒有全部包裹而已,但愿“補貼”效果還能保留一點千年滄桑的古韻。</p> <p class="ql-block">到了響水灘不僅是讓人失望,而是令人憤怒了。由于新修筑的一座高速公路大橋直接從溱水河上的響水潭跨過,幾乎把原來就不算大的響水潭破壞殆盡。潭里幾乎沒有了水,更不要說流水響聲了。千年“方渙渙兮”“瀏其清矣”的溱水之珠——響水潭,估計真的將不復(fù)存在,最少是徹底不得安寧了。這讓有三千年歷史的“中國情人谷”,當(dāng)年鄭國少男少女們秉蕑執(zhí)蘭談情說愛的地方,“開后世冶游艷詩之祖”的愛情圣地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唯一還能讓人稍感欣慰一點的就是,溱洧交匯處這個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而隱身于農(nóng)桑深處的“小家碧玉”,幾乎還保持著七八年前我初識她時的原貌。林密清幽,芳草萋萋,溱洧二水在這遠(yuǎn)離喧囂的幽靜一隅,悄悄牽手,緩緩而東,仿佛依舊在延綿著三千年前那些既纏綿多情又大膽潑辣的愛情故事。只是隨著鄭大南路的開通,不知這種幽麗的世外桃源還能延續(xù)幾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2年05月12日)</p>